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ADC值与病理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47例宫颈鳞癌,宫颈病灶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3cm,于MRI检查时未做过任何治疗;收集同期23例正常宫颈病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500、1000s/mm2),分别观察DWI信号强度,并测量ADC值.分析正常宫颈与宫颈癌间关系,并将宫颈癌病灶体积与宫颈癌ADC值、宫颈癌ADC值与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进行比对.结果 正常宫颈ADC值为(1.416±0.188)×10-3mm2/s,宫颈癌ADC值为(0.865±0.18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病灶体积与ADC值无相关性(r=0.139,P=0.351);宫颈癌ADC值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848,P=0.000).结论 DWI对宫颈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可以清晰观察病灶形态、边缘.定量指标AD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以用来提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低、ADC值高的病灶,预后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宫颈癌DWI的表现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测量宫颈癌癌灶ADC值,并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宫颈扩散加权成像做为对照组,测量正常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与宫颈癌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寻找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的最佳ADC值截断点。结果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内膜信号最高,肌层次之,结合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各层ADC值:肌层(1.911±0.305)×10-3mm2/s内膜(1.590±0.311)×10-3mm2/s结合带(1.361±0.203)×10-3mm2/s,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肌层ADC值(t值分别为-7.438,-7.140,-11.221,P=0.000)。以1.120×10-3mm2/s为最佳截断点,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内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结论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DWI和ADC值存在差异,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宫颈癌MRI分期、MRI+DWI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07和0.794,P0.05;宫颈癌MRI+DWI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4.13%,明显高于MRI分期(P0.05);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病灶ADC值为(1.50±0.21)×10~(-3)mm~2/s,明显高于放化疗前(P0.05);完全缓解(CR)患者病灶ADC值为(1.52±0.12)×10~(-3)mm~2/s,明显高于部分缓解(PR)患者(P0.05)。结论 MRI联合DWI在宫颈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DWI定量指标ADC在放化疗效果评价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宫颈癌(高分化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6例)和19例对照者行1.5T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的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平均ADC、rADC值分别为(1.04±0.21)×10-3mm2/s、0.81±0.23,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高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1.24±0.25)×10-3mm2/s、1.01±0.26)显著高于低分化((0.84±0.05)×10-3mm2/s、0.62±0.05)和中分化宫颈癌((1.01±0.06)×10-3mm2/s、0.75±0.12)。低分化和中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有潜力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结构,以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所获得的ADC、rADC值可以反映宫颈癌的扩散特征,有潜力反映宫颈癌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且术前、术后均行MR检查,评估治疗前后MRI影像变化。结果术前MRI诊断宫颈癌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为(4.7±1.4)cm,术后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为(2.9±1.5)cm,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宫颈癌病灶的ADC值,治疗前平均值为(0.904±0.2230)×10-3mm~2/s,治疗后平均值为(1.041±0.231)×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治疗有效率86.1%,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总有效率50.0%,P0.05;对比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他病理类型宫颈癌治疗前后变化,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有助于早期评价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且鳞状细胞癌对该治疗方案的反应优于其他病理类型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60例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临床检查,分析评价系数ADC值与分化程度及肿瘤细胞间质比例、病理类型等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ADC值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分化程度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呈现一定正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的ADC值较宫颈腺癌组显著要低,高分化组患者ADC值较低分化组患者显著要低(均P0.05);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患者的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与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关系密切,可成为临床评估宫颈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ADC值预测鼻咽癌治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142例鼻咽癌在治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原发灶的ADC值。按照治疗后鼻咽癌原发灶影像变化进行治疗敏感性分组,敏感组104例、抗拒组38例。比较敏感性分组与ADC值、T分期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敏感性的价值。结果 T1-T4的ADC值分别为(0.818±0.111)×10~(-3)mm~2/s、(0.756±0.169)×10~(-3)mm~2/s、(0.684±0.119)×10~(-3)m m~2/s、(0.667±0.093)×10~(-3)mm~2/s,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6.595,P=0.000)。敏感组的ADC值(0.747±0.141)×10~(-3)mm~2/s大于抗拒组(0.658±0.129)×10~(-3)mm~2/s,t=3.421、P=0.001。