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老年重症CAP患者105例,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分)46例与低危组(20分)59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32)与存活组(n=73)。在治疗前测定体温、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PCT水平,同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503,P0.01),而与体温、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ESR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PCT与APACHEⅡ评分结合综合分析,有助于对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肺炎严重指数(PSI)、CURB-65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临床转归中的价值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PSI评分、CURB-65评分和血清PCT水平。以此次住院的临床结局(痊愈或好转,恶化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分别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价相关指标对预后的判定能力并确定界值;筛选CAP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CAP患者235例,其中男146例,女89例,平均年龄(60.4±18.1)岁。全部患者分为2组:好转痊愈组205例,恶化死亡组30例。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CAP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APACHEⅡ评分(0.889)、PSI评分(0.850)、CURB-65评分(0.789)和血清PCT(0.720)。当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分别以≥11分和≥91分为截点时预测性能最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和PCT是CAP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预测CAP患者病情及临床转归的4项指标中,预测效能从高到低依次为APACHEⅡ评分PSI评分CURB-65评分PCT。其中,APACHEⅡ评分和PCT是CAP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次血清PCT水平预测能力有限,联合APACHEⅡ评分及PCT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度,但会降低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诊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将收住急诊抢救室的74例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严重脓毒症(SS)组25例、脓毒症(sepsis)组25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11例、非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Non-S1RS)组13例,分别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SS组血清PCT、WBC、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其次为sepsis组,SIRS组和Non-SIRS组较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ng/ml为临界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91.7%,均高于CRP、WBC计数。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与WBC,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24,r=0.475,P<0.01),CR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89,P=0.001)。结论 PCT对急诊脓毒症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PCT与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较好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imer)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56例)、严重脓毒症组(n=5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n=30例)。比较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及APC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D-dimer水平与APC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脓毒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865, 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PCT、D-dimer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重程度分为早期组、重症组和休克组。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r=0.663,P0.01)。休克组及重症组患者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早期组,休克组显著高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水平越高,则死亡率越高(P0.05);PCT水平越高,抗感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越长(P0.05)。结论 PCT水平检测能够判断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可用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清CRP、PCT的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非重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症肺炎组更高(P〈0.01).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61,P〈0.01),血清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 血清PCT及CRP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断CAP病情的指标,且PCT及CRP水平均可较好地预测C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老年重症CAP患者按照近期预后分为存活组(n=83例)及死亡组(n=20例),按照RDW的水平分为RDW≥14.5%组(n=83例)和RDW<14.5%组(n=2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重症CAP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中的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CRP、PCT、RDW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异常率随着PSI级别的增高而增高,RDW异常率分别为PSIⅠ-Ⅱ级7.32%(3/41、PSIⅢ级16.67%(6/36)、PSIⅣ级39.13%(9/23)、PSIⅤ级66.6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APACHEⅡ评分、CRP、PCT、PSI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53,0.363,0.432,0.36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2.024,P<0.05)是老年重症CAP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水平随着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DW增高亦是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并评价这3种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PCT、hs-CRP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PCT、hs-CR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PCT、hs-CRP和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CT、hs-CRP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而死亡组和存活组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66,P0.01),而hs-CRP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108,P=0.289);PCT、hs-CRP和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596和0.701,PCT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和APACHEⅡ评分。结论 PCT与APACHEⅡ评分具相关性,且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优于APACHEⅡ评分和hs-CRP。  相似文献   

9.
