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ASPM基因在氯化镉(CdCl_2)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0、10、20和30μmol/L CdCl_2处理16HBE细胞24 h,以及用30μmol/L CdCl_2处理16HBE细胞12、24和48 h。利用qRT-PCR法检测16HBE细胞ASPM基因表达变化情况;采用慢病毒稳定表达技术构建ASPM缺陷细胞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用水溶性四唑盐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未用CdCl_2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16HBE细胞随着CdCl_2染毒剂量与时间的增加,SOD活性出现降低,MDA出现增加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未用CdCl_2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实验组ASPM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Cl_2呈现出时间-剂量关系(P0.05);ASPM基因低表达细胞株构建的基因沉默率为96.9%(P0.05);与相同CdCl_2剂量点和时间点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ASPM缺陷细胞的SOD含量低于16HBE细胞,而MDA含量高于16HBE细胞(P0.05)。结论 ASPM基因缺陷细胞加剧CdCl_2所致氧化损伤,提示ASPM基因在CdCl_2致16HBE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H2O2诱导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姜黄素低中高剂量剂量组(20、40、80μmol/L)。姜黄素与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加入H2O2,24 h后收集细胞,MTT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存活率降低,具有分裂象的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SOD、CAT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经姜黄素预先处理,软骨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恢复,SOD、CAT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随浓度升高变化更明显。结论姜黄素对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通过增强Nrf2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轴在姜黄素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为姜黄素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随机分为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姜黄素组和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姜黄素对SKOV3细胞毒性,MTT法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情况。根据LDH和MTT实验结果,对10μmol/L、20μmol/L姜黄素组和对照组进行进一步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中NF-κB、MMP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剂量的增加,姜黄素对SKOV3细胞的毒性增强,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剂量的增加,姜黄素可以显著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存活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可以显著降低SKOV3细胞中NF-κB和MMP9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SKOV3细胞中p-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对硫酸铍(BeSO_4)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自噬的影响。方法用0、100、150、200、250和300μmol/L BeSO_4处理16HBE细胞48 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H_2S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志蛋白LC3-B、Beclin-1及P62表达;用300μmol/L硫氢化钠(NaHS)或10 mmol/L DL-炔丙基甘氨酸(PPG)预处理16HBE细胞6 h后,用BeSO_4处理细胞,研究H_2S含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1)BeSO_4作用16HBE细胞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4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BeSO_4组自噬蛋白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升高,细胞活力、H_2S含量和P62蛋白表达降低,当BeSO_4浓度100μmol/L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BeSO_4组比较,NaHS+BeSO_4组细胞活力、H_2S水平和P6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LC3-II/LC3-I和Beclin-1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BeSO_4组比较,PPG+BeSO_4组细胞活力、H_2S水平及P62蛋白表达降低,LC3-II/LC3-I和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BeSO_4染毒能致16HBE细胞活力和内源性H_2S含量下降,并引起细胞自噬;内源性H_2S能抑制BeSO_4诱导的16HBE细胞自噬、减轻细胞毒性,发挥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20,(2):202-207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以Smad4基因天然缺失型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5、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迁移情况,记录迁移细胞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钙黏着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补体反应基因32(RGC-3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5 mmol/L二甲双胍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减少,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显著少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1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以及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RGC-3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RGC-3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通过Smad4非依赖性通路抑制Bx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以及RGC-32表达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在心肌细胞中对去乙酰化酶(SIRT)1表达时序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培养48h后,分别以0(对照组)、10(低剂量组)、20(中等剂量组)、50、100μmol/L(高剂量组)的RES处理0、12、24、36、48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IRT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9c2心肌细胞经RES处理后,MTT测得的吸光度(A)值在低、中剂量升高,20μmol/L组作用最显著(P<0.05),50μmol/L组开始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100μmol/L组降至最低(P<0.05);各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低、高剂量组相比,中等剂量组表达最高(P<0.05);中等剂量组RES处理0、12、24、36、48h后,不同时间点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24h时表达最强(P<0.01)。结论20μmol/LRES作用24h时心肌细胞的SIRT1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4):499-506
