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眩晕病从心脾肝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眩晕病与心脾、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为肝脏之母,故心脾肝肾之病皆可导致眩晕,治疗上不但要从心脾论治,亦要从肝肾论治。  相似文献   

2.
赵淳教授认为肝阳、肝风、痰浊、瘀血等相兼为患成为眩晕病主要病理机制 ,而肝脾肾三脏虚损或功能失调成为眩晕病发病的基础。提出眩晕病“通补”论治原则 ,以调理阴阳 ,补虚泻实为论治目标 ,拟滋养肝肾 ,填精生髓 ,补益气血 ,培土扶木为治本之法 ,平肝潜阳 ,豁痰行瘀 ,驱风通络为治标之术。痰浊瘀血 ,既是本病病因也是该病病理产物 ,把豁痰行瘀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属中医的"眩晕"、"头痛"、"中风"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研究较为广泛。近年来中医在脏腑辨证方面对高血压病的的认识进行阐述,以肝、肾两脏入手,从阴、阳、虚、实的角度,具体分为以肝论治、以肾论治、以肝肾论治3个方面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其从肝论治眩晕的实践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佐证其从肝治晕遣方用药特色.黄政德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5.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94-1194
眩晕一症:临床上特别是老年人颇为多见。其辩证多从风、火、痰、虚等论治,常获良效,但笔者对28例老年性顽固性眩晕在运用常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从祛瘀活络,通窍定眩论治,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临床疾病,同时眩晕也是多种西医疾病的常见症状。本文从中医理论对眩晕病的认识出发,结合于白莉教授临床治疗眩晕病的经验进行归纳分析,试从风、虚、瘀、痰、火五个角度入手辨析论治眩晕病,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高血压是特发于老年人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类型,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络病""密切相关,从络病理论论治老年性高血压,认为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脉络失荣,以络虚通补为总原则,用滋肾养肝、荣养脉络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西医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辨证论治老年性眩晕,将老年性眩晕的病机归纳为“血不利”“水不利”,总结出活血化瘀以利血、健脾温阳以利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肺肾论治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肺肾论治采用滋阴润肠中药协定方药(药用生地黄、麦冬、玄参、生白术等)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并与口服六味安消胶囊50例对照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VS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肺肾论治运用滋阴润肠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探讨从虚论治眩晕的理论源流及理论基础。先秦时期《内经》认为眩晕证与气、血、精、髓虚有关,搭建虚证眩晕的基本框架;汉代提出心虚、胆虚、脾胃虚弱可导致眩晕;隋唐时期认为卫气不固、阳气衰弱可引发眩晕,创眩晕养生防病理论;宋金元时期继承及发展了虚证眩晕理论,又提出下虚致眩。张介宾结合先贤各家之说提出"无虚不作眩"理论,在治疗上提出"以治虚为先,而兼治为佐"的原则,从理、法、方、药各方面发展这一理论。从虚证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与五脏均有关联,其中以肝、肾为本,脾胃在虚证眩晕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虚证眩晕以脾气虚弱、气血两虚、肾精不足、阴虚阳亢、虚风上扰、阳虚水停为主要证候。眩晕从虚论治有着深远的理论源流和理论基础,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符为民教授基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脾、脑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符教授临证思路及经验,分析其在脾脑相关理论指导下治疗眩晕的特色,并附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脾、脑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紧密联系。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痰瘀内生,阻痹清窍,脑窍不利,是导致眩晕的基本病机,创新性地提出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提倡将脾脑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论治本病。所举医案为临床眩晕典型病例,辨证为痰瘀阻窍,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窍,处方以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结论] 符教授以“脾脑相关学说”为基础治疗眩晕,健脾养血、充养髓海以治本,痰瘀同治、通利脑窍以治标,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强调了脑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多样,仲景尤其重视水气痰饮致病的病理因素,为后世论治本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仲景论治眩晕,辨证精当,处方灵活,用药详备,疗效确切。文章谨遵经旨,依据病机,将其分为3类:虚证眩晕,实证眩晕,水气病所致眩晕。分列十四方证,对其病机立法、治疗特色以及处方用药进行详实阐述,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从肝脾肾论治老年眩晕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脾肾论治老年眩晕体会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老年眩晕肝脾肾论治中医药治疗眩晕症是老年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耳源性、眼源性、脑源性病变和全身性疾病所致。中医论其证治,历代医家各有阐发。如刘河间主风火,尝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王永钧教授(以下尊称王老)辨治肾风病思路。[方法]通过随师侍诊,整理总结典型医案,基于医案解构王老辨治肾风病的因、机、证、治思路。[结果]遴选的两则医案分别以尿检异常和血肌酐升高为主要表现,均为王老诊治肾风病的典型代表,以虚、瘀或风湿为基本证候。治疗上王老以黄芪系列组方调整肾之阴阳气血,并主张从脉络不和、死血凝着和肾内微癥积三个层次论治肾络瘀痹证;对于风湿活动者,则积极祛风胜湿以阻抑肾风病进展,并重视病后防复。[结论]王老常从虚、瘀、风湿论治肾风病,经验独到,疗效卓著,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杜林柯  王萌  周永学 《中医学报》2020,35(2):257-259
中医认为,五脏藏神,情志活动亦为五脏所主,五脏功能不调,神明被扰,可引发情志病。《金匮要略》从脏腑论治情志病,以调整五脏阴阳为切入点,尤其重视调阴阳、立中气,通过调和五脏阴阳以镇心安神、宁心安神。《金匮要略》记载的情志病的证治主要有:从心肺阴虚内热论治百合病,方选百合地黄汤以养心肺之阴治本,兼清虚热治标;从心肝血虚、虚火内扰心神论治不眠,方选酸枣仁汤以补肝体、养肝血、清虚热、养心安神;从心肾不交、阴阳俱虚论治梦交,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交通心肾、潜镇摄纳、调畅阴阳;从心脾气血不足论治脏躁,方选甘麦大枣汤以调补气血、养心安神;从肝胆气血虚弱、邪热入里论治谵语,方选小柴胡汤解郁达邪以复少阳之机。  相似文献   

16.
柴可群教授认为肝癌病位在肝,累及脾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阴亏虚是其主要病机。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理气,补益肝肾为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金元医家从脾胃论治眩晕的思路、治法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金元医家丰富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其中刘完素倡风火致眩而重脾胃润养,李东垣主升降相因而重脾胃元气,朱丹溪推痰火致眩而重湿土生痰,张子和尚痰实致眩而重攻邪护胃,后世医家基于四者治疗眩晕的思路与治法,从培土荣肝、补中调气、健脾祛痰、祛邪护胃等角度进行治疗,拓展了眩晕的治法,亦为当代医家从脾胃论治眩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平补脾肾丸治疗缓解期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老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平补脾肾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西比灵等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随访1年,然后将治疗后随访1年的最后1个月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1个月发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眩晕控制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年最后1个月平均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1个月平均发作次数比较呈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随访1年的最后1个月平均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1个月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年最后1个月平均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呈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性眩晕在缓解期大多属虚证,责在脾肾,故对缓解期老年性眩晕采用自拟平补脾肾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VBI)是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症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现又称为后循环缺血。依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笔者有幸跟随张晓雪教授、主任医师学习,对中医药从肝脾论治本病有一定认识,现将其论述如下。1中医对VBI的认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位在脑,本病的发生发展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其肝脾两  相似文献   

20.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