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国内外养老模式及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大物移云”技术,根据老年人健康情况和需求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介绍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建设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和信息平台,实现疾病监测、医疗诊断、康复及护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详细阐述平台架构、技术实现及具体功能,包括紧急呼救、通讯、生活服务、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定位和监测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老年人健康数据,发现其中规律,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及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加大。随着我国互联网以及智能化产品的普及,如何将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推进养老和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也成为目前亟须探讨并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线下服务能力,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闭环;培养优秀人才;强化信息技术支持作用,建设老年友好社会;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共同探讨和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包含基础数据库系统、终端用户系统、服务系统、监督与评价系统等在内的全面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的"医养结合"整合服务模式。方法对厦门市内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养老机构的基本特征、医疗服务情况、医护人员情况等基本信息。然后在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分别从人口覆盖、服务覆盖及质量保障、财产风险分担三个维度分析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结果目前养老服务情况面临的形势十分险峻,存在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床位规模普遍较小、选择式入住现象比较严重;医护人员人手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结论针对老年人应实施"医养结合"整合服务是必要的,具有多重意义。因此各个地区应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政策法规、人才培养及信息化等保障措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形成"医养结合"整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应对方式之一,需要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保障中落实,以保证最大限度地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养老机构不具备办医资质、养老医院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等问题。从法律实施层面对医养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存在没有符合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法律处理制度、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复杂性使法律监督无从实现等问题。建议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法律权益保障机构、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通过老年人普法和社会监督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法律监督等方面来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问题,亟待社会养老补位。山东省惠民县已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格局,但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认识医养结合机构性质和服务功能、推行多元养老模式、分类照顾护理老年人、引导老年人乐活共居和共同休闲养老、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发展等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中,调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对比实验法,随机选取12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模式服务满意度问卷收集数据。结果 是否患有慢性病、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对AI的认知程度是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AI技术在医养健康服务中的应用,需提高老年人对AI的认知程度、降低AI应用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提升AI服务日常照料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及医疗的双重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医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0%,半失能、失能、失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近100万[1]。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2]。2014年隆福医院与汇晨养老公寓在医疗、护理、康复、照护、心理等多种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入住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不能自理,养老的同时还需要医疗护理[3]。本文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护理迫切需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中所需的护理形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12月至2016.12收治的508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无缝衔接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模型研究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问卷法对滨州市滨城区彭李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选择医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11.34%,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量表得分为(30.45±11.22)分;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户外锻炼次数、医疗负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是影响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的因素。结论 可根据社区老年人个人特质、生活习惯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认知与需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8-10月在成都市中心区域和市周边区域各抽取1个社区共300名老年人(每个社区150名)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群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1.33%。在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认知方面,70.44%的老年人认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74.09%的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更愿意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服务。在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方面,31.75%的老年人希望提高中医诊疗水平,71.53%的老年人希望提高中药质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患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选择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群对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有较大信心,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服务应主动在老年人群医养结合中发挥其特色和优势,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3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养老)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优化和改进养老模式的健康管理细节,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建议.方法 2019年9-10月在乌鲁木齐市3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居家养老纳入332人,机构养老纳入325人,医养结合养老纳入23...  相似文献   

13.
"医养融合"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精神心理服务。它是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医院的功能和养老机构相结合,把康复关怀和生活照料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向国  金哲  金鑫 《北京医学》2021,43(8):792-794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也逐渐增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政策和统计医养结合数据,了解和分析北京市医养结合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医养结合政策密集出台,有力保障了医养结合工作的进展.现有医养结合机构203家,医养结合床位62384张,医养结合机构内从业人员13602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实现100%,但依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优化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为首都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整体不足,尤其是在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长期医疗护理等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现状、内涵,提出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的政策建议,如: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明确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的资质与条件;利用现有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依托;政府在财政支出、医保范围、人事政策等保障条件方面的支持等,建立多元化、可操作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之下如何有效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及其价值。方法取本医养中心2016年至2018年收治处于医养状态的老年人患者91例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应常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常规安全护理、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护理服务质量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模式下对于护理评价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水平、管理质量、健康宣教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患者评级、分级护理、安全护理、病区管理理念的认可程度更高(P0.05);观察组对院内服务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可选择PDCA循环理念进行管理和改善,为养老患者群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患者满意度,值得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城市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莲池区63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测试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和"互联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互联网+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模式总需求标准化得分为74.89%,处于较高的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最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紧急救援(100%)、健康体检(98.4%)和医疗康复(98.4%).而家政服务需求最低.结论:老年人对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较高的需求,在满足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在日常照顾、精神慰藉、维权、利于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对养老及医疗方面的需求也有明显增加,故为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满足其对医疗方面的需求,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继续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因我国医养结合型模式刚起步,因此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护理服务问题就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只要医疗和养护结合统一起来,自己把自己的职能做好,衔接到位,就能促进养老服务更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护理的需求就会随之上升。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但是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仍有许多的问题在里面,而护理服务问题就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只要医疗和养护结合统一起来,自己把自己的职能做好,衔接到位,就能促进养老服务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信息化使专业化老年医护技术服务应用于医养结合服务中,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方法调查200例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养老及医疗状况,为100例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医养结合医护技术服务平台实时动态管理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问题,对有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人群提供医护服务。结果医养结合组老年及慢性病人的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解决结果比普通服务组更有效(χ2=208.995,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专业老年医护技术服务模式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应用,其优势在于充分地利用了三级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护理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对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问题,此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