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与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对比。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择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38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98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MSCTE影像学以及结肠镜检查资料,分析MSCTE影像学特点并与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MSCTE检查肠腔狭窄、多节段性病变、肠周脂肪间隙模糊、肠系膜血管增生以及瘘管形成或腹腔脓肿人数比例显著高于UC患者,结肠带消失显著低于U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强化、肠壁增厚、肠周淋巴结增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E能诊断IBD结肠带消失等肠外病变、肠壁增厚以及肠壁强化,结肠镜无法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能诊断IBD卵石征与肠壁溃疡,MSCTE不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E诊断多节段病变敏感性显著高于结肠镜,多发炎性息肉敏感性显著低于结肠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腔狭窄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E能更好诊断IBD,优势在于肠外病变、肠壁增厚以及肠壁强化,以及对多节段病变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肠镜能更好诊断卵石征、肠壁溃疡以及多发炎性息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10):974-9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39例Crohn病中小肠单独受累12例,小肠和直结肠同时受累25例,结肠单独受累2例。小肠受累的37例中,累及回肠末端31例。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影像表现包括:肠壁增厚39例,不同程度的强化36例,肠腔狭窄29例,淋巴结肿大16例,肠系膜血管增多15例,瘘管4例,肠外病变如两侧骶髂关节炎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可同时显示肠壁病变及肠外并发症,应作为Crohn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16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 螺旋CT不仅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  相似文献   

4.
贾雄 《疑难病杂志》2010,9(7):536-5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回盲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对其CT表现及后处理技术作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回盲部病变患者中,炎性病变17例(73.9%),其中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肿大、增粗,壁增厚,管腔内粪石影,周围间隙模糊以及阑尾穿孔等;MPR图像显示清晰,定位效果好。肿瘤性病变5例(21.7%),其中结肠腺癌CT表现为回盲部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显著,肠腔狭窄,呈中等或显著强化;Crohn病1例,CT表现为受累肠壁轻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强化,MPR图像较好地显示病变肠段的范围和长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回盲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2.5%甘露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炎性肠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Crohn病(CD)和9例溃疡性结肠炎(UC)的MSCT表现.结果 小肠充盈优良率(94.52%)高于大肠(65.75%).64例CD中仅小肠受累23例(35.9%)、小肠和大肠同时受累37例(57.8%)、仅大肠受累4例(6.3%).9例UC全部仅累及结肠.CD的MSCT表现包括: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肠壁分层、肠壁壁内脓肿、肠腔狭窄等肠壁病变及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管周围蜂窝织炎、炎性肿块、脓肿、瘘管和窦道、肠系膜淋巴结肿等肠腔外病变及并发症.9例UC未见炎性肿块、脓肿、瘘管和窦道等肠外并发症.结论 口服2.5%甘露醇后行腹部MSCT对IBD重要征象如肠壁增厚、强化增加的显示较口服阳性对比剂清楚,是诊断IBD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结肠成像(CTC)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7例IBD的CTC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7例IBD中克罗恩病(CD)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4例CD的CTC主要表现为病变呈多节段性,病变段肠壁明显增厚、强化,病变段管腔狭窄,导航下病变段肠壁黏膜面凹凸不平呈鹅卵石状,肛周及回盲部周围脓肿并瘘道形成。3例UC的CTC导航下见整个直结肠黏膜面弥漫分布多个浅表溃疡灶,溃疡部位黏膜面毛糙、肠壁轻度不规则增厚、肠壁轻到中等度强化。结论:CTC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肠壁、肠腔或肠外病变,形成整体的二维、三维结肠影像,为临床提供比结肠镜更丰富的信息,对IBD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造影与肠镜在炎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炎性肠病(58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肠镜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造影与肠镜在炎性肠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增强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肠镜(P<0.05)。MSCT增强造影与肠镜对克罗恩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造影对肠周淋巴结、结肠带消失、肠系膜增生、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周脂肪间隙模糊的检出率均高于肠镜检查(均P<0.05)。肠镜对多发性息肉、肠壁溃疡及卵石征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增强造影(均P<0.05)。