在敏感组内,T1-T4的ADC值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ADC值和肿瘤乏氧、T分期密切相关,可成为预测鼻咽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鼻咽癌治疗敏感性有随着ADC值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各型植入性胎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4例植入性胎盘孕产妇,均进行常规T_2WI和DWI扫描,其中DWI分别使用b值为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以手术或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植入性胎盘病例分为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三组,结合常规T_2WI图像,在DWI图像中分别测量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组织的ADC值,比较这三种组织ADC值在组间及组内是否有差别。结果 54例孕产妇中32例为粘连性胎盘(59.26%),19例为植入性胎盘(35.19%),3例为穿透性胎盘(5.56%)。粘连组中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组织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8576±0.4203)×10~(-3) mm~2/s、(1.7876±0.2652)×10~(-3) mm~2/s、(1.7623±0.4699)×10~(-3) mm~2/s;植入组中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6607±0.2128)×10~(-3) mm~2/s、(1.6782±0.1799)×10~(-3) mm~2/s、(1.8015±0.5439)×10~(-3) mm~2/s;穿透组中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3±0.1962)×10~(-3) mm~2/s、(1.7860±0.3272)×10~(-3) mm~2/s、(1.8587±0.2655)×10~(-3) mm~2/s。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中这三种组织的组内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这三种组织的ADC值在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植入性胎盘诊断,但植入性胎盘中不同组织的ADC值对于植入性胎盘诊断及分型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01-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比较分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最长径、最短径及短/长径之比。结果 (1)26例宫颈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5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78枚;(2)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为(874.19±158.72)×10~(-6)mm~2/s),较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921.45±232.98)×10~(-6) mm~2/s]略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原发灶ADC均值为(918.78±146.06)×10~(-6)mm~2/s),与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ADC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中位数分别为16.50 mm、7.00 mm,最短径中位数分别为8.50 mm、5.00 mm,短长径比的中位数为0.55、0.6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利于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是ADC值测量对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正常宫颈结构及36例宫颈疾病患者(病理证实20例宫颈癌、16例宫颈良性病变)的弥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对比研究,总结宫颈病变的DWI特点。结果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平均ADC值为(1.63±0.24)X10-3mm2/s,结合带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带与内膜及内膜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宫颈癌患者平均ADC值为(0.93±0.17)X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的内膜、结合带和肌层三层结构的平均ADC值(P<0.05);宫颈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77±0.23)X10-3mm2/s,与宫颈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在DWI图像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DWI能够区分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对宫颈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同期选择100例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宫颈管腺体相比,宫颈纤维间质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70±0.45×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4,P0.05)。100例宫颈癌病灶在DWI均呈现高信号状态。根据患者侵犯深度,低信号的宫颈纤维间质将会出现消失。与正常宫颈对比分析后,宫颈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02±0.32×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2,P0.05)。与宫颈癌患者相比,预后恢复正常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45±0.41×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5,P0.05)。与初诊宫颈癌患者相比,宫颈癌复发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0.82±0.20×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5,P0.05)。结论 DWI能够显著的辨别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疾病,同时还能够显著地观察到放疗后宫颈组织变化,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ADC值评价HCC组织学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证实的229例HCC患者,按照肿瘤分化程度分为3组,高分化组(34例)、中分化组(170例)、低分化组(2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和DWI(1.5T,b值为0,600 s/mm2)检查,测量HCC的ADC值,并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HCC的ADC值分别为(1.68 ±0.13)、(1.31±0.16)、(1.08±0.11)×10-3 mm2/s,低分化组低于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于高分化组(均P <0.05),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3,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高分化HCC的最佳临界点为1.5×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36%;用于诊断低分化HCC的最佳临界点为1.235×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和96%.结论 ADC值在预测HC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 NSL)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DWI信号视觉观察和ADC值测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6例,Ⅲ~Ⅳ级20例),40例脑膜瘤,18例转移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CNSL组:DWI图像上以高信号为主(7/9);ADC值为(0.84±0.29)×10~(-3)mm~2/s。