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率与知晓率,能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为今后的临床预防艾滋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孕妇33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包括面对面授课和短信交流;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3名孕妇接受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孕妇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率为81.82%,母婴传播与阻断知识掌握率为72.73%;干预后孕妇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率为96.97%,母婴传播与阻断知识掌握率为93.94%,(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在珠海市2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4名孕中期和孕早期妇女,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约50.0%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知道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仅22.2%的调查对象知道目前有药物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调查对象对各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均明显提高。结论当前健康教育应强化非传播途径的教育。今后在评价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时,建议使用"知晓率和误解率"双重性指标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BST(包括乙肝三对、丙肝、梅毒、HIV)妊娠筛查的婚前保健人员和孕产妇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探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完善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婚前保健人员和孕产妇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询问调查,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调查的婚前保健人员和孕产妇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母婴阻断项目和预防方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健康教育后的各项知晓率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 通过对婚前保健妇女和孕产妇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母婴阻断项目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可有效降低和防止育龄妇女的HIV感染率和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完善HIV母婴阻断干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龚丽华 《求医问药》2014,(19):267-268
目的 :探讨分析对育龄女性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的社会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和婚前检查并接受健康教育的2000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分析进行健康教育的社会效果。结果 :所有育龄妇女(包括各种文化程度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较进行教育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能够自愿、自觉地接受HIV检测,这有利于减少艾滋病的母婴传播,这种教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民工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等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宛城区建筑工地农民工584名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在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统计,评估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对584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防治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70.0%和84.2%,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69.5%和84.7%;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74.8%和89.3%,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得到提高,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田华 《四川医学》2012,33(5):860-861
目的评估翠屏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成效,探索并改进实施方案。方法 2008~2011年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把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的孕产妇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进行干预。结果对33906例孕妇进行了艾滋病抗体检测,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例,感染率为0.04%,均在不同阶段进行了干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的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进行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付兰 《当代医学》2013,(3):161-162
目的了解祁东县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知晓状况。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在书面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的200名孕妇中,72.5%的孕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8.5%的孕妇自愿接受HIV的咨询与检测,68.5%的孕妇不愿与HIV感染者交往。59.5%的孕妇认为结婚、怀孕之前没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咨询,61.5%的孕妇认为结婚、怀孕之前没有必要进行艾滋病检测。75.5%的孕妇是从电视、网络媒体获知艾滋病知识,48.5%的孕妇自愿接受使用安全套。结论祁东县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HIV感染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应加强祁东县孕妇艾滋病预防工作,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积极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产前门诊开展常规HIV检测,提高孕妇HIV自愿咨询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顾光美 《大家健康》2013,(11):169-170
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随访干预的有效方法,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随访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随访干预。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纳入规范随访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本文将我县2011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开展2年来在随访干预工作中的情况作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马健强  周艺枝  宫斐 《热带医学杂志》2007,7(9):898-899,897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孕产妇艾滋病感染情况,探索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艾滋病监测网络,对孕产妇实施产前HIV筛查,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药物干预。结果监测30672人次,发现阳性感染者6例,阳性率为1.96/万,并对阳性者采取了相关的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71.0%~81.7%上升到95.7%~100.0%。结论佛山市顺德区孕产妇的HIV感染率低于云南等地,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立监测网络,对首次孕期检查的孕产妇作HIV检测并实施预防性干预,以阻断HIV垂直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选取所在地区100名经济活动大于3个月的务工流动人口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比较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前本次实验参与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0%,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后本次实验参与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个体对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对提高艾滋病预防干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伍海燕  陈慧  洪亮 《右江医学》2012,40(4):532-534
目的分析北海市预防艾滋病母婴资料,为制定母婴阻断工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0~2011年北海市预防艾滋病母婴资料,观察孕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情况、产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情况、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检出HIV阳性孕产妇的特征。结果 2011年孕妇咨询率和检测率均显著高于2010年(P<0.01),产妇咨询率和检测率均显著高于2010年(P<0.01)。2011年孕期HIV检测率较2010年大幅度提高(P<0.01),2011年仅产时HIV检测率较2010年显著降低(P<0.01)。性传播是北海市孕产妇感染HIV的主要途径;HIV抗体阳性孕产妇年龄主要在20~3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为农民或待业人员。结论加强孕前妇女及孕妇艾滋病检测力度,以便早期发现感染的育龄妇女和孕妇,尽早实行干预措施;加大对育龄期妇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区3个建筑工地的1 031名男性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教育前显著上升(P<0.001),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显著上升,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窗口期无法检测到抗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关系""避免婚前性行为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经健康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显著改变,49.4%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会避而远之,64.5%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行为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后肯定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上升至54.9%;上述态度和行为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医院建卡孕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6月在某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产科建卡的258名孕妇,按预定的干预策略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般,如艾滋病病原学的问题、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的接受程度较低,均低于50.0%;经过有效干预后,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发生了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开展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的介绍,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全球艾滋病流行呈上升趋势,我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静脉吸毒、经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量的流动人口、有限的艾滋病知晓率等是艾滋病疫情潜在增加的重要因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流行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预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态度,探讨针对该人群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师范大学1 839名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9.0%、98.9%、76.7%。但多数大学生不知道一些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比较低,女生比男生知晓率低(32.4%∶37.9%,χ2=6.000,P=0.014),和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只有69.4%。9.1%的师范大学新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同意艾滋病人应该隔离的占20.6%,愿意和艾滋病人共同进餐(食同一盘菜)仅有33.7%。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学校或老师,分别占85.3%、84.9%、82.8%。结论: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仍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特别是要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中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接受艾滋病调查的2000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健康知识教育后,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对比进行预防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晓率以及对艾滋病患者持不歧视态度的比率。结果进行预防干预半年调查显示,干预前受调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对艾滋病患者持不歧视态度的比率均低于干预后,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干预,能可有效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同时能转变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态度,有效的加强了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有43.6%;同时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有了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