MSCT增强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系膜增生、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多发炎性息肉、肠腔狭窄的检出率均低于克罗恩病(均P<0.05)。肠镜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壁溃疡检出率高于克罗恩病,卵石征、肠腔狭窄检出率低于克罗恩病(均P<0.05)。结论 MSCT增强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效能总体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至2017年)来我院治疗的疑似结肠癌患者,数量为6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查阅这些患者在我院的治疗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为结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患者均被确诊为结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0%,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肠壁增厚的症状,其中31例患者肠壁异常增厚,28例患者肠腔内出现肿物,26例患者肠腔狭窄,25例患者结肠浸润,24例患者淋巴结出现转移现象,18例患者存在多发性肝转移现象,11例患者存在慢性的胆囊炎疾病。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的腹内患者的病情,还能反映患者的肠壁情况,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作用效果显著,能够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对肠管克罗恩病(Crohn’s di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似CD患者进行MSCTE检查,对照肠镜、病理结果,计算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C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生部位、肠壁增厚程度、强化程度及增强特点、肠腔狭窄程度、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MSCTE诊断CD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36.4%。CD最常见发生部分为末端回肠(81.1%)。影像学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89.2%),黏膜明显强化(97.3%),黏膜面毛糙,肠壁分层状强化(88.9%),肠腔节段性中-重度狭窄(86.7%)。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肠瘘。结论 MSCTE是CD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CD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肠外并发症的显示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肠镜、病理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德生  何剑 《浙江医学》2019,41(15):1667-1668,16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39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其CT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肠道破裂15例,肠系膜损伤6例,均经手术证实,余1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肠管连续性中断6例,对比剂外溢7例,肠腔外积气15例,肠壁增厚24例,肠壁强化异常9例(强化减弱4例,强化增加5例),肠系膜渗出17例。肠壁连续性中断、对比剂外溢、肠腔外积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多层螺旋CT可多方位、直观地显示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及范围,提供丰富的诊治信息,是诊治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首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1.
多层CT在结肠癌定性及定量诊断应用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CT对结肠肿瘤影像诊断有着巨大的潜力,可同时完成结肠癌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结肠癌目前最为理想的初选检查方法仍为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检查,上述2种方法可清晰显示结肠黏膜面的改变,肠腔狭窄及病变形态(定性诊断)。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侵犯、肠壁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不能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 1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MAE)2例;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4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IMAE)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venous thrombosis,SMVT)2例,其直接征象表现为血管腔内完全或长条状充盈缺损;肠系膜血管狭窄2例,主要由钙化斑块引起。11例CT均显示局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4例肠壁节段性增厚,3例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肠壁强化减弱或不强化,1例见肠壁广泛积气;其他肠外异常为肠系膜血管呈缆绳样改变2例、肠系膜肿胀4例、腹腔积液3例、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广泛积气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明确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不明原因所致腹痛及怀疑肠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正>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检查时主要采用2种方法,即钡灌肠检查和结肠镜检查。这2种检查方式都只能显示结肠内病变状况,而对结肠外病变程度无法检查。而且结肠镜检查对患者影响较大,受肠腔狭窄或者肠道痉挛等情况的影响,检查失败的可能性较大。采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检查,因为不受肠管狭窄程度的影响,可以充分显示气体经过的位置,且弥补了肠镜检查的不足之处。