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74-1075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干预,观察组则接受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而出院结果不良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急诊救治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模式救治,观察组接受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救护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救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组,在制定实施救护一体化模式后,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50例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及救治效果。结果实施后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实施前82.0%,且有效救治时间(46.81±17.12)min明显低于实施前组(77.22±2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救护一体化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缩短了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休克指数(SI)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乡县龙华医院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SI指导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分诊时间和急诊时间、预检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救护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检准确率、抢救成功率(100.00%、97.67%)与对照组(90.70%、88.3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救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I指导的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时间,提高救护效果,在临床救护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创伤中心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创伤患者诊治疗效的影响,检验我院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建设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1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34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就诊模式救治;选取2018年4—1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34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模式救治。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诊治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1%;研究组的诊治等待时间平均为(8.69±1.1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1±1.66)min;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设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诊治等待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改善患者预后及就医体验,值得在急诊工作中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在医院急诊科2014年7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样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家属急诊服务满意度以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服务满意度为93.75%,其抢救成功率是96.88%,抢救时间为(31.25±10.50)min;对照组急诊服务满意度为83.33%,其抢救成功率是91.67%,抢救时间是(77.89±14.1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在其抢救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急诊服务满意度,并缩短抢救时间,值可作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林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19-192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4.2±17.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0.0±21.5)min,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时间,积极进行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张滔  梁建 《海南医学》2016,(14):2367-2369
目的:探讨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7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以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救治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抢救模式救治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2%(83/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1%(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25.83±6.25)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27.95±5.37) min]、住院时间[(23.72±5.21) d]、致残率(22.8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8.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9±7.42) min、(48.94±7.62) min、(35.89±6.85) d、42.17%、2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能够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新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为(58±29)min及(28±15)d,传统模式为(125±60)min及(40±1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比到院后院内分诊的传统模式大大缩短了急诊反应时间,提高了创伤后黄金1h的利用率,有利于急诊抢救和术前准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提示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刘雪贞 《当代医学》2014,(25):111-112
目的 分析和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清远市中医院急诊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的急诊抢救程序,而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的同时采取优化的就诊护理流程,对比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及家属对抢救过程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入院评估病情时间(0.5±0.1)min,检查时间(4.5±1.3)min,抽血化验时间(4.2±1.4)min,治疗时间(4.8±1.8)min及抢救总时间(39.9±6.8)min,对照组入院评估病情时间(2.5±0.7)min,检查时间(9.7±2.5)min,抽血化验时间(7.8±2.2)min,治疗时间(7.2±2.6)min及抢救总时间(62.4±2.3)min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4例,在PCI率5例,对照组复发率9例,PCI率12例,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和再PCI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有利于及时了解和处理患者的情况,可以显著减少抢救和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机会和患者及家属对抢救过程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根据患者在急救治疗时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患者33例,其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33例,其接受优化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为(1.17±0.19)min、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7.75±3.72)min、心电图时间为(4.48±0.42)min、抢救时间为(40.33±4.32)min,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治疗时接受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提升抢救的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格按照数字排序表进行分组。40例患者(对照组)施行常规急诊护理,40例患者(试验组)施行优化急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实际抢救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分诊时间(0.54±0.16)min、输液通道的建立时间(4.68±1.22)min、心电图时间(4.16±0.75)min及总抢救时间(40.42±6.4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16±0.57)min、(7.35±1.74)min、(7.56±1.31)min、(60.72±6.63)min,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AMI、PCI再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可获得理想的抢救效果,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爱芝 《中外医疗》2014,(35):171-172
目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21.20±5.54)min,对照组为(29.25±6.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创伤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管理在多发性创伤急诊患者临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管理救护,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管理救护,观察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判断、生命体征判断及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统计两组预警、抢救时间及家属对抢救救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般情况判断、生命体征判断和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预警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家属对抢救救护满意度[97.78%(44/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管理可缩短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期间各项判断所需时间,缩短抢救时间,充分体现了抢救时效性,可提高家属对抢救救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24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进行两组抢救成功率、病情掌握率、护理满意度、抢救中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病情掌握率更高(均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过程中分诊用时、接诊用时、静脉用药时间、治疗用时更短(均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显著提升急诊患者抢救效果,抢救成功率和病情掌握率获得显著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应用急诊快捷流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急诊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治疗流程救治,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抢救总时间,并统计两组死亡率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抢救总时间均行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率(29.73%)显著低于对照组(51.35%),组间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应用急诊快捷流程可有助于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可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8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观察组93例,对照组患者在急诊科接诊时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接诊时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救治效果与死亡率。结果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在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与死亡率对比中,同样是观察组的指标较为理想。结论在急诊科应用优化护理流程,能够减少急性心梗患者救治过程中分诊与第一救治时间,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抢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STEMI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8.3±2.4)min,D-to-B时间为(95.2±31.7)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65.2±10.3)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86.6%,院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5±1.8)min,D-to-B时间为(66.4±17.5)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47.8±8.2)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3%,院内死亡率为1.6%.结果对比,2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TEMI患者采取胸痛中心模式流程进行急诊救治,能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方式,观察组给予急诊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7.92%),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98例,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就诊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就诊4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使用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分诊1~2级患者例数及确诊例数,3~4级转至普通诊室后例数及确诊例数,并计算急诊分诊准确率。记录两组平均分诊时间、排除其他病因时间、最终确诊时间。急诊分诊结束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急诊分诊后,观察组急诊准确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 0.05);观察组分诊时间(45.69±3.26) min、排除其他病因时间(31.28±1.74) min、最终确诊时间(45.57±5.69) min,均短于对照组(63.38±5.24) min、(49.57±3.31) min、(62.26±7.06) min(P 0.05)。急诊分诊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