吴健  李澎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65-966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危重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24 h内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记录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比较P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种评分分值的差异并分析血清PCT水平与两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CT异常组(≥0.5 μg/L)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高于PCT正常组(<0.5 μg/L)(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预测MODS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2例CAP患者,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入院第1、7天的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第1天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第7天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较前无变化(P0.05),而存活组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较前降低(P0.05),PSI和CURB-65分别与APACHEⅡ评分间存在正相关(r=0.538、0.473,P0.05),PSI与CURB-65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8,P0.01)。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对CAP严重度及预后评估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多种评分工具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B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血清HBP和PCT浓度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APH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症病人HBP水平明显高于APHCHEⅡ评分 < 15分者(t=6.13,P < 0.01),SOFA评分≥5分的HBP水平明显高于SOFA评分 < 5分者(t=5.64,P < 0.01)。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93、0.735、0.708,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HBP水平在脓毒症病人中明显升高,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一定程度地预测脓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两者结合对老年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选取7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均测定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PCT水平,同时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首次APACHEⅡ评分分组,≥20分的33例为高分组;<20分的42例为低分组。追踪14天,存活的52例为存活组,死亡组有23例。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死亡组的PCT(3.36±2.76)ng/ml与APACHEⅡ分值(28.05±4.55)分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14,P<0.01)。结论 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二者结合综合分析,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脓毒症病人74例(其中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25例,脓毒症休克21例)、非脓毒血症病人24例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行APACHEⅡ评分,分析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病人的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病人,差异有显著意义(F=7.07~441.87,q=3.18~48.14,P<0.05)。脓毒症病人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q=10.06~48.14,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脓毒症病人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PCT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生素应用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CAP患者129例,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连续PCT监测组62例和对照组67例。PCT组:连续PCT检测,并根据PCT结果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根据CAP指南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CAP治疗有效率、应用抗生素患者比例、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抗生素费用有无差别,并评价血清PCT水平与CAP严重程度有无相关性。结果 PCT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56/62)和86.7%(5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PCT组应用抗生素比例、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抗生素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患者治疗期间PCT水平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经Spearson相关检验,血清PCT与CAP严重分级(PSI)存在相关性(r=0.71,P0.05);PSIⅢ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PSIⅠPSI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PCT可以避免CAP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且不降低CA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门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1月在门诊接受治疗的CAP患者32例,另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及第8天清晨采集静脉血检测PCT及D-二聚体,同时进行PSI评分并分组,其中PSI I级12例,PSIⅡ级12例,PSIⅢ级8例,并对各组PCT及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P组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P组治疗后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CAP患者PSI分组中,各组PCT、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SIⅢ级组高于PSIⅠ级组及Ⅱ级组(P<0.01,P<0.05)。结论血清PCT与D-二聚体对CAP有诊断意义,与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检测二者血清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CAP,为正确判断病情,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00例诊断明确的CAP患者和符合标准的40例健康体检者。根据CURB-65评分,将CAP患者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32例)和高危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40例)。检测患者和健康者血清PCT、CRP和IDO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应用血清PCT和IDO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率。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CAP患者血清中PCT、CRP、IDO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CAP患者血清PCT、CRP、IDO水平显著升高(P<0.001);低危组患者血清PCT、CRP、IDO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和高危险组(P<0.001)。血清IDO水平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50,P<0.001);血清IDO水平与PCT、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4,P<0.001;r=0.634,P<0.001)。PCT联合IDO...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RP及PCT在诊断细菌性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4例以及局部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非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RP及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比较脓毒症死亡亚组及存活亚组不同时间点CRP及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局部感染组PCT、CRP、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PCT阳性率及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生存亚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CRP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而死亡亚组无下降趋势;死亡亚组CRP在第1天、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生存亚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而死亡亚组无下降趋势。死亡亚组PCT在第1天、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性脓毒症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死亡患者的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对细菌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脓毒症组;另择同期收治的114例局部感染患者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感染组及对照组。对各组受试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测定血清PCT、CRP、D-D水平及PLT水平。结果入组脓毒症患者共检出7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G-)菌41株(52.56%),革兰阳性(G+)菌37株(47.44%)。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感染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清PCT、D-D、CRP水平升高,PLT水平降低(P0.05),且脓毒症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D-D、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PL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PCT、D-D、CRP、PLT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68、0.717、0.742,其中血清PCT诊断价值最高,四种指标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06。G-菌感染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D-D高于G+菌感染组,PLT水平低于G+菌感染组(P0.05);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D-D、CRP、PLT诊断G-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00、0.590、0.635,其中血清PCT诊断价值最高,四种指标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细菌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可伴有血清PCT、CRP、D-D、PLT等指标的变化,其中G-菌感染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更大,临床可用于细菌性脓毒症的早期诊断、鉴别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程度、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2例,年龄(83.4±7.8)岁,其中G-菌肺炎45例(包括重症13例和非重症32例),G+菌肺炎27例(包括重症16例和非重症11例).另选取45例同期非特异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未经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TNF-α、IL-8、内毒素水平,统计分析PCT水平与炎症程度、各炎性因子、内毒素相关性.结果 ①老年G-菌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肺炎组(P<0.01).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TNF-α、IL-8水平正呈相关(r =0.863,P<0.01;r =0.877,P<0.01),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r=0.391,P>0.05).非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898,P<0.01).②与非特异性肺炎老年患者相比,在老年G+菌肺炎患者中,非重症组患者血清PCT无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血清PCT明显升高(P<0.01),PCT变化与TNF-α、IL-8水平正相关(r =0.865,P<0.01;r =0.745,P<0.01).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变化与感染细菌类型、炎症程度有关.血清PCT对非重症G-菌、G+菌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