由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扫描成像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8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n=62)与肠结核(n=47)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疾病之间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疾病病变累及部位、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改变、"梳状征"、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B最常发生于回盲部(78.72%),明显高于回盲部CD发生率(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均匀强化、肠壁分层或不均匀强化、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梳状征"、腹腔积液、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均较ITB多见(P<0.05);ITB肠壁对称性增生、肠系膜淋巴结均匀强化、淋巴结环形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均较CD多见(P<0.05);CD肠壁厚度及肠周淋巴结短径均较ITB高(P<0.05),CD肠壁及腹水强化程度均较ITB低(P<0.05)。结论CD与ITB的CT影像表现各具一定特点,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CD与ITB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肠淋巴瘤患者全部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变位于小肠8例,结肠4例。MSCT见肠壁增厚12例,表现为局部明显软组织肿块4例;肠壁的环形浸润性增厚3例;肠系膜区肿块2例,呈"夹心面包征"或"三明治征;"2例同时发现肠壁的浸润增厚和肠系膜区肿块。病灶轻-中度强化,肠管仍保持一定的柔软度。12例病例中肠腔狭窄11例,"动脉瘤样扩张"1例。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扫描在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显著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在30例患者中,MSCT表现为肠壁增厚19例(其中表现为可逆性缺血17例,表现为不可逆性缺血2例),肠壁变薄8例(均表现为不可逆性缺血),肠壁无明显增厚或变薄1例,肠壁增厚与变薄并存2例。在可逆性肠缺血患者中,肠壁出现分层强化呈"靶征"11例,肠壁强化正常或增加3例,肠腔扩张、积液10例;在不可逆性肠缺血患者中,强化减弱或无强化7例,肠腔扩张、积液2例。在30例患者中,肠系膜水肿、浑浊22例,4例合并腹水;肠壁和/或门脉积气9例。结论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易导致肠系膜不可逆性缺血,通常可引起肠壁变薄;而可逆性肠系膜缺血多表现为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MSCT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缺血性肠病,并能对其发病原因、病变范围、病情程度等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在Crohn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Crohn病患者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MPR后处理。结果 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为:(1)肠壁增厚;(2)肠壁强化;(3)肠系膜的异常改变;(4)并发症。结论 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肠壁及肠腔外病变,可得到更多的解剖和血流灌注的信息,对Crohn病的诊断、判断疾病活动度及并发症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2例克罗恩病中,4例病变在小肠,9例在结肠,9例同时累及结肠和小肠,19例呈多病灶节段性,3例呈单病灶。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肠管增厚、肠腔狭窄(16例呈非对称性,6例呈对称性),3例肠粘膜强化,15例肠壁分层(靶样征或晕轮征),6例肠周纤维脂肪增生,15例肠管外血管增粗增多(梳样征),15例肠管外蜂窝织炎形成,4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1例腹腔炎性肿块形成,1例肠瘘形成,2例伴有腹水。结论螺旋CT可明确显示克罗恩病的肠管改变及管外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袁媛  高旭宁  范一宏  许茂盛 《浙江医学》2013,35(13):1269-1271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检查和消化内镜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例CD患者,先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检查,再行消化内镜检查,其中小肠MSCT检查24例,结肠镜检查22例,胶囊内镜检查2例。结果24例CD病患者小肠MSCT检查显示节段性肠壁增厚并异常强化,肠腔狭窄5例,木梳征5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0例,腹腔脓肿1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小肠MSCT检查中病变范围累积结肠22例,回肠24例,盲肠5例,直肠1例。小肠MS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77%、67%、67%,消化内镜为36%、61%、44%、53%。结论小肠MSCT检查是诊断小肠CD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期,能较好的评估活动性CD,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德全 《求医问药》2014,(19):62-63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50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经多层螺旋CT检查,这50例患者全部被诊断为患有结肠癌。经病理检查后,这5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结果全部得到证实。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100%。同时,在对这5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这50例患者均存在发病的肠壁增厚的症状。他们中有26例患者存在肠壁异常增厚的症状,有22例患者存在肠腔内有肿物的症状,有21例患者存在肠腔狭窄的症状,有23例患者存在结肠浸润的症状,有22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症状,有16例患者存在多发性肝转移的症状,有11例患者合并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结论 :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发现患者病变肠壁的变化情况、结肠癌灶的转移情况以及患者存在的合并症。因此,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临床上诊断结肠癌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