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蜂胶的毒性.方法 根据30d喂养试验方法将大鼠分为3个剂量组及溶剂对照组.连续喂养30天后.摘眼球采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剂量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故认为无生物学意义.其他各剂量组动物血常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各项生化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大鼠的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受检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结论 大鼠连续服用蜂胶30 d,对机体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灌胃给予康炎净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将1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康炎净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9. 69 g/kg)、康炎净颗粒中剂量组(中剂量组,28. 77g/kg)和康炎净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85. 44 g/kg),每组4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4周,观察给药中、末期及停药恢复期大鼠的一般状况,称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主要血液学指标、生化学指标,并进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剂量组于给药第1周开始,体重、摄食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并在12周出现死亡现象。给药3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平均血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尿素氮、血清钾,肝、脾、肾、肾上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给药6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平均血细胞容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肝、脾、肾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4周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肝、脾、肾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炎净颗粒大鼠灌胃给药安全剂量为28. 77 g/kg以下,约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22. 27倍(成人按60 kg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熟地黄植物胶囊的亚急性毒性。方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及1.688、3.375、6.750g· kg-1 BW 3个剂量组。连续喂养30天后,采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熟地黄植物胶囊各剂量组给予大鼠喂养30天,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活动正常。试验结束时,各剂量组大鼠体重、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3.375g· kg -1BW剂量组中性粒细胞,1.688、6.750g· kg-1 BW剂量组血糖,1.688g· kg-1 BW剂量组甘油三酯;雌性3.375、6.750g· kg-1 BW剂量组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本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内,本实验室认为无生物学意义。其余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值、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受检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结论大鼠服用熟地黄植物胶囊30天,对机体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金嗓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1,5,10mg/(kg·d)]剂量组,灌胃30d后,各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5只,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解剖动物观察各脏器情况,计算脏器相对质量,对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余大鼠停药继续喂养观察10d,于停药后第11天处死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脏器相对质量、血常规未发生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各剂量组动物的心、肝、肾、肺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金嗓口服液长期用药无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腹腔注射给YH-16后产生的毒副反应情况,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YH-160、3、6和12mg/kg1次/d,连续45d。结果连续给药45d,大鼠进食、活动和皮毛良好。各组动物体重与给药前比较均有增加;除给药23d时,大、中、小剂量组血肌酐增高(P<0.05)外,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检测指标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给药45d大剂量组肾:皮髓质结构正常,肾小球明显充血,部分鲍氏囊消失。肾组织内血管扩张,少数血管壁增厚,个别血管周围有渗出液,血管周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浊肿,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增生,近曲小管集合管管腔内可见蛋白性液体及管型;中剂量组肾脏镜检结果轻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肾脏:镜检可见肾小球轻度充血,鲍氏囊尚存,形态学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接近正常。各组动物其他脏器如心、肝、脾、肺、脑胃、小肠、子宫和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停药21d各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子宫和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6、12mg/kg可对大鼠肾脏产生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通窍鼻炎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分别给予大鼠49.0、24.5、12.3 g(药材)·kg·d-1通窍鼻炎颗粒,ig给药,连续6个月,停药后观察2周.分别测量大鼠的体重,计算脏器的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的指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通窍鼻炎颗粒给药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长期给予大鼠通窍鼻炎颗粒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78 g/kg剂量组、156 g/kg剂量组、312 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不同剂量组分别予相应剂量益气活血中药灌胃,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观察不同组用药前,给药1、2、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一般情况,并于给药后3个月及停药后2周采血测定血液学及生化指标,同时对其肝、肾和胃等组织结构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均未发现异常.给药前,给药1、2、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不同剂量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不同剂量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死小鼠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及性腺等组织结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口服安全,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78 g/kg剂量组、156 g/kg剂量组、312 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不同剂量组分别予相应剂量益气活血中药灌胃,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观察不同组用药前,给药1、2、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一般情况,并于给药后3个月及停药后2周采血测定血液学及生化指标,同时对其肝、肾和胃等组织结构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均未发现异常.给药前,给药1、2、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不同剂量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个月及停药后2周,不同剂量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死小鼠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及性腺等组织结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口服安全,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菌消炎片对大鼠长期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菌消炎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将抗菌消炎片分别以30、15、7.6g(药材).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日剂量0.2g(药材).kg-1.d-1的150、75、38倍)的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12周,停药后观察2周。分别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菌消炎片给药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显著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抗菌消炎片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达肝清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大鼠80只,分为达肝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170.0,85.0和42.5 g&#8226;kg-1)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连续给药90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给药后90 d及恢复期14 d结束后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达肝清颗粒170.0 g&#8226;kg-1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略慢,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肝脏灶性中度脂肪变性8只和弥漫性中度脂肪变性1只,停药14 d后可恢复;连续给药90 d后达肝清颗粒各剂量组血清肌酐含量明显降低(P<0.05),停药后均可恢复。