目的:观察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Ibr-7[依鲁替尼(Ibr)衍生物]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apan-2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1、2、4、8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法检测1μmol/L Ibr、Ibr-7对不同剂量吉西他滨/紫杉醇(均分别为0.062 5、0.125、0.25、0.5、1μmol/L)的增敏作用。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1、2、4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并记录细胞集落形成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或JC-1法检测2、4、8μmol/L Ibr-7作用24或16 h后细胞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并计算总凋亡率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比例。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Noxa、Bcl-2、Bax、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B淋巴细胞瘤x L(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1、2、4、8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各剂量Ibr-7组均显著低于同剂量Ibr组,且Ibr-7的半数抑制浓度显著低于Ibr(P<0.05或P<0.01)。联用Ibr、Ibr-7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同剂量吉西他滨/紫杉醇单用组,且Ibr-7联用组显著低于同剂量Ibr联用组(P<0.05或P<0.01)。经2、4μmol/L Ibr以及1、2、4μmol/L Ibr-7作用48 h后,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均显著减少,且各剂量Ibr-7组均显著低于同剂量Ibr组(P<0.01)。经不同剂量Ibr-7作用24或16h后,Capan-2细胞的总凋亡率(2、4、8μmol/L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比例(8μmol/L组)以及Noxa(2、4、8μmol/L组)、Bax(8μmol/L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ARP(8μmol/L组)、Bcl-2(4μmol/L组)、Mcl-1(2、4、8μmol/L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8μmol/L Ibr-7组上述指标(PARP、Bcl-2相对表达量除外)均显著优于同剂量Ibr组(P<0.05或P<0.01)。而各组细胞Bcl-x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br相比,Ibr-7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且具有更强的化疗药物增敏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调细胞中PARP、Bcl-2、Mcl-1蛋白的表达,上调Noxa、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补骨脂查耳酮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迁移、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A组,等体积培养基),阿霉素组(B组,20μmol/L),异补骨脂查耳酮低、中、高剂量组(C1组、C2组、C3组,10,20,40μmol/L)。各组细胞以培养基或加入相应药物的培养基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450 nm波长处细胞的吸光度,并计算细胞存活率;改良Matrigel Boyden室测定法检测细胞侵袭力,并统计侵袭细胞数;划痕实验法检测细胞相对迁移力,并计算相对迁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SO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1组、C2组、C3组细胞的存活率、侵袭数、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 <0.05),凋亡率、Nrf...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Raji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蛋白p21WAFt/CIP1的表达情况,探讨姜黄素抗淋巴瘤的机制.方法:培养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应用姜黄素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处理细胞,提取细胞的总蛋白和RNA,用Western blot印迹技术检测HDAC1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并用RT-PCR技术检测p2WAF1/CIP1 mRNA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1)姜黄素明显抑制HDAC1的表达,在4 h开始下降,持续48 h,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姜黄素明显促进p21WAF1/CIP1蛋白和p21WAF1/CIP1mRNA表达,在8 h mRNA开始上升,12 h可以检测到p21WAF1/CIP1蛋白表达升高,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效应;(3)姜黄素在24 h时,明显诱导Raji细胞G0/G1期阻止.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HDAC1的表达,并对细胞周期蛋白p21WAF1/CIP1和p21WAF1/CIP1mRNA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阻止Raji细胞在G0/G1期.抑制HDAC1活性和促进p21WAF1/CIP1表达可能是姜黄素抗淋巴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用姜黄素10 μmol/L体外处理Bel-7402细胞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表达.结果 1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48 h后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凋亡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Bax mRNA表达上调,而Bcl-2 mRNA表达降低.结论 姜黄素对Bel-740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的表达及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10、20和40 μmol/L姜黄素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Bel-7402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ax和Bcl-2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活性(P<0.01).姜黄素处理后,Bel-740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另外,姜黄素使Bax的mRNA表达上升,Bcl-2的mRNA表达下降,Bax/Bcl-2比值明显上升(P<0.05).同时,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促进Bel-740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与姜黄素激活Bel-740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过程中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不同阶段(第5、15、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ERC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到第35代细胞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镉化物的致癌机制可能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胎盘兰计数法分组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姜黄素后对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歧化物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结果姜黄素0~100μmol·L-1与H2O2500μmol·L-1同时作用5h,随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升高;25~100μmol·L-1姜黄素预先作用1h,再换为H2O2500μmol·L-1作用4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H2O2500μmol·L-1作用4h,再加入25~100μmol·L-1姜黄素作用1h,细胞存活率也升高。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姜黄素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升高,MDA水平下降,姜黄素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下降,MDA水平升高。结论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有双重效应,即有保护效应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作用时间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对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6.25~50μmol.L-1)的姜黄素作用于Raji细胞12~48h,二甲基四氮唑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p53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①姜黄素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24h-IC50值为20.40μmol.L-1;②姜黄素(≥12.5μmol.L-1)能诱导Raji细胞发生凋亡,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③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25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组能明显下调Raji细胞中p53mRNA的表达;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姜黄素25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组可抑制Raji细胞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此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对bcl-2和p5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抑制可能是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9,(16):2187-2192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H9C2心肌细胞构建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采用MTS法考察经不同剂量(3.125、6.25、12.5、25、50、100、200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不同剂量(100、200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中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GCG组(5 