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43例。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0±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0.5)h,术中平均出血(600±50)mL。4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现象,未见窦道形成。植骨块均骨性融合,局部无复发,术后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角度矫正10°~25,°平均(14±2)°,随访1 a以上至植骨块融合时,角度丢失0°~3°,平均(2±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后凸畸形加重。15例有神经症状患者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可以促进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洪潮  孟志斌  符国良  黎坚 《海南医学》2007,18(12):122-123
目的 探讨结核病灶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植骨联合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 分析自1999年2月~2005年6月间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块植骨后路RF固定治疗脊柱患者22例,术后支具保护3个月,正规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经1~3年随访,植骨块在6个月全部融合,Cobb角术前平均28°,术后平均9°,随访期间无高度丢失,Frankel分级1例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均恢复到E级,1例出现取骨区疼痛.结论 后路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后路微创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度,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27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切口均I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手术时间平均250min,出血量平均为750mL,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矫正平均为19.7°,随访时有1.0°~4.0°的丢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实现了将内固定安放在脓腔外,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治愈率,为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和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分别为(19.52±5.01).和(18.65±4.5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致残率极高,近10年来新发病人有增多趋势,其中胸、腰椎结核最常见。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利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崔宏勋  马珑  郑怀亮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5-1326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4~43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30.6°,术后Cobb角17.6°,平均矫正13.0°.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胸腰椎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已从单纯病灶清除发展到在病灶清除的同时维护、重建脊柱稳定性,而脊柱稳定性维护、重建的方法又已从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发展到植骨的同时作内固定。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这一术式,共治疗胸腰段结核58例,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病程10~20个月,平均13个月。胸椎14例,胸腰椎(T11~L1)26例,腰椎18例,以胸腰段较常见。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累及单节段2例,双节段40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5例;后凸角5°~90,°平均35°。1例伴有活动性肺结核;20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26例术中证实有椎旁脓肿形成。对于血沉偏快或限期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四联(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周,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Hb>100 g/L时手术。根据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渗出期18例,增殖期23例,干酪期14例。1.2手术方法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俯卧位,取后入路,根据病变位...  相似文献   

8.
罗绍坚  黄鹦  黄春明  钟诚凡  张琛海 《吉林医学》2010,31(13):1763-1764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病灶清除同时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术后通过X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gkel分级评分评估神经恢复程度。结果:随访1~3年,X线示16例患者病灶均得到骨性融合,腰痛症状消失。15例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4例;C级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3例;D恢复级到E级3例。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加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结核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使脊柱后凸畸形也得到矫正,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适应症与方法。方法:分析8例病人的治疗效果,叙述后路手术方法。结果:8例病人施行后路病灶清除,神经功能完全恢复6例,明显恢复2例,6例植骨病人获骨性愈合,没有并发症。结论:腰椎后路病灶清除与融合术治疗腰椎后缘结核合并神经损害病人能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采用一期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神经症状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 h,术中平均出血量700 ml,手术后2周全部患者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的21例胸腰椎结核病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1例,合并不全截瘫2例,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17例获得随访,时间最短为1.5年,最长4年。平均27个月,复查X线片,椎间植骨融合,无复发,11例后凸畸形部分矫正,平均矫正19°,内固定无断钉及螺钉拔出。结论:对有适应证的胸腰椎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对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可以部分矫正畸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1例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随访,平均27个月,复查X线片,椎间植骨融合,无复发。11例后凸畸形部分矫正19,°内固定无断钉及螺钉拔出。结论:对有适应证的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对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部分矫正畸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其致残率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传统治疗方法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但存在经常发生植骨块吸收塌陷,后凸畸形加重,以及卧床时间长等不足.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结核的关键[1],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22例,疗效满意,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方法:对本研究42例胸腰段结核患者采用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7.6±4.2天,术后随访中Cobb角术前为41.3±6.4°,明显优于术后的12.3±3.2°(p<0.05)。脊柱后凸15.5±2.4°平均丢失角度为2.1±0.3°;患者治疗后ASIA残损评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1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结核患者全麻下先采用俯卧位应用后路钉棒系统作病椎上、下健康椎体固定,对于多椎体结核,除上下节段健康椎体植入椎弓根钉外,于破坏相对小的椎弓根间断植入短椎弓根钉,达椎体后1/3即可。后路固定后,再改为侧卧位,破坏重、椎旁脓肿大的一侧向上,作侧前路入路,清除病灶及压迫神经椎体,取自体髂骨植骨,对12例病灶清除相对不彻底的患者,术野放置硬膜外腔麻醉管作为术后抗痨药物灌注管,同时应用抗生素及抗痨药物。结果:19例患者,均于术后14~17天切口痊愈拆线,无窦道形成,随访0.5~3年,平均2.5年,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再复发,形成椎旁脓液,再次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术后抗痨治疗,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经后路固定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灶区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再感染率低,感染后再次手术简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8.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4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椎切除,钛网植骨加前路节段固定,并进行正规术后抗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33例伴瘫痪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无一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后凸畸形平均矫正度数为23.6°,且随访时纠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5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年,平均30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线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