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氯化锰(MnCl_2)处理脉络丛上皮细胞质Z310后升高的抑制素蛋白1(PHB1)在亚细胞中的分布及重定位,以及在细胞胞浆中的主要定位亚细胞器,并观察PHB1与细胞生长调控蛋白P53在细胞内是否有共定位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MnCl_2(0,100,200μmol/L)处理24 h后Z310细胞胞浆和胞核内的PHB1表达的变化及其重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并观察MnCl_2处理后PHB1的亚细胞空间分布,及其与P53的亚细胞共定位特征。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对照组比较,MnCl_2处理后Z310细胞内PHB1的表达在胞浆中升高,同时在胞核内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显示MnCl_2处理后PHB1在胞浆和胞核均存在,且在胞浆中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上;在胞浆和胞核内发现PHB1与P53有共定位(Co-localization)。结论MnCl_2处理后,上调表达的PHB1蛋白主要位于胞浆,同时发现胞核内PHB1降低,提示MnCl_2能够引起Z310细胞中PHB1蛋白升高并从胞核向胞浆移动,这种亚细胞水平的PHB1空间重定位(translocation)改变是锰毒性依赖性的;胞浆和胞核中的PHB1均与P53有共定位关系;胞浆中的PHB1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前期构建锰中毒动物模型并证实锰损害血脑脊液屏障和多巴胺神经元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评价亚急性染锰后大鼠锰内暴露情况及锰对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与染毒组[氯化锰,MnCl_2,6 mg (Mn)/kg·bw,1次/d],腹腔注射染毒30 d。染毒期间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和平衡木评分,末次染毒后立即进行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24 h后采集血清和脑脊液、分离黑质和纹状体。应用生化分析仪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脑脊液中的白蛋白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血清、脑脊液以及黑质与纹状体中的金属离子含量。结果大鼠经腹腔注射6 mg (Mn)/kg·bw 30 d后,血清和脑脊液的锰内暴露量为3.1~4.2(μg/L),比对照组高310%~740%。黑质、纹状体中锰的含量比对照组升高400%~640%,无明显性别差异。染锰大鼠血清中铜离子升高,雄性染锰大鼠纹状体铁离子升高,雌性纹状体锌、铜、镁和钙离子升高(P0.05)。染锰组大鼠脑脊液中白蛋白指数升高,提示锰对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有不良影响。染锰组大鼠平衡木行走评分降低,Y迷宫中认知安全臂的错误数增加(P0.05),但新物体学习记忆探索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雌性染锰大鼠Y迷宫主动回避次数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对大鼠进行6 mg(Mn)/kg·bw的亚急性腹腔注射染毒,发现大鼠血清、脑脊液中锰增高,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受损,黑质和纹状体锰蓄积,大鼠出现神经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在锰染毒体内实验模型的大鼠脑脉络丛组织中鉴定到32个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本试验挑选出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抑制素蛋白(PHB1)电压阴离子通道(VDAC)、肌动蛋白β亚型(β-Actin)、应激性磷蛋白1(STI1)、热休克蛋白70(HSP70)、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和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在大鼠永生化脉络丛上皮Z310细胞体外染锰模型中,对其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验证。方法氯化锰(0、50、100和200μmol/l)染毒Z310细胞24 h,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7个锰毒性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样剂量的氯化锰染毒Z310细胞12 h,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 time-RT PCR)测定7个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PHB1、β-Actin和STIP1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上调的效应趋势,VDAC、HSP70、TTR和Vimentin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下调的效应趋势;PHB1、β-actin、STIP1和TTR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与体内动物模型脑脉络丛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变化趋势相符,而VDAC、HSP70和Vimentin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氯化锰对PHB1、β-actin、STIP1和TTR的毒性效应在体内和体外是一致的,染锰后其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可靠准确的。这为开展锰致脑脉络丛组织及其上皮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锰对体外培养大鼠Leydig细胞P450scc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Leydig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染锰(0、10、30和100μmol/L)24 h后,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细胞内外锰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睾酮及细胞内外P450scc的含量,并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Leydig细胞P450scc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设计剂量范围内,随着染锰剂量加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睾酮及细胞内Mn的含量逐渐增加,30和100μmol/L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外P450scc含量不断增加,30和100μmol/L时,细胞内该酶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0和100μmol/L时,细胞外该酶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450scc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100μmol/L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MnCl2可上调P450scc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内P450scc含量,促进体外培养Leydig细胞合成睾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高糖组(A组)、高糖加积雪草酸干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培养1周、2周、3周后,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结果 与C组相比,A组细胞上清液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且随时间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细胞上清液中TGF-β1、FN、Col-Ⅳ分泌量均增加,并且FN分泌量随时间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与A组相比,B组细胞上清液SOD活力增加,MDA含量下降,TGF-β1、FN、Col-Ⅳ分泌量减少(P<0.05).结论 积雪草酸可以缓解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以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入院48 h内检测ACS患者(A组,13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B组,5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C组,57例)血清GDF-15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清GDF-15表达和1年MACE发生率均高于B、C组(P<0.05).取血清GDF-15水平1453 ng/L作为临界值,其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和73.8%.A组患者GDF-15高表达是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00l,P<0.05).A组患者中,血清GDF-15≥2800 ng/L者的1年MACE发生率高于GDF-15<2800 ng/L者(47.4%vs.8.6%)(P<0.01).结论 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为ACS患者1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ARK2基因在锰致大鼠运动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注射用生理盐水;低剂量组:Mn~(2+)1 mg/kg,换算成MnCl_2·4H2O为3.6 mg/kg;高剂量组:Mn~(2+)5 mg/kg,换算成MnCl_2·4H_2O为18 mg/kg。适应性喂养1周,通过腹腔注射染锰,1次/2 d,监测体重。