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自我效能感对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在急诊科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之后对护士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低,护士均处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比较高,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比较低;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情绪枯竭评分、去人格化倾向评分明显降低,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房、急诊科、ICU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稳定她们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工作能力,对降低职业倦怠,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46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3名)和对照组(23名)。观察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自我激励、心理暗示等常规心理干预。应用工作倦怠量表(MBI)观察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感。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个人成就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她们的职业倦怠感,维护她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林晓敏  梁添玉  黄艳 《中国病案》2012,(10):43-44,42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资料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州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9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名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06±0.51分;经单因素分析,不同工作年限、编制、行政职务、夜班情况等护士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经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分析,F统计量为10.80,显著性水平为0.002,行政职务是其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得分总体偏低,建议从自我综合能力培养、岗位编制等方面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了解选调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结果:选调生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但在去个性化与职业效能降低因子存在中等程度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为2.62,低于量表常模水平。差异分析发现,职业效能降低和去个性化因子,在民族与工作年限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去个性化与自我效能感相关不显著,其它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另外,自我效能感、民族和工作年限能显著预测职业倦怠。结论: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预测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黄元秀  张汉萍 《当代医学》2014,(26):101-102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士自我效能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活动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共14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自我效能感、病患满意度的区别。结果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高,之前自我效能评分为(25.4±2.07)人性化管理期间的自我效能评为(308±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护士工作的自我效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病患对护士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护理质量是医疗护理服务的重点,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如护士短缺、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高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198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自我效能感[2]。Gist和Mitchell认为自我效能是整个组织中越来越重要的构成部分,它能影响员工的一系列行为[3]。有研究证明,护士的自我效能影响着护士的工作效率、绩效表现以及其离职意愿等[4-7]。它的水平还决定着护士的工作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关系,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职业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某海防部队的328名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岛官兵职业倦怠感中情感耗竭感、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依次为(20.68±6.52)、(7.08±3.8)、(33.78±9.65)分,提示中、低度倦怠;②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2.58±5.61)分;③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衰竭感(t=-0.19~-0.23,P〈0.05)、去个性化得分呈显著负相关(t=-0.18- -0.22,P〈0.05),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t=0.18~0.23,P〈0.05)。结论驻岛官兵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驻岛官兵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感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9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按常规处理的同时应用自我效能的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应用90项症状自评表(SCL-90)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干预组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的理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是很好的护理模式,能消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94-297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团体案例督导对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39名有职业倦怠的咨询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各13名。研究组接受2周1次、共10次的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案例督导,对照组接受同频次的常规案例督导。空白对照组暂不进行干预。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G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期评估和干预后评估。结果:干预前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基线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基线值,自我效能感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去人格化和个人低成就感因子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衰竭和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及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周后,3组组间的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情感衰竭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去人格化、个人低成就感及自我效能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改善咨询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效果优于常规的案例督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组织氛围、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组织氛围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对安徽省蚌埠市5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组织氛围、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三者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P<0.01)。组织氛围、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投入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氛围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P<0.01)。组织氛围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工作投入总变异的35%。结论:提高医院护士的组织氛围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加护士的工作投入,对增加护理绩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核心胜任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现状,探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临床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CIRN)、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所综合医院6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临床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并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和国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2份(97.0%)。临床护士的社会支持总体得分为40.42±6.76,高于国内常模的34.56±3.73(P<0.01)。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为2.64±0.52,显著低于国际常模的2.86±0.41(P<0.01)。护士核心胜任力总体及其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体、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核心胜任力总体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是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核心胜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为临床护士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以不断增强其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护士先后进行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身心状态四方面的自我效能专题训练,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对每一训练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分别进行壁式给氧、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和电动吸痰方面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然后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所测得的自我效能感分值或护理操作技能分值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分值在各组合状态下的两两相关系数分布在0.893~0.954之间;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生心状态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在互为自变量、因变量下的负相关系数分布在0.892~0.949之间,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分布在78.303~126.945之间,且t的统计量均显示出P<0.001。结论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呈高度正相关,且二者呈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康健  徐桂华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167-1168
目的了解产房护士工作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98名产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产房护士工作总压力得分(2.54±0.44)分,为中等压力,产房护士工作压力源项目得分最高的是时间分配和工作量方面。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30±5.40)分。除管理和人际方面的压力外,工作压力的其他项目都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应重视提高产房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感。  相似文献   

18.
吴敏雁  魏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07-908
目的应对职业倦怠,维护心理健康。方法正视职业倦怠,通过激励自己、降低期望值、身心锻炼等方法,学会自我调整。结果职业倦怠的发生频率减少,程度降低。结论职业倦怠是可以干预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吴敏雁  魏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07-908
目的 应对职业倦怠,维护心理健康。方法 正视职业倦怠。通过激励自己、降低期望值、身心锻炼等方法,学会自我调整。结果 职业倦怠的发生频率减少,程度降低。结论 职业倦怠是可以干预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急诊科148例患者及家属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患者及家属一般自我效能感得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科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