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对248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分析检潮结果报告模式的类型变化.结果 发现临床常见模式2354例(94.62%),少见模式134例(5.38%).少见模式中,HBeAg阴性而用PCB检测HBVDNA阳性率高达36.59%.提示少见模式应特别谨慎,必要时应做PCR检测HBVDNA.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过程中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发生的变化及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总结法用反向被动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正常人,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三组不同人群进行乙肝系列(两对半)的检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以红细胞溶血最高稀释倍数报告滴度。为下文表述方便,将乙肝检测项目依次排序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结果的项目序号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从12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检测中发现HBsAg阳性达109例,占全部病例的85.8%。其中HBsAg低滴度(1:16以下)70例,占全部病例的55%,"145"模式62例,占全部病例的48.8%。结论:结果表明,由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发病呈正相关,同时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HBsAg低水平和"145"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了解喀什地区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1在喀什地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就诊化验乙肝三对的5321例患者血清标本,用酶法试剂盒做乙肝三对检测,统计检测结果中2492例阳性模式数量和百分比。结果:5321例乙肝三对化验结果中有2492例6项结果全部为阴(-),占46.83%,检出6项血清标志物中至少有1项为阳性(+)的占53.17%。除了全阴以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3种表现模式为主,HB-sAg(-)模式中以全阴模式和单纯HBsAb(+)模式居多。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为临床分析判断乙肝病程和传染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4924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阳性结果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临床常见血清HBVM模式(3622份)仅占73.56%,共8种表达模式,而临床上少见HBVM模式(1302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26.44%,共17种表达模式.经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产生26.44%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抗—HBe结果的假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结果的漏检率高造成的,占出现少见模式标本总数的93.55%,其它原因出现的少见模式标本仅占6.45%.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是诊断、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也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检测项目之一。作者对HBVM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临床意义作一综述,阐明正确认识和应用HBVM。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正确应用这些检测结果,不仅对乙肝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和预后以及患者的传染性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对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指导预防接种也极有价值。 1 反映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 HBsAg(乙肝表面抗原)不单是HBV的衣壳蛋白(即表面抗原),还包括无核酸(无传染性)的小球型颗粒和管状体。由于HBsAg并不始终与HBV同时存在,它比 相似文献
7.
HBsAg阳性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17(1):22-24
目的 通过对HBV感染不同模式的分析,了解HBsAg阳性人群HBV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从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检测2463例HBsAg阳性血清HBV标志物,并以此进行其抗原-抗体系统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分析。结果所检标本显示出10种血清模式。结论 在对该结果加以总结分析后认为,不同模式HBV感染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更具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基因组4个开放读码框编码产生物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HBeAg(HBeAg)、DNA多聚酶、X抗原(HBXAg)等,这些产物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即HbsAb、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临床上同时检测抗HBc-IgM及各项血清学病毒标志物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1963年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澳抗(HBsAg)以来,众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陆续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俗称两对半)项目。临床实验室多用定性测定报告阴性和阳性结果(S/CO),帮助临床对乙型肝炎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及疗效评判,但该检测系统在方法学、标准化和试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及其他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结果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检测1056例HBsAg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的不同分为A、B、C、D共4组。计算各组ALT>40 U/L的例数及其百分率。结果:ALT异常增高的例数及其百分率分别为A组174例(76.7%),B组105例(55.3%),C组22例(21.4%),D组123例(23.2%),A、B组分别与C、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同时检测抗HBc-IgM及各项血清学病毒标志物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市门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及HBsAg携带率.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门诊送检血液标本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模式:全阴模式占15.91%;单抗-HBs:35.40%;HBsAg+抗-HBc模式:5.06%;“大三阳”:7.59%;“小三阳”:19.30%;HBsAg+抗-HBs+抗-Hbe+抗-HBc模式:2.70%;五项全阳模式:0.03%.结论 医技科室人员应加强血源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预防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和HBV DNA定量的检测。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定位,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86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和HBV-M.结果 Ⅰ组(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Ⅱ组(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Ⅲ组(HBs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60%,51.16%,40.98%;Ⅰ组血清中H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拷贝数(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BeAg阳性血清中,随着HBV-DNA拷贝数的下降,HBeAg COI值也趋于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可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跟踪,随时监测,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两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Blumberg等在研究输血时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即Dane's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 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免疫荧光技术、微粒子酶免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相似文献
18.
19.
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肝硬变 ( LC)是乙型肝炎病毒 ( HBV)长期感染人体的结果 ,有关 L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 ( HBV- M)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报道不多。本文对LC患者进行 HBV- M检测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1 64例 LC均系我院 1 997年 1月~ 1 999年 6月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 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标准。男 1 36例 ,女 2 8例 ;年龄 1 6~ 78岁 ,平均 45.9岁 ;LC的功能评估按 child- Pugh分级 :A级 8例 ,B级 95例 ,C级 61例。全部病例抗 - HAV- Ig M、抗 HCV- Ig M、抗 -HCV- Ig G、HDVAg、抗 -… 相似文献
20.
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能自然阴转者每年不超过1%~2%.有研究表明,未转阴者半数以上逐步转为肝硬化或肝癌[1].为了解HBV在本地区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本院和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部分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定量乙肝三系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