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镇痛液神经阻滞和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对 6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8例 ,两组均在局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 ,行硬膜外或椎旁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颞神经、眶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对照组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t=1.812 ,P <0 .0 5 ;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3 .873 ,P <0 .0 5。结论 镇痛液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践分析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性选取54例四肢、躯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72±0.39)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26±1.39)分;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62.96%);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通过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实施神经阻滞治疗后,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与后遗神经痛预防中神经阻滞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6.85±1.25)分与对照组(6.74±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2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17%(2/63)、6.35%(4/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神经阻滞疗法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助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振山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3):104-104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虽然可因年龄不同而发病率也有所差异.但儿童罕见。国内外学者大多数报道中.病例均为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好发病。然而.近年来我们也陆续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现病例。近年来.我院疼痛门诊的麻醉科医师已较多涉入临床镇痛治疗,尤其是部分难治性疱疹疼痛,往往由专科医师转入麻醉科疼痛门诊治疗。现将我院疼痛门诊医生从事此方面工作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8例,给予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6d。1个疗程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疼痛缓解达优者18例(64.3%),良者7例(25.0%),差者3例(10.7%),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及以上,患者复发率为3.6%(1/28例)。结论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A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Z)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疱疹皮损区域确定相应的椎旁间隙,采用得宝松7mg,维生素B1222mg,加生理盐水配成0.2%利多卡因混合液,依皮损区域的大小分别进行1-2个椎旁间隙的阻滞,每个椎旁间隙注射混合液8mL,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12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2例,有效1例,优良率91.6%。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止痛迅速,效果确切,在AHZ和PHZ的治疗中有其特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B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的脊神经支配区内肋间神经阻滞+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第7天及第3天比较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安全、有效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往仅用药物疗法,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完全解除疼痛,而且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疗法不仅能止痛,而且有助于被病毒破坏的神经组织修复,也可有效地预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症痛之一,目前仍是世界级的疼痛难题。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疽疹痊愈4~6周后患区的疼痛,有些病人疼痛极为剧烈且经久难愈,有的甚至可达数年之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本研究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PHN,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3~81岁,发病部位:头面部4例,上肢2例,胸背部20例,腰背部7例,病程从l~2周到8年不等,而90%在1年内。2方法根据发病部位,分别采用相应节段的硬膜外阻滞(EPB),星状神经阻滞(SGB),眶上神经阻滞,肋门神经阻滞,推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2.
宋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6%,观察组为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观察其疗效.方法 将4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评分(VRS)、六点行为活动评分(BRS-S)及睡眠时间评定近期疗效,观察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在4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的疼痛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的副作用.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较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疼痛门诊常见病,自然人群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发病率1.4%~4.8%,约80%以上的患者伴有疼痛,10%HZ可以引起PHN[1,2].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PH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恩纳(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涂抹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疼痛皮肤上同时并用神经阻滞,探讨治疗PHN的新方法。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用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在疼痛部位涂抹EMLA软膏;Ⅱ组在疼痛部位涂抹红霉素软膏。两组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的脊神经实施肋间神经阻滞或椎间孔阻滞。结果治疗1 h后VAS评分:Ⅰ组0分18例,1-3分2 例;Ⅱ组0分18例,1~3分2例。两组镇痛结果在第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36h 后VAS评分:Ⅰ组0分9例,1-3分11例;Ⅱ组0分1例,1-3分6例,4-6分13例。两组镇痛效果在治疗6-3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Ⅰ组治愈19例(95%),Ⅱ组治愈14例 (7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Ⅰ组总有效率为100%(20例),Ⅱ组总有效率为90%(1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LA疼痛部位涂抹加神经阻滞治疗PHN比单用神经阻滞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肖宇民 《医学综述》2007,13(23):1894-1895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病毒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交部位不同,行星状神经、颈丛神经、椎旁神经、臀上皮神经或坐骨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治疗组口服中药升降散加味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VAS评分、SQS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升降散加味内服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阻滞结合围刺)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9.5%,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药等;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于鞘内注射镇痛液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一周后VAS评分首先降低,对照组起效慢,两周后开始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均≥70%,但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65.38%)及总有效率(84.6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PHN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方法: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神经阻滞组60例和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86.67%,单纯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