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胰腺弥漫肿大者4例,局限肿块型1例。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1例胰腺实质内及胰周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4例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周围见"包鞘样"结构,4例胆道系统受累,3例胰管狭窄或形态不规则,1例胰管轻度扩张。结论 AIP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结核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患者5例,2例为手术病理学证实,3例为经抗结核治疗追踪临床证实;其中2例为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3例为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伴脾脏结核1例).5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核,1例伴钙化,CT表现为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轻度-中度蜂窝样强化,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呈环形强化.3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向上延伸至肝门部,部分融合,1例合并脾脏粟粒样结核灶,增强扫描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MRI表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边缘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为胰腺局灶蜂窝状轻中度强化,肿块及胰周淋巴结肿大伴边缘环状强化,可合并脾脏等腹腔结核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例临床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增强扫描,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点。结果 6例AIP中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表现为胰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信号增高,但边界欠清;2例局限于胰头部肿大,T1WI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与周围正常胰腺信号基本一致;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逐渐性强化;MRCP示所有胰腺的胰管变细、节段性狭窄,部分胰头部病变胆管胰腺段狭窄伴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对AIP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AI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病变胰腺形态改变、内部密度及信号改变、胰管及胆总管胰腺段改变及胰周改变。结果 13例AIP均出现胰腺增大,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肿大,4例为胰腺局限性肿。4例CT平扫胰腺病灶密度减低;MRI中9例出现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3例均见延迟性强化。6例CT可见胰管狭窄,9例MRI见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CT5例,MRI9例,MRCP显示更为清晰。CT及MRI各有5例发现"假包膜"征。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AIP结合CT及MRI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与MRI特点,分析胰腺癌的早期影像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其特点.结果 23例中胰头癌19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1例,肿瘤直径>2cm 16例,<2cm 12例;CT平扫呈低密度,少数成等密度,MRI平扫成TIWI成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信号.早期间接征象有胰、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胰腺轮廓改变,胰周脂肪间隙模糊等征象,少数病例看见继发潴留性囊肿.结论 薄层多排螺旋CT扫描和压脂TIWI检查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12例AIP患者的CT和MRI表现,总结病变胰腺的体积、密度、信号及胰腺周围异常改变。结果胰腺CT 9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为局限性肿大,1例胰腺体积未见明显改变。T2WI示11例AIP胰腺弥漫性肿大,10例患者病变胰腺信号轻度升高,信号欠均匀,5例胰胰腺周围见线样低信号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4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12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AIP具有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并有包膜结构的典型影像学特征,CT及MRI检查是发现及诊断AI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MRI资料,3例平扫,6例平扫及增强T_1WI、T_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冠状位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BS)。结果 8例实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BS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均可见纤维间隔及包膜结构,呈T_1WI、T_2WI低信号,增强后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7例肿瘤均匀中度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中间絮样囊性成分区无强化,5例可见明显纡曲肿瘤血管。3例合并子宫、卵巢发育不良,9例合并腹腔积液,1例合并盆底腹膜转移。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多为巨大实性肿块,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有包膜及纤维血管分隔结构,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可见迂曲强化血管及增粗的子宫、卵巢动脉。  相似文献   

8.
张建英  张福洲  胡凌云  蒋瑾  何孔明 《西部医学》2018,30(11):1658-1661,167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13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AIP的CT及MRI特征。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 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中,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局限性肿胀,呈团块样肿改变;CT平扫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有9例出现明显延迟强化,8例患者胰周显示模糊,7例出现鞘膜征。10例MRI检查者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薄层MRCP显示3例胆总管呈鼠尾状狭窄,且3例均被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占位;5例胰管呈节段性狭窄或轻度扩张,3例患者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对多数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MRI上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病灶前缘可见小片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3):3496-349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有MRI扫描资料的AI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随访证实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 5例MRI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局限肿块型2例,混合型(胰腺弥漫性肿胀伴胰头局限性肿块)1例;病灶周围"包囊征"6例,包囊完整或不完整;肾前筋膜增厚1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病灶、胰周"包囊壁"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MRCP示胆管扩张、胰管节段性狭窄4例,另4例未见明显异常;激素治疗患者2~3次复查表现为胰腺病灶明显好转;所有病例DWI均显现胰腺病灶明显高信号。结论 AIP具有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能够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裘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1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袭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田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MRI上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病灶前缘可见小片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华  郭春锋 《中原医刊》2011,(6):125-126
目的 探讨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6例,单纯囊型2例,实质型1例.8例CT平扫囊腔呈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肿瘤壁结节均呈等密度 7例MRI平扫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低信号 肿瘤壁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 8例MR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性肿块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未见强化 3例肿瘤周围或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MRA显示瘤周或瘤内增多、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结论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CT及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PTP完整影像学资料,12例均接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接受MRI及MRCP检查。结果 12例CT平扫均为胰腺单发肿块,除1例实性肿块包埋于胰头内,其他各例均为体积较大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性成分为主型6例,囊实性相仿型3例,实性成分为主2例。11例外生性生长,10例包膜完整、均匀,2例包膜局部模糊、粘连,5例见钙化,各例胰胆管均无梗阻性扩张。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方式,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在三期中均明显低于胰腺实质,而包膜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5例行MRI扫描,实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软组织信号,囊性成分类似于脑脊液信号,囊内出血表现为T1WI高、T2WI低特征性信号,由于出血程度和出血期龄不同,其信号强度变异较大,囊壁及间隔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MRCP提示胰胆管受推压、移位,均无梗阻性改变。结论 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更具显示包膜、肿瘤内出血及胰胆管受压移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9例行CT检查,11例MRI检查。结果 25例病灶位于幕下,5例位于幕上。单发28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22例,囊肿型5例,实质肿块或混合型3例。CT平扫表现球形低密度影,囊腔壁结节和实质肿块均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有特征性,CT和MRI表现,CT动态增强扫描、密度曲线测定以及MRI增强率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OCCA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多层螺旋CT平扫可见瘤体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团块样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见中等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MRI检查见囊腔T1WI为低信号10例,等高信号4例;囊腔T2WI均呈等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则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 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明显的特异性,建议联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ENKT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CT平扫、增强与MRI平扫、增强,分析临床特征与CT和MRI的早期诊断表现。结果 38例CT平扫显示鼻窦鼻腔中清晰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肿瘤中密度呈现为均匀性,骨窗中观察到骨质侵损,尤其是鼻腔中线与鼻窦范围软组织肿块出现骨质损坏,而骨质损坏的病变软组织累及范围显著多于骨质破坏范围,当中12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伴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2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与肌肉对比T_1WI等信号;T_2WI表现信号较高,经强化扫描后表现为轻度及中度强化不均匀;12例患者发现阻塞性鼻窦炎,T_1WI表现信号低,T_2WI表现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边缘性增强。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较准确观察鼻腔鼻窦ENKTCL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为单侧睾丸病变,1例为双侧睾丸病变,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1例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受累,2例肿瘤浸润附睾,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采用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收治的8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腹膜后病变的患者有7例),6例肿块型,2例弥漫型。腹膜后密度在CT平扫后可见不均匀或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存在,在扫描增强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在T_1WI磁共振成像呈低信号,而在T_2WI则呈现不同强度的信号。结论:在对腹膜后纤维化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属于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病变位置在CT和MRI影像下的不同表现,并与临床检验相结合,能够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基础条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