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1000例血培养阳性急性发热患者及1000例血培养阴性急性发热患者采血当日CRP和PCT测定结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0例血培养阳性患者CRP和PCT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100%,测定值为26.5-258.1和0.27-97.9,1000例血培养阴性患者CRP和PCT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17.1%,测定值为1.25-127.2和0.05-0.97。血培养阳性组PCT定值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培养阳性组CRP测定值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和PCT可作血流感染的监测指标,血培养联合PCT和CRP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07-2013-07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98例,其中感染性发热组(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除外病毒感染)65例、非感染性发热组(包括肿瘤性发热、药物热等)3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时期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水平.结果 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4±0.42vs 1.09±0.41,P< 0.05),也较非感染性发热组(1.58±0.59)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则无明显升高(1.58±0.59 vs 1.09±0.41,P>0.05).经过有效治疗2周后,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1±0.7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0±0.28)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在感染性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73例发热查因的急诊和住院患者,采血测定PCT、CRP和血常规,同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测明确诊断,比较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和白细胞总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CT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3.3%,均高于CRP的敏感性(81.4%)和特异性(56.7%)与白细胞的敏感性(76.7%)和特异性(53.3%)。结论采取PCT的检测能更有效的鉴别急诊发热患者的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造词,有助于早期的正确诊断、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诊断为感染性发热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病毒组和细菌组,对照组为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结果:(1)病毒组、细菌组、对照组之间PCT水平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病毒组与细菌组之间WBC水平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水平。(2)病毒组、细菌组、对照组P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28%、8%,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相对于WBC检测指标,PCT对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1]。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付立础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39-139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最常见和共有的症状。发热是疾病过程中人体的一种反应,观察发热的热型、热度与热程以及伴随症状和体征,对诊断与预后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连续血液净化能够维持患者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液净化CVVH模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液净化CVVH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血液净化CVVH模式治疗,在临床上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发热血流感染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57例急性发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成4组:血流感染组(Ⅰ组,n=35)、局部感染组(Ⅱ组,n=66)、其他疾病组(Ⅲ组,n=42)、不明原因发热组(FUO组,Ⅳ组,n=14)。比较各组患者间血培养、PCT、C反应蛋白(CRP)检验结果,绘制PCT及CRP诊断血流感染患者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PC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血流感染组(Ⅰ组)患者PCT、CRP均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Ⅱ、Ⅲ、Ⅳ组)(P<0.05);PCT、CRP诊断血流感染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95%可信区间:0.619~0.827)和0.700(95%可信区间:0.592~0.808);将诊断血流感染的PCT浓度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0.41 ng/m L,排除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NPV)达到94.8%。结论:在急性发热患者中,高水平PCT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而PCT低于0.41ng/m L可作为排除血流感染的有效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血白细胞变化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小/大细胞性贫血的异常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HCT、MCHC、MCV、RDW-SD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急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雅  陈江华  张萍 《浙江医学》2005,27(6):453-45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随着CRRT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打开了新局面。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2004年4月应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31例急性肾衰的疗效作一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用感染性指标在血液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85例血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1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比三项检测结果,并观察三项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hs-CRP、WBC、PCT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P0.05)。观察组hs-CRP、WBC、PCT以及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且观察组中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各单项检测来说均更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感染患者hs-CRP、WBC、PCT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三项联合检验能够提高血液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探究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88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按照贫血类型不同将88例患者分成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对比两组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从血液检查结果中来看,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DW、MCV、MCHC、MCH指标对比,RDW、MCV、MCHC指标差异明显,P<0.05,MCH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RDW、MCV、MCHC、MCH等血液检验指标均可以为贫血诊断提供依据与标准,有利于临床贫血患者的诊断及鉴别,可见血液检验对贫血诊断与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液肿瘤伴发热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血液肿瘤伴发热的11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影像学、症状体征等,分为不明原因发热组及感染组,分析两组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以及PCT水平与性别、年龄、发热程度、粒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液肿瘤伴发热患者中,感染组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不明原因发热组(Hc=6.740,P=0.009);在不同发热程度间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665);感染组中,不同性别、年龄间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粒细胞水平间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8,P=0.885)。结论在血液肿瘤伴发热患者中,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与患者发热程度、性别、年龄、粒细胞计数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lIP)检测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PCT和hs—CRP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O.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2.4%、92.8%和75.7%,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8%、83.9%和60.O%。结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检测可用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学诊断,PCT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布洛芬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加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布洛芬可有效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