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后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未实施药师干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5%,P0.05;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合理使用率为6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三联及以上用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口服制剂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引入药师干预机制,能够显著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并促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对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7月-12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22年1月-6月(临床药师干预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用药、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用药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预防用药、联合用药、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 <0.05),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上升(P <0.05),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较干预前有所缩短(P <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明显,与医师密切沟通合作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联合指控体系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治疗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监测系统"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等软件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本院疾病特点、抗菌药物品种、细菌耐药性等全面建立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干预。比较整改工作实施前后(2015年1-12月vs 2016年1-12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接受抗菌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等指标。结果:与整改前相比,整改后在医院住院人次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56%降低至43.79%,使用强度下降至28.96%,抗菌药物占比下降至9.98%。整改后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累计值由58 070.53下降至46 148.15,其中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的消耗量降低超过80%。整改后住院患者接受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送检率都明显比整改前提高(P0.05)。结论:信息化联合质控体系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前(2018年1月-5月)与参与管理后(2018年6-12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指标以及不合理医嘱的变化情况。结果:参与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增长率较参与管理前下降了45.7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长率下降了13.39%,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的增长率分别增加了23.72 %和9.95%。参与管理前后的用药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减少,其中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疗程不合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科室抗菌药物管理有助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指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6月妇科科室用药记录,将该用药记录与我院2016年3至6月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妇科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8±0.7)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3±0.5)d,干预前药品费用为(7423±101)元,干预后药品费用为(3674±102)元,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5%,干预后使用率为52.5%,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对临床医师用药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种干预方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应用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可以降低药物使用率,实现合理利用,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药师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眼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干预前群体,2018年1至3月为药师干预期,通过多种方法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再选取2018年4至6月围手术期患者分别作为干预后的研究群体。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和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前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26,抗菌药物药占比为12.43%,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27%,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为34.84%,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46.77%;经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分别降至2.84和7.16%;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25.66%,且干预前和干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分别提高至100.00%和98.28%,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减少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但还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模式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我院于2015年2月开始引用PDCA循环模式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至2016年1月结束。对比引用PDCA循环模式前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情况。结果:统计分析了解到,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9%,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两个时间段,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均表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数据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本院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大大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由65.83%下降至52.16%,门诊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29.14%下降至16.48%,无指征用药由8.26%下降至2.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地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能够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增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意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20张,另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1月未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20张,对干预前后的120张处方按照自编量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标准进行用药指征、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结果为合理或不合理。结果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合理典型处方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典型处方干预后,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可以明显看出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点评前)期间内儿科、外科、急诊科、手足口病5000张处方以及医嘱1000份,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点评后)5000张处方以及医嘱1000份,并随机抽取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前)1440张以及医嘱520份,抽取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后)1130张以及医嘱44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抽取的144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总体44.73%;处方点评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5.82%;处方点评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下降了112.00%;处方点评前我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为8.73%,处方点评后我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为4.15%,整体下降了4.58%。结论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能够有效的提高处方质量,纠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药学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未实施药学干预之前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并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住院患者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总值、排列前十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总值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仍较高,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给予药学干预可明显增强住院患者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以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药品说明书,分析本院在2016年收治的1875例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875例患者中,共有951例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50.72%,使用不合理的占16.19%,接受微生物学检查的患者共382例。结论本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存在不规范预防用药的情况,临床需要对抗菌药物的监管与应用进行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本院宫颈锥切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方法 抽取本院(干预前)2013年6月~2014年12月、(干预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行单一宫颈锥切术各110例,调查分析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干预后,本院宫颈锥切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较为合理,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由21.82%上升至34.55%,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由12.73%下降至0.0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小时内病例数由32.72%上升至53.6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小时内病例数由53.64%下降至3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干预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有效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减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间,并未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处方不合格率、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费用、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结果经药学干预的实验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85.00%,明显高于及时干预的31.25%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地提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数据资料,总结归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趋势良好,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为30.58DDD,符合卫生部规定的40DDD的目标值;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0%。结论通过专项整治,临床抗菌药物走上合理轨道,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各科室就诊的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22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率,分析患者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及不合理因素。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220例患者中的使用率最高,使用率为28.18%。单用抗菌药物率63.64%(140/220),联用抗菌药物率为36.36%(80/220)。其中,二联患者32例,三联患者48例,使用率分别为14.55%、21.82%。患者用药不合理因素较多,患者围术期用药不当在各不合理因素中占的比例较大,为68.18%。结论:我院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医院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督,逐渐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给予多种干预方法进行管理.方法 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分科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对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时机在术前30'~2h由28.57%上升至77.78%、预防用药时间≤24h由28.57%上升至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给予多种干预方法进行管理,提高了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调取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儿科和妇科患者病历和临床用药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后2013年1月-6月临床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各项指标均比药师干预前2012年1月-6月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