其余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肝清颗粒按拟定的临床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生物合成来源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将80只 SD 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剂量(208.3、416.7、833.3 mg·kg -1)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将γ-氨基丁酸经拌食连续给予30 d。期间每周检测两次动物的体重和摄食量。给予本品30 d 后,处死实验动物,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取肝脾等脏器称重并固定,计算脏器系数及检查其病理学改变。结果给予样品30 d 后雄性大鼠高、低剂量组的血糖(GlU)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 ﹤0.05和 P ﹤0.01);同时,在药物给予期间,雄性大鼠高、中剂量组的总食物利用率较于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所有组别动物一般临床状态良好,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毒性症状,脏体比、周体重、血液学指标及其余血生化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也均未见异常。结论本品按不同剂量拌食给予大鼠30 d 未见明显与样品相关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长期毒性试验,观察呋喃妥因对SD大鼠所发生的各种毒性反应,以评价呋喃妥因的安全性。方法: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呋喃妥因小剂量组、呋喃妥因大剂量组、二乙酯组、呋喃西林组),每组12只,灌胃给药3周内分别检测体重、食量、尿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脏器组织病理。结果:大鼠体重、食量、尿量、血液学12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尿素氮(BUN)均升高,总胆固醇(T-CHO)降低(P<0.05),呋喃妥因大剂量组血液学指标中网织红细胞计数(RC)和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AST(P<0.05)和BUN(P<0.01)显著升高,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呋喃西林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二乙酯组血液生化学指标AST和BUN升高,ALB显著降低,各组大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呋喃妥因大剂量组大鼠的心肌细胞轻度肥大,肾小球滤过膜有轻度损伤,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二乙酯组对肾小球滤过膜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损伤。结论:呋喃妥因大剂量有溶血作用,对肾、肝、心有不利作用,呋喃西林对大鼠各指标无影响,二乙酯对肾和肝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骨质增生胶囊连续给药后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抗骨质增生胶囊分别按照0.6g/100g、0.3g/100g、0.15g/100g的剂量连续给药13周,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停药4周,测量受试大鼠的体重,计算重要脏器质量系数,测定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抗骨质增生胶囊对大鼠的体重增长、脏器系数、血液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抗骨质增生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按临床拟用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调经种子丸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影响.方法 调经种子丸分别以12、6、3 g·kg~(-1)·d~(-1) ig大鼠,连续6个月,停药后观察2周.分别测量大鼠的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调经种子丸给药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调经种子丸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提示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用制剂复方莪术油乳膏对实验大鼠长期连续经皮给药的毒性反应,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乳膏基质)组和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复方莪术油乳膏低、高剂量(5%、10%)组,共5组,每组12只,♀♂各半。每日涂抹药2次,连续给药92 d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体质量、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比值等)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前白蛋白等),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脏器系数的计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莪术油乳膏各组中除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的血红蛋白降低,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的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结果表明,其对主要脏器未见明显毒性。结论:复方莪术油乳膏对实验大鼠无明显的长期毒性。  相似文献   

16.
牛樟芝胶囊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蔚  王瑾  王宫 《海峡药学》2011,23(5):41-43
目的观察连续灌胃给予牛樟芝胶囊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牛樟芝胶囊1.12,2.25,4.50g.kg-1连续灌胃给药30d。给药结束摘眼球采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大鼠发育正常。各项检测结果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形态未出现毒性病变。结论牛樟芝胶囊长期连续灌胃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的毒性影响。方法基于环青春期雄性SD大鼠模型,将19 d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四溴双酚A掺入饲料给予,染毒剂量分别为0、2、6和18 mg/kg·bw,每组15只,连续暴露31 d,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包皮分离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各项血液学、临床生化指标以及激素水平,进行脏器称重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包皮分离时间,以及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提肛肌-球海绵体肌系数、脾脏重量和脾脏系数,以及各剂量组甲状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低、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高剂量组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各剂量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组总胆汁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肾、脾、睾丸和甲状腺病理指标未显示有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肝脏、脾脏、造血系统和甲状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Wistar大鼠高、中、低剂量的受试药物后,3个月的长期毒性反应情况及死亡情况。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90d。结果一般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各剂量组进食量时有波动,增长缓慢;血液学:给药期,各剂量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血液生化:给药期,各剂量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红素、钠离子、钾离子指标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恢复期,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尿液检查:各组大鼠尿液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系统尸检:肉眼观察各脏器无异常改变;脏器系数:给药期及恢复期,部分脏器系数有改变,高、中、低剂量雄性大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增加(与该药物药效学作用一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病理学检查: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各器官和组织学变化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病理变化。结论通过一般观察、血液学、血液生化、尿液检查、系统尸检、脏器系数以及病理学检查,未发现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毒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初步评价类叶升麻苷的安全性,为深入全面开展其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给药组(5 000 mg·kg-1),经口单次给药,观察并记录14 d内大鼠一般临床症状、死亡情况、体重;对主要脏器进行肉眼观察。重复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类叶升麻苷低(100 mg·kg-1)、中(500 mg·kg-1)、高(2 000 mg·kg-1)剂量组,每组30只,连续给药28 d,恢复28 d,观察并检测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尿常规等相关指标。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中各动物无死亡、无异常、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脏器组织无肉眼可见病变。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摄食量、凝血指标、脏器湿重及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学、肝功能和肾功能无毒理学影响,高剂量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给药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尿常规中出现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南树仔菜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及对照组,分别喂饲含2.5%、5.0%、10.0%和0%树仔菜的饲料90 d,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摄食量、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及生化指标、脏体比值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动物一般状况良好,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增加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动物每周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在本实验室正常成年大鼠历史参考值范围内波动,脏体比值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海南树仔菜较长期大量食用除可致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外,未见其他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