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QO1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对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siRNAi组与正常组在24 h、48 h、72 h时相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 0.05)。结直肠癌组NQ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较非肿瘤组织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临近非肿瘤组织NQO1阳性率显著低于肿瘤组织(P0.05)。NQO1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肿瘤转移分期(TNM)、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 NQ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升,同时其与肿瘤恶性状态关系密切,在癌细胞转移和侵袭中均有参与,将其作为预后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醌氧化还原酶2(NQO2)表达水平在卵巢癌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两个在线数据库对NQO1、NQO2 mRNA水平和卵巢癌患者预后进行在线分析,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K-M plotter)数据库对1 30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Kaplan-Meier分析;通过SurvExpress数据库对TCGA数据库中的578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 K-M plotter分析显示:在卵巢癌中NQO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NQO2的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好(HR=0.83,P=0.006 2).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在卵巢癌患者中NQO1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NQO2 mRNA水平越高预后越好(P=0.038 29).结论 NQO1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预后并无明显相关性,而NQO2表达水平越高,卵巢癌临床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醌氧化还原酶(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quinine oxidoreductase,NQO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肾透明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癌旁> 4cm处正常肾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Nrf2、NQO1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36例肾透明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Nrf2、NQO1mRNA的表达.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Nrf2、NQ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同时Nrf2蛋白表达与NQO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94,P<0.05).结论 Nrf2与NQO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可能成为评价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π)、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GST-π、NQO1的表达情况.结果 GST-π和NQO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QO1在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π、NQO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 NQO1可作为判断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 (AKR1B10)是一种在口腔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其不良预后相关的氧化还原酶。AKR1B10在正常胃肠道上皮组织中高表达,在其他正常组织中低表达,生理状态下具有解毒作用。有研究发现AKR1B10在乳腺癌、鼻咽癌、肝癌中表达上调,而在结直肠癌、胃癌中表达下调,且与其不良预后相关。口腔癌是全球最流行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局部晚期口腔癌极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该文就AKR1B10蛋白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在胃癌干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rf2/NQO1信号通路在胃癌干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从6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分选胃癌干细胞,干细胞随机分为干细胞初分组和激活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干细胞初分组和激活组Nrf2、NQO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MDA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与干细胞初分组比较,激活组Nrf2、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增强,MDA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激活Nrf2/NQO1通路可以调节胃黏膜组织中SOD和MDA的活性,增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耐受性,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易感性与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136例肝癌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该院的123例无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荧光探针(Taqman MGB)技术检测NQO1基因60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NQO1基因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5,P<0.05),且携带有NQO1突变杂合子(C/T)和突变纯合子(T/T)的个体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较携带野生纯合子(C/C)个体高,NQO1基因携带突变基因型T与经常吸烟可以增加罹患肝癌风险[OR=2.643,95%CI(1.379,5.066)]。结论 NQO1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突变基因型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且与吸烟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NAD(P)H :醌氧化还原酶 1(NQO1)是一个含 2 74个氨基酸的黄素蛋白 ,又称DT 黄递酶 ,可催化双电子还原以及降解醌及其衍生物的毒性 ,从而保护细胞对抗氧化还原循环以及氧化应激[1] 。由于醌及醌异构体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 ,NQO1对 β细胞以及胰岛素分泌也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 ,NQO1基因P187S纯合突变可导致NQO1蛋白活性的丢失[2 ] 。我们应用PCR RFLP方法对 198例中国汉族人进行基因型检测 ,旨在研究NQO1基因P187S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北京地区的汉族人…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WWOX 和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和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WWOX和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WWOX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5),且这种表达状态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部位和年龄无显著相关.WWOX和FHIT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能与常见脆性位点对DNA损伤的易感性相一致有关.结论:WWOX和FHIT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并可能联合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卢尚坤  李群  凌晓东  闫伟 《浙江医学》2009,31(6):737-739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及该通路下游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模型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对照组仅开骨窗不制作脑外伤.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外伤24h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细胞核内Nrf2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HO-1 mRNA、NQO1mRNA水平.结果 脑外伤后脑组织细胞核内Nrf2蛋白含量显著增加,HO-1 mRNA、NQO1 mRNA水平亦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 脑外伤后脑组织内Nrf2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组织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粘膜和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1),癌组织中Caveolin-1表达阳性率(42.68%)明显低于正常粘膜组织(75.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aveolin-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28),且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Caveolin-1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弱(31.11%vs.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Caveolin-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8例癌旁黏膜组织中Survivin与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的状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67.1%(55/82),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率分别为69.5%(57/82)和82.9%(68/82),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组(P<0.05)。Survivi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受体FLT-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中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58,P<0.05)。VEGF和FLT-1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Survivin和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11及TIMP-1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1和TIMP-1的表达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TIMP-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MMP-11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MP-11和TIMP-1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mi-1和hTERT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蛋白和hTERT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Bmi-1和hTER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5)。Bmi-1、hTERT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Bmi-1和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1和hTERT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SPOCK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利用TIMER2.0与GEPIA数据库挖掘与SPOCK1相关的MMPs。收集70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OCK1与相关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相关性,评估临床病理学价值。结果 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通过数据库确定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SPOCK1最为密切。MMP11与MMP9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SPOCK1、MMP11和MMP9三者之间相关(P<0.05)。SPOCK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MMP11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三者均阳性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SPOCK1、MMP11和MMP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CUT和FOX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7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检测FOXC1表达水平,Real Time PCR检测FOXCUT mRNA和FOXC1 mRNA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lncRNA FOXCUT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FOXC1表达和lncRNA FOXCUT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lncRNA FOXCUT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AJCC分期、分化程度、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FOXC1 mRNA、FOXCUT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FOXC1 mRNA表达与FOXCU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5)。 结论FOXC1与FOXCU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FOXC1 mRNA与FOXCUT mRNA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可能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E2F-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35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E2F-1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和正常大肠黏膜(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E2F-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大于3.0 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病理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照的20例癌旁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1(AQ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与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AQP-1与蛋白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AQP-1蛋白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行相关性分析提示,在结直肠癌中,AQP-1蛋白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AQP-1和HIF-1α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在结直肠肿瘤的迁徙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尧  傅仲学  吴星烨 《重庆医学》2011,40(32):3276-3277,3279,333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远处正常组织中PRDX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随机抽取8例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进行验证;将PRDX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RDX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结直肠癌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5.63%,5/32)与结直肠癌组织中(65.63%,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的验证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PRDX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然而PRDX1蛋白的表达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检测其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的诊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