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肩痛性运动障碍和同侧手肿胀疼痛,多发于病后2~16周[1],发病率为12.5%~74.1%[2]。如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自理程度,而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的康复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运用运动想象疗法按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症的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肩手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81例肩手综合症患者分实验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实验组给予良肢位摆放、主被动运动、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石蜡疗法、微波疗法、中医传统治疗、康复教育和心理指导等。对照组按常规良肢位摆放、主被动运动等。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FMA评分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症的疗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系统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电针+超短波)1个月,以V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分别为18.35±3.61和9.63±2.30(t=16.30,P〈0.001),MBI指数分别为50.12±6.34和30.24±4.22(t=20.88,P〈0.001),患肢疼痛评分分别为2.26±1.62和6.48±2.18(t=13.16,P〈0.001),水肿程度评分分别为1.72±1.28和4.08±1.26(f=12.52,P〈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达84.38%。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使患者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患肢疼痛和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陈鸣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81-1781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1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96倒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经4周治疗后,参照疗效评定标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的临床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症明显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陶文彪 《吉林医学》2012,(10):2060-206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3例SHS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主动-被动运动训练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及针灸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康复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68%。康复组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可见于12.5%~70%的病例,多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1])。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水肿、关节僵硬,以及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症状可能涉及肩部和/或手,故称为肩-手综合征,又有学者称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2])。其症状表现跟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在阅读与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以及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动护理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运动护理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35例,均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在康复过程中实施运动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护患满意率,并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护患满意率为100.00%。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运动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锻炼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如不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护理1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以F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限制,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不便和痛苦,本人通过冰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五藏  靳利敏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4):2673-2675
目的 探讨病友结队康复模式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5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病友结队康复模式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早期干预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方法对2013年至今我院收治及转入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与常规护理对预防肩手综合征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早期干预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以及出现肩手综合征后正确的干预对愈后起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肩手综合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作业疗法。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和目测类比(visual scale,VA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为85.71%,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肩手综合征患者亦随之增多。因此,深入进行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的研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