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理论在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0例于2016年6-8月间在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500例于2016年10-12月间在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观察组运用舒适理论实施药学服务,采用门诊药房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26±0.48)分,总体满意率为84%,观察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71±0.52)分,总体满意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9,x2=11.97,P<0.01)。结论:运用舒适理论实施门诊药学服务,可提高门诊药房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梁莉 《包头医学》2014,38(3):168-169
目的:总结门诊爱心电话回访院外转诊患者满意度,探讨门诊的人性化服务、细节服务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门诊院外转诊患者200例;2011年2月-2012年1月的任意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3年1月的任意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就诊后回访,观察组在实施人性化、细节服务后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就诊过程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人性化、细节服务后的满意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的实行门诊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细节服务,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提升了门诊护理质量,增进了门诊医患沟通,促进了门诊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分析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用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房管理,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用药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前述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对比2组安全用药、用药依从等指标评分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安全用药、用药依从等指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方需要重视分析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改进,确保安全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和认可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门诊诊治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药学服务理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服务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服务满意度为73.9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门诊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期间接受西药药房服务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未开展药品监管期间接受西药药房服务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服务期间西药房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差错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药房服务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管理中开展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能明显降低药品差错事故发生率,保证药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学服务措施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未进行药学服务改革前医院门诊药房收治的112例患者,对其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并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实施药学服务改革后医院门诊药房收治的112例患者,对其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改革前后患者的药房流程、药品完善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药品服务改革后的药房流程、药品完善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优于未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药房中实施科学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优化药房流程,提高药品完善度,患者对服务态度也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760例用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0例,观察组3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管理方式,观察组应用改进管理方式,对比两组用药患者的抓药错误率、用药依从性、用药安全性、药品保存完整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与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抓药错误率、用药依从性、用药安全性、药品保存完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满意度和医患纠纷发生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医患纠纷发生较少,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进好的药房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药方管理中推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至12月为实验组,实行精细化管理,2015年1月至12月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单方调剂时间、人均日调剂量、患者候药时间均明显的由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中,使用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方法按照国家门诊药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我院门诊药房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门诊药房制度建设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药师的综合素质,为门诊患者提供全面的、个体化的药学服务。观察门诊药房规章制度、药师综合素质以及门诊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变化。结果①门诊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可行。②药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和药学服务能力显著提高。③门诊医生和患者对药师的药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制度建设、药师综合素质、开展个性化药学服务是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要始终面向门诊医生和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适当的管理方式,并对药房的数字化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寻找最适宜的门诊西药房管理方式.方法:选择该院在开展药房数字化管理之前两年的数据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数字化管理后的两年的数据作为观察组,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月.对两组数据的取药时间,剩余药品统计时间以及药品报损率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取药时间和剩余药品统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药品报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西药房可以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取药及药品统计的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多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内科门诊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其余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人性化服务方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与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应用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化门诊药房工作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再造前门诊患者40例作为参照组,另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再造后门诊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等待时间、取药时间、处方量处理时间、药房调配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等待时间、取药时间、药方调配时间均少于参照组患者,药房处理量高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化门诊药房工作采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门诊药房工作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对医院门诊部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春力 《包头医学》2016,40(1):35-36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巡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输液室未实施巡视服务前的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医院实施巡视服务后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调查对象,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巡视服务前后两组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在门诊输液护理中采取巡视服务后,患满意度为96%,同未实施前患者满意度相比76%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是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巡视服务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还能够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对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内科门诊患者中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26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34例,观察组134例,对照组行门诊分诊护理常规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就诊满意度和就诊体验愉悦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就诊体验愉悦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门诊分诊护理过程中,分诊护师通过护患沟通、察言观色等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实施"量身定做"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和就诊体验愉悦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医院门诊药房精准用药指导服务模式。方法 选取2022年1—3月乐山市中医医院门诊药房600例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处方自行取药并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接受临床药师的精准用药指导。对2组患者进行回访,分析2组患者满意度、用药依从性、用药错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个体化精准用药指导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用药错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优质化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200例患者当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本院门诊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200例患者当成观察组,采用优质化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200例中,满意66例、一般满意120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93.0%,发生投诉事件1起,投诉率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与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化服务模式,能让投诉率有效降低,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份工作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执行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执行前为对照组,执行后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在上报差错率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上报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房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降低上报差错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同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我院门诊药房1400张处方与12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1400张处方与122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门诊药房管理方法,观察组加强药房管理与用药管理,观察两组处方用药合理情况、患者用药及住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率为98.93%,明显高于对照组94.93%的合理用药率(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种类、平均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升门诊药房管理质量能够保证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合理用药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强 《包头医学》2015,(4):254-25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存在或潜在失误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整改或修复潜在失误,有效创造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稳定的药学服务.结果: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应用根本原因分析质量管理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安全优质,在对50万例门诊患者就诊配药、发药正确率100%,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根本原因分析质量管理应用,能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同时提高门诊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整体服务质量。方法疾控中心门诊2015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768例(对照组),7月至12月收治患者784例(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的97.4%高于对照组的94.8%(P0.05)。结论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整体服务质量,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