通过体重变化的结果分析锰中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转棒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协调能力;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测定血液、纹状体、皮质内PARK2基因的表达,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染锰后雄性大鼠纹状体及黑质的病理改变。结果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对照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在转棒实验中总路程和总时间以及平均速度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转动时间和路程明显长于染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Y迷宫交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锰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纹状体和皮质内PARK2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对照组黑质致密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多,呈带状斜行排列,高剂量染锰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消失,残存神经元萎缩。结论锰对大鼠运动功能有一定影响,PARK2基因在对抗锰中毒大鼠模型的神经毒性中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1,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 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 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4,(9):876-87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生长分化因子(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Longa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手术前1日尾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8 mL·kg-1,之后每日同一时间给药,直到被处死。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I/R组在术后及处死前分别2次给予神经功能评分。SD大鼠处死并取出样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GDF-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SD大鼠前脑组织中均有微量GDF-15的表达。阳性对照组、I/R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DF-15的表达上调,在第1日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在第7日时,GDF-15的表达最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和各假手术组相比,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P<0.05)。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F-15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日时丹红注射液治疗组SD大鼠脑组织中GDF-15的表达要高于I/R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第1、3、7日时GDF-1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GDF-15对大鼠I/R具有保护作用,丹红注射液可通过促进缺血再灌注SD大鼠前脑皮质GDF-15的表达以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线粒体蛋白BNIP3在锰诱导线粒体依赖的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经MnCl_2处理24 h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MnCl_2作用下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BNIP3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并使用shRNA将SH-SY5Y细胞中的BNIP3沉默,观察BNIP3对MnCl_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丢失(Δψm)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MnCl_2可使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丢失(F=49.061,P0.01)、并使线粒体蛋白BNIP3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随着MnCl_2浓度的提高而上升(F=334.832,F=299.902,均P0.01)、明显增加SH-SY5Y细胞的凋亡小体个数,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沉默BNIP3(F=1.301,P=0.318,t=32.647,P0.01)可以减少MnCl_2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F=1.786,P=0.252;t=20.290,P0.01),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F=2.816,P=0.168;t=22.073,P0.01)并使SH-SY5Y凋亡小体的个数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nCl_2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NIP3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调控机制可能是锰产生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 para-aminosalicylate,PAS-Na)对染锰大鼠原代丘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甘氨酸(glycine,Gly)、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和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S)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丘脑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染锰组、PASNa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PAS-Na干预组。阴性对照组、PAS-Na对照组给予普通培养液培养48 h;染锰组、L-、M-和H-PAS干预组暴露于500μmol/L Mn Cl2·4H2O培养液培养48 h;接着弃掉原培养液,PAS-Na对照组给予含450μmol/L PAS-Na的培养液培养24 h,L-、M-和H-PAS干预组分别给予含50、150和450μmol/L PAS-Na的培养液培养24 h,其余各组用普通培养液培养24 h。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髙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细胞Glu、Gln、Gly和GABA含量,酶联免疫法(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GS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染锰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锰组比较,各剂量PAS-Na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LDH漏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染锰组星形胶质细胞内和细胞外液Glu、Gly含量增高,细胞内Gln、GABA含量、GS活性下降和细胞外液Gln含量降低(P0.05)。与染锰组比较,M-PAS干预组细胞内Gly降低、H-PAS干预组细胞内Glu、Gly含量降低,M-PAS干预组细胞内GABA、H-PAS干预组细胞内Gln、GABA含量增高(P0.05)。L-、M-和H-PAS干预组细胞外液Glu含量均比染锰组低,Gln含量比染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体外染锰使大鼠丘脑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受损,引起细胞内外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异常改变及GS活性降低。PAS-Na干预对锰诱导的丘脑星形胶质细胞毒性以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改变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Ca2+、Mg2+、P及ALP的影响,探讨其调节骨质疏松无机离子平衡的机制.方法 采用雌性大鼠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Flu(20、10、5 mg·kg-1)干预,实验1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 、Ca2+、P、Mg等的含量.结果 20 mg· kg-1 F1u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ALP、P水平下降,使Mg2+及Ca2+含量升高(P <0.05,P<0.01);10 mg·kg-1 Flu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ALP含量下降,Mg2+及Ca2+含量升高(P <0.05,P <0.01);5 mg·kg-1 Flu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ALP含量降低(P<0.05).结论 Flu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的离子代谢失衡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和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每天灌服不同剂量(每L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的化浊解毒方以及α干扰素(1 000 U.mL-1),按1 mL.