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TT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晚期肺癌并胸水的胸腔化疗的价值。方法  138例晚期肺癌并胸水的病人中 69例在胸腔化疗前接受了MTT体外药敏试验。其中MTT敏感组 58例 ,根据药敏结果指导胸腔化疗 ;MTT耐药组 11例和对照组 69例则凭经验胸腔化疗。结果 MTT敏感组有效率为 77.6% ( 4 5/58) ,MTT耐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 0 / 11)及 4 4 .9% ( 31/ 69) ,差异有显著意义。敏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治疗阶段、化疗药物的小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体外药敏和体内疗效的总符合率为 81.2 % [( 4 5+11) /69]。结论 MTT体外药敏试验指导肺癌并胸水的胸腔化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张一辰  周清 《循证医学》2016,16(4):211-211
从IPASS到AURA研究,6年的时间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inhibitors,TKIs)家族已然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三足鼎立。随着Osimertinib(AZD9291)被FDA获批用于既往EGFR TKIs治疗失败后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 TKIs的三架马车已然整装待发。就目前的证据而言,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为代表的一代药物用于一线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17例晚期肺癌、1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化疗方案,同时选取依照传统经验化疗的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①17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顺序依次为: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卡铂、长春瑞滨、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1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顺序依次为: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紫杉醇、顺铂、卡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②药敏试验敏感并用于临床有效的共27例,有效率为87.1%(27/31),与对照组(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可替代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检测,帮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华蟾素结合化疗及腔内注射阿霉素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兰胜侪,于瑞花,宋吉法,谭士岭,杨宁肺癌伴恶性胸水是肺癌晚期表现之一,其预后较差,治疗较为棘手。1991年6月~1996年6月,我们用华蟾素结合化疗药物支气管动脉内灌注(BAI),配合胸腔内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胸水癌细胞、白细胞同时6种抗癌药敏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进行检测。结果 大部分肺癌患者胸水癌细胞对VP 16药敏抑制率明显高于白细胞(P <0 .0 5 ) ,但部分患者CTX对白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癌细胞(P <0 .0 5 ) ,其余药物DDP、ADM、MMC、VCR对两种细胞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同时进行癌细胞、白细胞体外药敏检测,对预测和减少白细胞被杀伤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手段,有助于临床选择药物、药量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肺癌位居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占比例最高(约80%),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绝对优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第一代可逆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用药后约50%的患者出现T790M耐药突变,而第二代不可逆性TKIs并未改善上述耐药问题。因此,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及T790m耐药突变的不可逆性EGFR-TKIs第三代靶向药成为研究热点。目前EGFR-TKI第三代药物AZD9291、CO1686、HM61713已进入临床研究,该文对EGFR-TKIs第三代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TP肿瘤药敏(ATP-TCA)指导下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ATP-TCA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胸水标本,选择最敏感的化疗方案用于胸水治疗(治疗组);同期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非药敏指导下的化疗(对照组)。两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胸水治疗有效率67%,对照组46%,P<0.05。难治性胸水患者,治疗组中有效率69%,对照组40%,P<0.05。体外敏感与体内有效性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 ATP-TCA指导下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治疗的有效率较非药敏指导下的化疗有效率高,特别是对难治性胸水的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金生方加减与EGFR-TKIs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90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联合肺金生方治疗,服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外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38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2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顺铂、表阿霉素等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肝癌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有相关性。而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等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结果无相关性。结论:肝癌患者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  相似文献   

10.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平  聂国庆 《安徽医学》2008,29(2):163-164
目的 总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 从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有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至Ⅳ期,吉非替尼剂量为250mg/次,口服,每天1次。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PR7例(23.3%),SD12例(40.0%),PD11例(36.7%),总的疾病控制率63.3%。未出现3至4级的毒性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的EGFR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EGFR基因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率为48.9%。盐酸埃克替尼一线、二线治疗组的EGFR基因检测率分别为79.5%、30.0%(P〈0.05)。可评价疗效的8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1例(34.8%),疾病稳定(SD)38例(42.7%),疾病进展(PD)20例(22.5%)。客观缓解率(ORR)为34.8%,疾病控制率(DCR)为77.5%。89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个月(0.6-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2个月(1.1-3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经对症处理后能耐受。