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55例及对照组患儿4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及对照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同时采用ELISA方法和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对照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计数嗜酸粒细胞。结果: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率(18.6%)(P〈0.05);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计数嗜酸粒细胞及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H=16.236、H=65.379,均P〈0.05),且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大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median=0.50、0.44;median=180.5、170.2),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大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edian=0.44、0.32;median=170.2、159.10)。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CVA(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两组血清MP-Ig M以及观察组MP-Ig M阳性和阴性血清标本中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 E水平。观察组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MP-Ig M阳性率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 M阳性率1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40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总疗效92.50%。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有密切关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列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结果、抗体阳性率、lgE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例数31例、阳性率38.75%,对照组阳性例数11例、阳性率13.75%,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lgE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首先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对于感染阳性者则给予其抗肺炎支原体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102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10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P-IgM抗体、外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P-IgM抗体阳性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肺炎支原体极易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当中遇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首先要给予MP-IgM抗体检测,如果呈现阳性的患儿要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进而对患儿病情给予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6.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内血清MP-Ig M抗体。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作为A组,除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改善哮喘症状外,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非MP感染患儿为B组。A组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反复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咳喘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儿(P<0.05)。结论: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控制不良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并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进行讨论。方法:对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择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MP-Ig M的阳性率方面,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但是两者确实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3、总IgE测定.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近于支气管哮喘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及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出现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诱发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观察普米克气雾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儿童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MP-I州、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哮喘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气雾刺,对照组采用控释型茶碱舒弗美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和阴性患儿的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前者高于后者;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普米克气雾剂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CVA患儿97例为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46.39%,对照组MP—IgM阳性率10.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t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谭延红 《吉林医学》2016,(4):935-936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分析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8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按照起病时间分为A、B两组,每组患儿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同时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Ig M抗体。对比两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起病时间<7 d的A组患儿支原体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为12.75%(13/102),明显高于MP-Ig M检测阳性率4.90%(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时间>7 d的B组患儿支原体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为14.10%(11/78),MP-Ig M检测阳性率为12.82%(1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能够快速、有效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庆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57-157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共42例作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儿童的MP-Ig M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血清分析,观察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MP-Ig 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检测为阳性的患儿血清Ig E的水平及EOS均显著高于检测为阴性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支原体DNA(MP-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 M)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FQ-PCR检测BALF MP-DNA阳性55例(91.6%),血清MP-Ig M阳性29例(48.3%),BALF 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 M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增加,ELISA法检测血清MP-Ig M检测的阳性率增加(P<0.05);BALF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的阳性率不随病程变化(P>0.05)。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诊断早期支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MP-Ig M)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组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水平(MP-Ig M),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hs-CRP水平,比较2组阳性率情况。并分析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hs-CRP及MP-Ig 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hs-CRP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准确率为78.3%(235/300),敏感性为73.3%(110/150),特异性为83.3%(125/150),阳性预测值为81.5%(110/135),阴性预测值为75.8%(125/165);检测MP-Ig M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准确率为85.3%(256/300),敏感性为81.3%(122/150),特异性为89.3%(134/150),阳性预测值为88.4%(122/138),阴性预测值为82.7%(134/162)。结论支原体肺炎小儿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水平升高,且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其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群  孙学会 《当代医学》2009,15(28):49-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4例哮喘组和66例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AMP培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幢E和EOS。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明确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同期观察4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惠儿(无喘息发作)、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嗜酸细胞计数及总IgE,应用Tukey检验观察两两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嗜酸细胞计数与Ig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岁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一般呼吸道感染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但>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则与一般呼吸道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