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喷射雾化器与改良型喷射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颅脑损伤痰液黏稠的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喷射雾化器,观察组使用改良型喷射雾化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痰液黏稠度情况、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平均吸痰次数、并发症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杨晓容 《四川医学》2011,32(4):610-612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患者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输液泵法),实验组B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滴注湿化(精密输液器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传统法),比较3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管粘膜出血、血氧饱和度、带管天数、吸痰次数、经济成本。结果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各项指标中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管粘膜出血、血氧饱和度(%)、带管时间(d)、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经济成本高于实验组B、对照组(P〈0.01),实验组B经济成本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3种湿化方法中精密输液器法的湿化效果较好,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对比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116例重症监护室需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对1周后2组间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吸痰次数及护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日均吸痰次数与日均护理用时均低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滴入较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意义,比较改良雾化器和传统雾化器在非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人工气道气道湿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11月的60例非机械通气切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雾化器间断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的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例数,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内管间断给药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刺激性呛咳,痰痂形成,气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等方面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好,并发症少,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利涛  骆文龙  甘秀妮 《重庆医学》2007,36(12):1139-1140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气道痰痂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需适时吸痰,气管套管口持续或间断滴药,用自制的复合雾化液3ml行套管口高频振动雾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心理护理.两组治疗方法相同,术后1周从吸痰的次数、痰液的量、痰液的性质、血氧饱和度、患者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吸痰的次数较少,痰液稀薄,患者主观感觉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确的吸痰及气道湿化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利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2010年8月-2011年4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中和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的气道湿化中效果满意,无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陈小红  张霞 《吉林医学》2015,(10):2126-2127
目的:探讨零感氧连接面罩对应用人工气道患者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将安装人工气道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零感氧连接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氧气表氧气连接雾化器吸入,使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程度、痰液稀释度、肺部感染的例数、血氧饱和度及护士操作护理时数的差别。结果:试验组气道湿化程度、痰液稀释度及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护理操作时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零感氧连接面罩对于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雾化吸入能更好地稀释痰液,预防感染,保证用氧,减少工作量,使雾化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0.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器滴速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88%(21/24)、54%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效果好,可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研究组给予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吸痰效果、吸痰次数、每日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湿化适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日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可提高湿化适中占比,减少吸痰次数和护理时间,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颅脑手术后气管切开不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器与空气稀释面罩连接,进行持续加温湿化方法;对照组2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滴入。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痰液稀释度优于对照组(P<0.01);刺激性呛咳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和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值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交替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比2组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状况、肺部听诊情况、肺部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73.58%,吸痰次数(76.26±2.53)次,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5.16%,肺部听诊啰音阳性率18.81%,厌氧菌的感染发生率8.04%,真菌感染发生率10.4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6.38±2.23)%,高于对照组的(92.38±2.18)%(P〈0.05)。结论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使痰液易抽吸,减少吸痰次数及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情况,改善氧合,有效地减少呼吸道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科行喉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呼吸道湿化法,观察组采取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痰痂、刺激性咳嗽、气管套管出血、皮下气肿、咽瘘发生情况及术后3 d日均吸痰次数和吸痰时平均血氧饱和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痰痂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05)。观察组在刺激性咳嗽和气管套管出血、皮下气肿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9.432、4.320、4.04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 d日均吸痰次数和吸痰时平均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8.673,P0.05)。结论与间断呼吸道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既可减轻患者术后刺激性咳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SpO_2下降程度,又可提高气道湿化的效果,对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良好的气道护理是安全有效人工气道治疗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设计比较微量注射泵持续和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护理对收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care unit ,RCU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收住该院RCU的AR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二组,即持续湿化组和间断湿化组。持续湿化组中,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向气管导管内注入湿化液5~10ml/h。间断湿化组中,手工注射湿化液3~5ml ,1次/1~2h。每日由独立研究护士直接观察气道湿化效果、送检痰培养以及统计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气道护理费用。结果二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湿化组的日均吸痰量和次数明显低于间断湿化组,气道湿化良好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间断湿化组。二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湿化组在拔管时间日均气道护理时间以及日均气道护理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组。结论应用微量泵可明显改善RCU中ARF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并减少气道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7.
雾化面罩吸氧对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金花  罗陈娟 《海南医学》2010,21(1):149-15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和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将气管切开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实验组持续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内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吸痰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更能一次把痰液吸干净,减少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减少痰痂形成。结论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吸痰时痰液更容易吸出,吸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体位干预、微量泵持续湿化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3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体位干预、微量泵持续湿化。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ICU时间及气道湿化效果(气道湿化程度、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9.15%(9/47)]较对照组[39.13%(18/46)]低,撤机成功率[82.98%(39/47)]较对照组[32.61%(15/46)]高,住ICU时间[(12.21±3.44)d]较对照组[(15.78±2.76)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良好率[74.47%(35/47)]较对照组[43.48%(20/46)]高,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体位干预、微量泵持续湿化能降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气道湿化效果,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60例应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和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2~5min实验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蒋婵娟 《中外医疗》2011,30(23):13-14
目的探讨气道内持续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35例进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间断给予气道内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温、吸痰间隔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主要以体温和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的发生评价疗效,卡方检验方法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例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