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琴  李新  郑舒展  熊英 《四川医学》2010,31(10):1448-145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n=20),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n=16)。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反搏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 CT组、CT+EECP组治疗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05%±1.19%),P〈0.05,(7.90%±0.74%)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ECP组NMD也得到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NMD无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3.69±22.13,60.21±20.38,P〈0.05和P〈0.01)、NO均明显上升(69.67±23.36,80.21±22.87,P〈0.05和P〈0.01);EECP组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n=24),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n=22)。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 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反搏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CT+EECP组治疗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15%±1.01%(P〈0.05),7.87%±0.86%(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ECP组NMD也得到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NMD无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8.55±12.63,60.21±10.58,P〈0.05和P〈0.01)、NO均明显上升(67.88±16.56,82.21±20.12,P〈0.05和P〈0.01);EECP组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FMD)和非内皮依赖性(NMD)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33例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反应,并与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FMD和NMD[(7.94±2.07)%和(13.11±3.36)%]均低于对照组[(14.24±2.67)%和(22.90±3.65)%](P<0.01); 心肌梗塞患者FMD和NMD[(4.14±2.15)%和(7.44±3.22)%]降低较心绞痛患者[(9.90±2.46)%和(16.60±3.96)%]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FMD和NMD均降低,病情越重,舒张功能降低越明显。超声检测肱动脉舒张功能对评价冠心病内皮功能异常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3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前后,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氟伐他汀治疗8周后肱动脉FMD(12.3%±1.4%)较治疗前(5.1%±1.2%)及对照组(5.4%±1.9%)均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具有改善UA患者血管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多普勒对评价阿魏酸钠(SF)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观察组2型DM患者72例,正常对照组20例,超声测定观察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末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变化。观察组SF治疗1疗程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③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FMD、NMD、PSV、EDV降低(P<0.01),RI增高(P<0.05)。SF治疗后除NMD外余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④结论SF对早期DM血管病变防治有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可作为早期评价DM血管病变进展和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简易,且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5例)与常规对照组(35例)。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分别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硝酸甘油的反应(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UA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陆冰冰  韦永强  陆鋆 《广西医学》2004,26(10):1423-1425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观察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 3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前后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FMD)和含服硝酸甘油 (0 5mg)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NMD)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治疗前FMD和NMD分别为 (4 75± 2 0 1) %、(7 6 7±2 6 2 ) % ,与正常对照组FMD(13 2 1± 1 6 1) %、NMD(15 6 7± 2 5 5 ) %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均为P <0 0 1) ,治疗后FMD(8 5 0± 3 2 2 ) %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NMD(8 12± 2 4 9) %改善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 ,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所改善 ,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改善不明显 ;(2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易行 ,对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浩 《西部医学》2012,24(10):1983-198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共治疗3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老年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82 例SIRS 老年患者,分为生存组(n=58) 和死亡组(n=24),同时选择22 例非SIRS 老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浆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 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 SIRS 组中TNF-α、IL-1、ET-1、CRP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死亡组中,上述指标较生存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 组FMD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1±0.18 vs 2.80±0.21,P<0.01),且死亡组中FMD 较生存组降低.SIRS 组NMD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但死亡组中NMD 较生存组下降(P<0.01).TNF-α、IL-1、ET-1、CRP 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 SIRS 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明显受损,受损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缺血症状、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和速度指数(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SVR)、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收缩时间比率(ST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胸腔液体容积(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4年来我院治疗的AMI患者17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7例)及观察组(90例),两组患者均首先严格的按照AMI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AMI发病24小时内开始服用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未给予其他治疗,一个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及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均应用美国HPsonos 4500超声仪检测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结果经观察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FMD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及治疗前,而IMT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指标显示FMD与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AMI的发生关系紧密。AMI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硬化程度,辛伐他汀可起到稳定动脉斑块的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长期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天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13-48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扩张冠状动脉、活血、抗凝等治疗基础上正常剂量组每天加服辛伐他汀20 mg;低剂量组每日给予10 mg。治疗前、后对2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MD)功能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的FMD、NMD、NO、ET 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FMD、NO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无差异;NMD无变化。2组治疗后ET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纠正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失衡,促进FMD的改善,但在10~20 mg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余意君  刘涛  李春霞  吴洪波 《广东医学》2014,35(15):2367-2369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未行血运重建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反搏组,行常规冠心病治疗者为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1个疗程体外反搏治疗者为反搏组,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并监测两组多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反搏治疗一疗程后,反搏组心输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加速度指数、速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体血管阻力指数、收缩时间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在我院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治疗后FMD、NM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a、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心汤能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将在我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降压、降脂(瑞舒伐他汀)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普罗布考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研究不同用药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等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D、NMD均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与对照组的7.89%(3/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他汀类降脂药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脂水平,还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本院新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治疗。基线期与治疗后观察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线期,两组血清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线期,两组FMD和N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D和N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氢氯噻嗪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氯沙坦钾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霞  曹艳君  张红雨 《河北医学》2010,16(12):1447-1449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共入选了80例冠心病患者,测量PCI术前的FMD、NMD;根据PCI术前的药物治疗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0d的FMD、NMD,同时进行临床事件随访。结果:①接受PCI治疗引起FMD的降低(P〈0.05),NMD在PC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术后30天与术前比较FMD无明显改变,而对照组术后30天与术前比较FMD明显下降,NMD在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别③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随访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PCI术后30d再发心绞痛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I治疗加重内皮功能障碍,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可防止PCI术后内皮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胡为斌  何延忠 《中医学报》2016,(8):1167-1170
目的:探讨育阴潜阳方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均予抗血压、降血脂等对症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育阴潜阳方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碳(NO),采用比色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测定,采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进行测定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ng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直径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MD、GT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有效率87.1%,观察组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阴潜阳方能有效改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米翔  管起招  付鹏 《华夏医学》2015,28(1):32-3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50例和体外反搏组50例,药物治疗组接受7周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接受7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ST段压低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穴连续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