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的中风和死亡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目前评估房颤中风风险主要基于 CHADS2和 CHAD2 DS2-VASc 评分。近年来研究显示生物标记物对房颤的诊断、预后的判断有帮助,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房颤的类型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近年来大型的临床试验证实:生物标记物在诊断和管理心血管疾病上都是有帮助的[1]。为完善房颤预后的评估,笔者就房颤生物标记物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寻找心衰的特征性标志物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脑钠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研究表明,脑钠肽与新一代生物标志物可能在心力衰竭病情评估方面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风险。本文总结现有文献,综述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期痴呆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痴呆患者,其中约1200万在中国[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也是21世纪老年保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AD为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下降和行为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已证实,早期溶栓治疗,包括全身性用药或经动脉介入溶栓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目前,卒中诊断依赖于病史、神经病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头颅CT和MRI)。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卒中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CT扫描只能检测出血性卒中,而对于缺血性卒中往往在病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男性健康.目前针对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治疗后,患者生存存在差异.早期前列腺癌生存率高,预后较好.中晚期前列腺癌生存率低,预后较差.直肠指检配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前列腺癌筛查方法.然而PSA特异性差,大量前列腺癌患者被过度诊断及治疗.同时针对中晚期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6.
项光俊  朱宁 《浙江医学》2022,44(18):2013-2017
心力衰竭(HF)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高危人群筛查及评估进展。单个生物标志物对HF诊断和疗效预测的临床价值有限,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的特定组合能够反映HF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HF诊治中将采用多生物标志物的整体分析策略。本文就HF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仅凭临床表现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心衰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提高了心衰的判别.回顾了传统的心衰生物标志物,如心脏特异性的B型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等,在心衰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一系列新型心衰标志物被发现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半乳糖凝集素-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上腺髓质素、血清胱抑素-C、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miRNA等,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分析了传统心衰标志物、新型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损伤或斑块的形成,其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有很多研究证实,冠心病与炎性因子和免疫有关,而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因子很多。目前有一些新的生物指标如:组织蛋白酶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肽素等。这些因子对冠心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勤婧  陈星  刘祎 《西部医学》2017,29(11):1626-1628+1632
【摘要】〓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食管癌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了许多用于食管癌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食管癌风险因素相关标志物、预后评估标志物、治疗效果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丁瑜 《医学综述》2011,17(20):3095-3099
心血管标志物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血液生化物质。心血管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应用广泛,意义重大。现就各种类型的心血管标志物,如脂蛋白、B型利钠肽素、和肽素、肾上腺髓质素等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防治心血管疾病寻找新的途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损伤或斑块的形成,其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有很多研究证实,冠心病与炎性因子和免疫有关,而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因子很多。目前有一些新的生物指标如:组织蛋白酶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肽素等。这些因子对冠心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忠仁 《右江医学》2011,39(3):363-366
<正>生物标志物是指可客观评估或评价一个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进程[1]。检测某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对该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过程的监控起到帮助作用。因此,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  相似文献   

13.
前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其病理改变出现早,家属识别率、就诊率低,目前临床确诊仍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故寻找一种可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便显得尤为重要。时下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为止不能治愈。现存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但由于其测试的侵入性和高成本,阻碍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血液样本生物标志物由于其易得,价廉的特点,有望可以实现AD的早期诊断。该文总结了目前AD常见的几种生物标志物以及它们在AD患者中的变化,并对未来AD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围生期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目前,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但大部分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寻找和发现早期的新生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头颈癌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之多,居全身肿瘤之首。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和风险评估手段,头颈癌患者的存活率较低,早期筛选和发现是改善患者存活率的关键。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为改善头颈癌早期诊断、分级、复发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主要阐述头颈癌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讨论目前已发现的头颈癌生物标志物,包括DNA甲基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细胞因子等。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评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标本易于获取,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其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等关...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差、死亡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往往是中后期,严重影响预后,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可以起到辅助诊断、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从肺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外基质重塑和纤维增殖以及免疫功能障碍方面总结已发现的一些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希冀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心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小动脉进行性闭塞性血管病变,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进展至疾病终末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客观评估肺动脉高压生理和病理过程及治疗效果的监测,其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炎症标志物、免疫标志物、转录调控、氧化应激、代谢物、血栓标志物、右心室重塑标志物等方面对肺动脉高压的生物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研究显示,AD患者的脑损伤可能在确诊前10~20 a就已经出现,但目前缺乏简单易用的生物标志物,使AD的诊断和治疗受到严重制约。AD常用的检测标本是脑脊液(CSF),但是,通过腰椎穿刺采集CSF可造成侵入性损伤,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有的AD流体生物标志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患病的迹象,但无法准确预测疾病进展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一些新发现的体液分子,如Tau多肽、神经丝蛋白、自身抗体、miRNA、蛋白激酶等已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A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AD的蛋白类、核糖核酸类、无机小分子等生物标志物及新近发现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