mg/g),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EGCG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2 h后,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采用伊文思蓝和TTC双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采用WST-1法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心肌组织中凋亡蛋白的表达(Bcl-2、Bax)以及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a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5、50、100、200μmol/L EGCG组细胞存活率以及100、200μmol/L EGCG组细胞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100、200μmol/L EGCG组细胞Bax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未见心肌组织缺血、心腔扩大等现象;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现象,其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血清MDA含量、心肌组织Bax的相对表达量和p-PI3K/PI3K、p-Akt/Akt值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SOD活性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有所缩小,其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血清MDA含量、心肌组织Bax的相对表达量和p-PI3K/PI3K、p-Akt/Akt值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调控凋亡蛋白表达、降低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PARG的功能及探讨PARG基因沉默在调节六价铬诱导细胞周期改变的作用。方法使用前期构建的PARG基因缺陷细胞(sh PARG细胞)和正常16HBE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0、0.3、0.6、1.2、2.5和5.0μmol/L的六价铬[Cr(Ⅵ)]溶液染毒处理24 h,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RTPCR分析ATM和P5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r(Ⅵ)染毒处理后,正常16HBE细胞的S期明显延长,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1.6%、26.0%、30.9%、38.8%和43.2%,G2期明显缩短;sh PARG细胞的S期延长,但比例增幅远小于正常16HBE细胞,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0%、19.0%、20.1%、21.2%、24.5%和31.3%。正常16HBE细胞内P53基因表达随Cr(Ⅵ)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RG缺陷细胞内P53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Cr(Ⅵ)染毒处理后,两种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均增加,但正常16HBE细胞内增加更明显,如:5.0μmol/L的Cr(Ⅵ)作用时,正常16HBE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达6.6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sh PARG细胞内ATM基因表达仅升高2.2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PARG基因沉默可对抗Cr(Ⅵ)诱导的细胞周期时相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PARG的功能及探讨PARG基因沉默在调节六价铬诱导细胞周期改变的作用。方法使用前期构建的PARG基因缺陷细胞(sh PARG细胞)和正常16HBE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0、0.3、0.6、1.2、2.5和5.0μmol/L的六价铬[Cr(Ⅵ)]溶液染毒处理24 h,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RTPCR分析ATM和P5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r(Ⅵ)染毒处理后,正常16HBE细胞的S期明显延长,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1.6%、26.0%、30.9%、38.8%和43.2%,G2期明显缩短;sh PARG细胞的S期延长,但比例增幅远小于正常16HBE细胞,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0%、19.0%、20.1%、21.2%、24.5%和31.3%。正常16HBE细胞内P53基因表达随Cr(Ⅵ)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RG缺陷细胞内P53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Cr(Ⅵ)染毒处理后,两种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均增加,但正常16HBE细胞内增加更明显,如:5.0μmol/L的Cr(Ⅵ)作用时,正常16HBE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达6.6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sh PARG细胞内ATM基因表达仅升高2.2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PARG基因沉默可对抗Cr(Ⅵ)诱导的细胞周期时相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澳洲茄碱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对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澳洲茄碱组(以5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细胞)、激活剂组[以2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细胞]和激活剂+澳洲茄碱组(20μmol/L ISO处理细胞24 h后,以5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ERK、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激酶(MEK)和磷酸化ME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0μmol/L澳洲茄碱比较,10、20、30、40及50μmol/L澳洲茄碱均可降低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澳洲茄碱组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侵袭细胞数减少;激活剂组细胞划痕愈合率,p-ERK、p-ME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化钴(CoCl2)化学模拟低氧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迁移的影响,以及Follistatin-like 1(FSTL1)蛋白在此过程中的转录、表达和分泌情况。方法 CoCl2模拟低氧作用于小鼠B16F10细胞,实验分为3组:0 μmol/L CoCl2对照组、50 μmol/L和100 μmol/L CoCl2处理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Fstl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外FSTL1蛋白表达。结果 CoCl2模拟低氧可以导致B16F10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0 μmol/L CoCl2处理组(0.158±0.006)、100 μmol/LCoCl2处理组(0.203±0.002)B16F10细胞迁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07±0.001,均P<0.05);50 μmol/L CoCl2处理组(1.573±0.114)、100 μmol /L CoCl2处理组(2.219±0.085)Fstl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962±0.054,均P<0.05),而胞内FSTL1蛋白表达与Fstl1 mRNA表达趋势一致。同时也发现,CoCl2处理组细胞外FSTL1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100 μmol/L CoCl2处理组几乎检测不到FSTL1表达。结论 CoCl2模拟低氧促进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可能与FSTL1的表达和分泌有关,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五脂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16F10细胞,用MTT法检测B16F10细胞存活率。随后实验分为细胞对照组、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诱导模型组和模型+安五脂素5,10和20μmol·L-1组,培养48 h。Na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速率法检测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WST-1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化学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安五脂素5,10和20μmol·L-1对B16F10细胞存活无影响。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ROS水平升高(P<0.01);Nrf-2蛋白及下游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安五脂素10和20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