星形细胞瘤组:DWI图像上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以低信号为主(7/16);ADC值为(1.68±0.50)×10~(-3)mm~2/s。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以低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14/20),ADC值为(1.42±0.69)×10~(-3)mm~2/s。脑膜瘤组:DWI图像上以高信号为主(21/40);ADC值为(0.90±0.21)×10~(-3)mm~2/s。转移瘤组:DWI图像上以低信号为主(10/18);ADC值为(1.43±0.71)×10~(-3)mm~2/s。PCNSL与星形细胞瘤(P=0.002)和转移瘤(P=0.006)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脑膜瘤(P=0.524)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的DWI和ADC值与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与脑膜瘤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高危孕妇宫颈高分辨率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产检、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早产高危志愿者孕妇作为观察组,30例非早产高危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行MRI子宫检查,重点在于子宫颈成像。对比两组孕妇宫颈长度及宫颈黏膜层厚度测量结果及相关ADC值。结果:MRI检查时的孕周观察组(31.11±4.02)周,对照组(38.16±1.02)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_2WI宫颈管长度(41.58±12.03)mm、T_2WI宫颈黏膜层厚度(9.83±3.03)mm、DWI矢状位与轴位基质层平均ADC值(1.45±0.27)×10~(-3)mm~2/s和DWI矢状位与轴位黏膜层平均ADC值(1.51±0.31)×10~(-3)mm~2/s,对照组相应值为(40.17±12.03)mm、(9.50±3.14)mm、(1.37±0.23)×10~(-3)mm~2/s、(1.52±0.41)×10~(-3)mm~2/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两组分娩情况显示,胎儿出生孕周观察组(35.56±1.43)周,对照组(39.11±1.02)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高危孕妇宫颈高分辨率MRI影像学表现与足月孕妇相似,可为先兆早产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部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良性者14例,恶性者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行胸部常规序列(T_1WI,T_2WI)及IVIM-DWI检查。并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良、恶性病变的ADC值、D(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f(灌注分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占位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肺良性占位ADC值:(1242.22±261.16)×10~(-6) mm~2/s;D值:(1178.0±462.6)×10~(-6) mm~2/s;f值:(0.45192±0.17260);肺恶性占位ADC值:(820.62±238.69)×10~(-6) mm~2/s,D值:(854.6±302.6)×10~(-6) mm2/s,f值:(0.28397±0.145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良性占位D*值:(26860±40505)×10~(-6)mm~2/s,肺恶性占位D*值:(22810±37930)×10~(-6) mm~2/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IVIM、DWI的参数ADC值、D值及f值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颈癌(UCC)和正常子宫颈扩散加杈成像(DWI)的特点,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在UCC诊断及放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 (b=600、800、1000 s/mm2)检查,同时收集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因非宫颈疾病行盆腔MRI检查者40例,对正常子宫颈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b=600、800、1 000 s/mm2)检查.比较正常宫颈和UCC病灶的ADC值;比较UCC放化疗前后的ADC值.结果:①b=600 ~0 s/mm2,800 ~0 s/mm2,1000~0 s/mm2时,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分别为[(1.799±0.220)×10-3 mm2/s]、[(1.714±0.227)×10-3 mm2/s]、[(1.654±0.223)×10-3 mm2/s],UCC放化疗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1±0.120)×10-3 mm2/s]、[(0.870±0.133)×10-3 mm2/s]、[(0.840±0.130)×10-3 mm2/s],UCC放化疗后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43±0.225)×10-3 mm2/s]、[(1.470±0.209)×10-3 mm2/s]、[(1.404±0.197)×10-3 mm2/s].②正常子宫颈和UCC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化疗后ADC值较放化疗前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b值高低影响正常子宫颈和UCC的ADC值,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DwI对UCC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 s/mm2和1 000 s/mm2较理想.DWI能够区分UCC和正常宫颈组织,可用于UCC侵犯范围的评价,DWI对UCC放化疗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CZ-PCa15例和BPH 20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测量三组病例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和各向异性值,观察三组之间的差异。运用种子点法对病灶最大层面的纤维进行追踪,得到DTT图,由2名高年资磁共振诊断医生采用4级评分制对其进行评分,比较3组病例纤维的走行、密度及连续性的差异。结果 CZ-PCa组ADC值为(1026±176)×10~(-6)mm~2/s、FA值为(0.46±0.02)×10~(-1);BPH组ADC值为(1351±143)×10~(-6)mm~2/s、FA值为(0.23±0.04)×10~(-1);健康志愿者组ADC值为(1458±188)×10~(-6)mm~2/s、FA值为(0.22±0.05)×10~(-1),3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对3组DTT图评分一致性较好(k=0.723),CZ-PCa组评分分别为2.8±0.9、2.9±0.4;BPH组为1.6±0.8、1.7±0.42;健康志愿者组为1±0.2、1±0.3。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G-PCa和BPH的鉴别诊断中ADC值中具有重要价值,DTT图更能直观地展现了前列腺纤维束,对两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1.5T磁共振DWI诊断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5T磁共振DW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对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总结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ADC值的差异。结果 66例患者手术中切除502组淋巴结,1.5T磁共振DWI检出495组淋巴结,检出率为98.61%,包括122组转移淋巴结与373组非转移性淋巴结。1.5T磁共振DWI检查中:转移性淋巴结的ADCmin(740.5±12.5)×10-6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min(762.8±18.2)×10-6mm~2/s,ADCmean(804.5±20.5)×10-6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min(920.5±16.5)×10-6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磁共振DWI诊断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