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明显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化疗可能降低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现阶段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11月吉非替尼治疗进展后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至2010年6月,共有2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22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12例,进展(PD)8例,RR为9.1%,DCR为63.6%,中位为PFS 3.0个月,OS为5.5个月.4例患者检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2例有突变,2例无突变,全部患者均得到疾病控制.1例男性吸烟腺癌合并颅内转移患者原发无效给予厄洛替尼治疗后颅内病灶达到CR.亚组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疗效SD者DCR显著提高(90% vs 58.3%,P=0.031),其RR、PFS及OS分别为20%、3.0个月及5.5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1/22(4.5%)、肝功能损害1/22(4.5%)及肺间质纤维化1/22(4.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率,其中吉非替尼治疗疗效SD患者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ma,RB)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制定合理的RB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方法]应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甲基溴化四氮唑蓝(MTT)体外药敏法,测定35例RB患儿瘤细胞对常用的阿霉素、长春新碱、鬼臼乙叉苷、卡铂、甲氨喋呤、放线菌素D和噻替哌共7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RB的药敏可评价率是86.7%.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率,7种药物的最高抑制率是卡铂(91.8%)、噻替哌(90.7%)、放线菌素D(89.7%)、鬼臼乙叉苷(88.4%)、阿霉素(86.61%)、甲氨喋呤(58.66%)、长春新碱(54.95%);最低的直接抑制率均是0.[结论]不同RB个体的瘤细胞对不同的化疗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体外药敏试验筛选敏感化疗药物对临床RB个体化治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作为老年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晚期肺癌初治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分析吉非替尼治疗15例老年晚期肺癌疗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结果客观有效率为(CR+PR)53.3%,疾病控制率为(CR+PR+SD)86.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11.1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10例)。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苗磊 《中外医疗》2009,28(36):75-7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次,口服,每天1次。观察临床疗效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患者生存时间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CR3例(7.3%),PR8例(19.5%),SD16例(39.0%),PD14例(34.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个月,总的生存时间为2~30个月。结论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目前已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治疗,现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致间质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2例伴有胸水的NSCLC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为经验治疗组和药敏治疗组。经验治疗组20例患者根据经验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PTX+CBP)标准方案全身化疗;药敏治疗组32例患者对胸水标本分别进行顺铂(DDP) 、诺维本(NVB) 、紫杉醇(PTX) 、卡铂(CBP) 、健择(GEM)、PTX+CBP、NVB+CBP、GEM + DDP体外药敏检测,根据体外药敏检测结果选用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单一用药中NVB和PTX对 NSCLC的体外敏感率最高,均为28.1 % ;GEM的体外敏感率次之,为25%;CBP的体外敏感率为21.9%;DDP的体外敏感率最低,为17.6%。联合用药方案显示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GEM + DDP 的体外敏感率最高,达55.9%;PTX+CBP的体外敏感率次之,达50%; NVB+CBP的体外敏感率最低,为40.6%。药敏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5.6%,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4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化疗药物对NSCLC的体外敏感率不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化疗方案可取得更
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于2015年10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给予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增加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给予对比组常规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比组(65.00%),研究组药物安全性明显高于对比组,且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药物安全性,有效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具有进一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2例,应用吉非替尼(250 mg 1次/d口服)68例,应用厄洛替尼(150 mg 1次/d口服)15例,应用埃可替尼(125 mg 3次/d口服)29例。观察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 PFS)。结果112例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共109例完成治疗,本组无CR病例,26例患者获得PR,42例患者疗效为SD,41例患者PD,有效率(ORR)23.8%,疾病控制率(DCR)62.4%。3例不能耐受而中止用药。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为6.0个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胸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对厄洛替尼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HRM法检测275例NSCLC患者胸液标本EGFR突变,其中有组织标本的52例同时进行HRM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比较胸液与组织EGFR突变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胸液EGFR敏感突变患者随机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或吉西他滨加顺铂(GP)方案化疗。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R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275例NSCLC患者胸液EGFR敏感突变率为55.3%。52例配对组织、胸液标本中,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为61.5%,高于直接测序法的40.3%(P<0.01);胸液标本中,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为55.8%,高于直接测序法的36.5%(P<0.01)。胸液和组织检测EGFR敏感突变的吻合率为82.6%;厄洛替尼组mPFS 11.5个月(95%CI 10.4~12.6),显著高于GP组的4.4个月(95%CI 3.9~4.8)(P<0.01)。厄洛替尼组ORR明显高于GP组(70.0% vs 29.4%,P<0.01)。结论:晚期NSCLC胸液标本可弥补或替代组织标本进行EGFR敏感突变检测,HRM法敏感性优于直接测序法。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m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