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40例和西药组38例,西药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中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FSH/LH、E2水平和窦卵泡发育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血清FSH、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中西药组在降低血清FSH、FSH/LH水平及增加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章小娟  赵锐  陈阳  王菁  孙曌  夏小焱  周璟  赵星 《广西医学》2022,(12):1352-1355+1383
目的 观察针灸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肾虚肝郁型DO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调周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FSH/LH比值、雌二醇]水平、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计数(AFC)。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SH和LH水平、FSH/LH比值均下降,血清雌二醇和AMH水平、AFC均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灸调周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内窦卵泡发育,提高患者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补肾调周法联合腹针、脐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42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141例。研究组以补肾调周法中药口服+腹针+隔药灸脐综合治疗,对照组1患者口服克罗米芬,对照组2补肾调周法中药内服(同研究组)+克罗米芬,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大小及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孕酮含量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1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腹针、脐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大小及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孕酮含量方面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调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FSH/L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35/43),高于对照组的60.47%(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SH/LH、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调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因卵巢功能不良被建议放弃促排卵周期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去氧孕烯炔雌醇(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2~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基础值(bFSH、bLH、bE2)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窦卵泡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血清基础bFSH、bLH水平及FSH/LH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在降低bFSH水平及增加高龄妇女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可以改善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尹飞鸿  龚文娟  刘红艳 《中医学报》2016,(12):1969-1972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除湿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黄芪、菟丝子、陈皮等)68例、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丸)68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FSH/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SH、E2、FSH/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SH、FSH/LH、LH、E2及临床疗效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除湿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杜冠华  李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98-99,107
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效果.方法 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针药联合法,对照组口服氯米芬,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治疗后排卵率、受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LH、LH/FSH、T值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仅T值明显下降;两组排卵率无显著差异;针药组受孕率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结论 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疗效好,优于氯米芬.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22-125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活血调周法、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1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西药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39例,中药组予以滋肾调肝活血调周中药治疗,西药组予以二甲双胍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两种药物同时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雌二醇(E2)及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LH、LH/FSH、T、HOMA-IR均有下降(P0.05),经两两比较,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E2上升(P0.05),中西医结合组上升最为明显(P0.05),FSH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滋肾调肝活血调周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疗效显著,对调节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中药或西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补肾调经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疗效。方法:纳入60例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口服,治疗组予补肾调经方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Kupperman症状指数评分和早卵泡期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症状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FSH/LH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肾调经方能明显改善DOR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汤结合雌激素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引发不孕症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不孕症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54例和西药治疗组52例,西药治疗组接受炔雌醇、补佳乐及达芙通激素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补肾调肝汤,两组治疗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FSH/L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比值、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睾酮(testosteron,T)水平的变化,并对治疗后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及FSH/LH比值均降低(P0.05),E_2及T均略升高(P0.05),且在FSH及FHS/LH方面中西医治疗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治疗组妊娠率为40%,对比西药组(11.5%),高于西药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结合治疗4~6个月妊娠率高。结论补肾调肝汤结合雌激素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不孕症和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优于西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再备孕患者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3-146
目的分析晚期育龄期妇女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前应用补肾养血汤治疗不孕症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育龄期妇女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前的不孕症患者6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芬吗通片治疗,观察组行补肾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FSH、FSH/LH、E2)、自评量表评分(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宫颈评分、潮热汗出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为23.5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FSH/LH、E2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FSH、FSH/LH、E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为(0.18±0.02)分、经期经量评分为(0.15±0.01)分、宫颈评分为(0.30±0.03)分、潮热汗出程度评分为(0.48±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育龄期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前的不孕症患者接受补肾养血汤治疗,能够起到改善患者病情,恢复卵巢储备能力,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减定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给予加减定经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FSH/LH、E2)以及窦卵泡数。结果临床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窦卵泡数在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加减定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作用,对卵巢早衰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药多途径应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份在本院就诊的6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中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及埋线治疗。测定治疗前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FSH/LH(促黄体生成素)值,于治疗后的两个月在患者月经的第3天对FSH、E2及FSH/LH值进行测定,并判定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SH、E2及FSH/LH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SH及FSH/L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5381,P=0.0004)。结论:应用中医药多途径方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氯米芬(Clomiphene,CC)和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CC治疗,研究组给予TAM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以及受孕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SH、LH和E2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治疗PCOS不孕的效果优于CC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症状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对卵巢围早衰期的防治规律.方法 对符合卵巢早衰前期和卵巢早衰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按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高(H)、低(L)两区,各区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健脾补肾中药)和对照组予激素人工周期).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L区:治疗组FSH降低,E2上升,LH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FSH、LH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E2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H区:治疗组FSH下降,E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后FSH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了补肾健脾中药可改善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FSH水平越低,对症状及内分泌的改善则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单纯予达英-35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达英-35结合促排卵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治疗后排卵率及受孕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H、T水平下降,LH/FSH比值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促进排卵上优于对照组(P〈0.05),有利于有孕。结论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有效,且比单纯达英-35治疗效果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补肾法对高龄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益真Ⅰ、Ⅱ号胶囊对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储备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将48例高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6例)和西药克罗米芬(CC)对照组(2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3天和克罗米芬兴奋试验(CCT)后月经周期第10天的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抑制素-B(INH-B)水平,并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的妊娠率。[结果]中药组受孕率的提高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中基础FSH(b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NH-B水平升高(均P<0.05),而血中基础E2(bE2)、基础LH(bLH)含量及FSH/LH比值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西药组所有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的CCT后月经周期第10天FSH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其下降作用比西药组明显(P<0.05),而INH-B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西药组CCT后周期第10天FSH和INH-B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相关分析显示,月经周期第3天INH-B水平与FSH呈负相关(r=0.6,P<0.05)。[结论]对部分卵巢储备的预测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补肾中药具有改善卵子质量、提高卵巢储备的作用;应用中药提高高龄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联合促排卵方案或辅助生育技术,可为高龄不孕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来曲唑片和孕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由来曲唑片。观察到的一些目标,如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血清FSH,LH,E2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LH、LH/FSH及增加E2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来曲唑治疗,并且能提高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滋阴法对卵巢早衰患者症状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补佳乐联合黄体酮胶囊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自拟补肾滋阴方,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FSH、LH、E2水平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7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55.0%。观察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45.6±3.8)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5.6±2.8)分;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6.9±4.1)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8.7±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E2、LH、FSH水平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E2均升高,LH、FSH降低,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滋阴法可以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调节激素水平,调整内分泌状态,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裴桂华 《海南医学》2014,(3):346-348
目的 观察植物雌激素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以植物雌激素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单独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和LH水平明显下降,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Kupperman评分下降,血清E2水平升高,FSH和LH水平下降,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物雌激素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围绝经期患者内分泌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