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6例外渗患者的预防和护理经验。结果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外敷,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对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期间意外出现外渗患者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湿敷,并抬高肢体及冷敷.结果 216例CT增强扫描检查接受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患者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造影剂外渗,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1例.经及时处理治疗,局部肿胀消失,8例外渗患者均在2 d内恢复正常.结论 硫酸镁局部湿敷是及时治疗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CT增强扫描非离子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应用的日益广泛,非离子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造影剂浓度高,用量大,使用时推注速度快,并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因而造成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引起相应组织充血肿胀.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们使用非离子造影剂行CT增强扫描,有20例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几率。方法对519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外渗风险。结果在过去一年使用造影剂增强的患者中,5例发生轻度外渗,1例发生中度外渗,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通过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改进,药液加温,造影剂量和流速的控制,降低了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提高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0~12月在泰州巿人民医院行行CT增强扫描的1085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1085例检查者中仅13例(1.20%)发生外渗。结论:循证护理能够预防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的外渗。  相似文献   

7.
增强CT检查造影剂外渗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轻到重依次表现为轻微红斑、肿胀、压痛、组织坏死伴进行性水肿和溃疡,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对此高度重视.本文总结归纳了引起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造影剂外渗的护理评估方法、造影剂外渗的危害、造影剂外渗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力求能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实践指...  相似文献   

8.
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的检查,尤其CTA的普及更增加了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应用,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是,新的设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CT增强扫描注射速度快,注射压力大,如果预防工作做不好,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或穿刺血管条件差如化疗后血管壁变硬,脆易破,观察不到位,技师扫描技术不熟练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造影剂外渗发生,轻度注射部位局部肿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便可自行吸收。中度穿刺部位肢体肿胀明显,疼痛。重度蔓延整个上肢软组织水肿变硬,水泡形成,甚至组织坏死。需留院观察。  相似文献   

9.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9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差,进一步显示病灶强化特点的常用CT扫描方法.由于需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故易发生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可导致皮肤坏死[1].为总结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经验,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外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380例CT增强的患者,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通道注入造影剂.结果 380例患者中发生外渗6例(1.32%),其中大量外渗1例(造影剂渗出大于50 ml),中等量外渗5例(造影剂渗出大于20 ml).6例外渗患者处理及时,疗效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关键的环节,可以避免和减少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提高CT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2000例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1000例,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CT医师根据护理评分结果,在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观察2组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造影剂外渗8例,其中一般人群2例,易发人群6例;轻度外渗7例,中度外渗1例,重度外渗0例。对照组造影剂外渗20例,其中一般人群2例,易发人群18例;轻度外渗16例,中度3例,重度1例。护理干预组外渗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前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友霞 《吉林医学》2009,30(2):108-109
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施行CT增强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及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质量和诊断情况。结论:护理工作谨慎有序,对患者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准确处理,早期预防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使CT增强扫描患者安全、满意地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探讨,旨在摸索减少碘造影剂毒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增强扫描的安全。方法:收集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积极的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无1例出现反应,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仅为3.3%,造影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确保CT增强扫描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本院200例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造影效果明显提高。本组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无一例出现反应,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也仅为7%,结论:熟悉造影要领,了解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扫描安全,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取得良好的造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副反应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有其重要的意义。造影剂常选用离子型如65%安其格拉芬;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安射力等。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间密度差别,提高影像诊断质量。在大量使用造影剂的同时,个别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使用前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要做到心中有数。1 造影剂毒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1.1 轻度反应的主要症状:全身发热与发痒,结膜充血,少数红疹,头痛头晕,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一般不需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0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平分为了两个组别,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事件的概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事件的概率为22%,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P0.05)。结论对于行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事件的临床预防来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较好,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影像科接受增强CT扫描的2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120例接受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83%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0.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强CT扫描中预防护理的应用可减少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