(100 g)-1大鼠体质量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术测HSC凋亡,ELISA法及RT-PCR法分别测细胞上清液中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PPARγ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以作用48 h最为明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并上调PPARγ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药能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可能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起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降低肝星状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石菖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提取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用LPS刺激2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石菖蒲对一氧化氮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8、TNF-α水平,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结果 LPS能够激活神经胶质细胞,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大鼠血清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IL-1β、IL-8、TNF-α水平,抑制细胞内iNOS mRNA表达(P<0.05).结论 石菖蒲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Z24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灌胃(ig)给予Z24(0,50,100,200 mg·kg-1·d-1),连续5 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大鼠,测定肝微粒体中CYP450总含量、细胞色素b5(Cyt-b5)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以及1A2,181,2E1,3A4亚型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CYP450总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及CYPlB1、2El亚型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100和200 mg·kg-1组Cyt-b5含量升高(P<0.05);200 mg·kg-1组CYPlA2和3A亚型活性升高(P<0.05).结论:Z24对CYP450、NADPH-CYP450还原酶及CYPlB1、2El亚型有诱导作用,剂量达100和200 mg·kg-1时分别对cyt-b5和CYPlA2、3A亚型产生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偶联的阿司匹林衍生物Ⅱ6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观察Ⅱ6经口给药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和脑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Ⅱ6对大鼠血浆、主动脉条和ECV304细胞上清液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用G riess法测定Ⅱ6对ECV304细胞外液和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结果化合物Ⅱ6可减轻实验动物血栓的重量,降低TXB2的生成,提高大鼠血清和ECV304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论Ⅱ6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A2的释放,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益气清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络方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益气清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使用含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3、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益气清络方可以减少滑膜细胞产生的IL-1、TN F-α、PG E2的含量。结论益气清络方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玮  吴继雄  王本芳  蔡鑫 《安徽医药》2013,34(4):416-4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2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25例不稳定型冠心病组(B组),25例心肌梗塞组(C组)及20例正常对比组(D组),每组均测量并比较血清中GDF-15、CRP水平,并且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与GDF-15、CRP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血清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D组(P<0.05),C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血清GDF-15、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GDF-15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斑块越不稳定,病变越重、GDF-15和CRP水平越高,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发展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疗前后血清、脑脊液的实验指标变化,探讨这些指标检测对RB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RB患儿28例,根据RB分期分为CNS转移组13例和眼外期组15例.测定两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脑脊液NSE、LDH、蛋白定量及WBC的变化.结果 CNS转移组13例中,有10例脑脊液肿瘤细胞学检查RB细胞阳性.两组组内比较,化疗后第3周期、第6周期时血清NSE含量较同组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CNS转移组不同时间点血清NSE含量均明显高于眼外期组(P<0.05).CNS转移组化疗前血清LDH明显高于眼外期组,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较化疗前明显降低;CNS转移组各时间点脑脊液NSE含量均明显高于眼外期组(P<0.05).CNS转移组各时间点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眼外期组(P<0.05).CNS转移组各时间点的脑脊液WBC明显高于眼外期组(P<0.05),化疗3周期时略高于化疗前,化疗第6周期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眼外期组脑脊液WBC在化疗第3、第6周期时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血清、脑脊液NSE含量检测可用于监测RB CNS转移期及眼外期患儿化疗前后病情的变化.脑脊液蛋白定量及WBC可辅助RB发生CNS转移的诊断.血清LDH含量测定尚不能作为RB患儿CNS转移期及眼外期的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对PM_(2.5)致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M_(2.5)模型组,PM_(2.5)+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高、中和低剂量(28.19、14.10和7.05 mg/L)组,PM_(2.5)+地塞米松阳性对照(1 mmol/L)组;实验开始时,各组根据所设药物剂量分别干预细胞24 h;24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浓度为100 mg/L PM_(2.5)溶液作用于BEAS-2B细胞24 h,构建急性肺损伤(ALI)模型;24 h后收集细胞与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IL-6、IL-8、IL-1β和TNF-α含量,比色法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q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IL-6、IL-8、IL-1β和TNF-αmRNA含量。结果与PM_(2.5)模型组相比,PM_(2.5)+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各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与细胞内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均降低(P0.05);PM_(2.5)+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各剂量组细胞内SOD和GSH含量均升高,细胞内MDA和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均降低(P0.05);相比于PM_(2.5)+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PM_(2.5)+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高和中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与细胞内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内SOD和GSH含量均升高,细胞内MDA和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对PM_(2.5)诱导的BEAS-2B细胞急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