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岸常用熏蒸剂硫酰氟杀灭蜚蠊卵荚的最佳投药剂量与时间关系。方法在实验室对各组美洲大蠊卵荚进行熏蒸处理,观察其孵化情况,运用趋势面模型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结果趋势面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26.776,P0.000 1,判定系数R~2=0.918);该模型可预测硫酰氟熏蒸杀灭卵荚的剂量与时间关系;现场实验按照预测剂量-时间数据,运用熏蒸剂量计算公式计算,起始投药浓度为36 g/m~3、投药量为2.7 kg、熏蒸作用20 h,杀灭率达100%。结论掌握硫酰氟杀灭蜚蠊卵荚的最佳剂量与作用时间关系,为指导口岸有效开展集装箱熏蒸杀虫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口岸集装箱的媒介杀灭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佛山口岸2016—2019年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截获情况,探讨其输入规律、特点及卫生处理状况,通过实验室对美洲大蠊卵荚进行硫酰氟熏蒸处理,以及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 (1)2016—2019年佛山口岸入境集装箱截获媒介生物分为六类:蜚蠊、蝇、蚊、鼠、螨、蚤,共计1668批次、4086只,输入媒介以蜚蠊为主(占67.45%),来源地主要为港澳台地区,6月份前后为高发期,截获媒介检出多种致病菌;(2)以硫酰氟熏蒸杀灭美洲大蠊卵荚的剂量与时间对杀灭率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函数方程为z=0.237+0.022x_1-0.03x_2-0.00019x_1~2+0.00071x_1x_2+0.0013x_2~2,以该方程预测的剂量与时间量效学关系为依据进行现场试验,卵荚杀灭率100%。结论口岸输入性媒介防控形势严峻,通过应用美洲大蠊卵荚作为虫卵指示剂,有效指导口岸集装箱媒介杀灭工作,达到预防媒介生物传播输入性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消毒杀虫灭鼠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在减少溴甲烷用量的情况下,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集装箱现场模拟药效试验。结果硫酰氟10.50g/m^3与溴甲烷20.25g/m^3合用封闭11h,能100%杀灭小白鼠及美洲大蠊;美洲大蠊卵3个月孵化率为0。硫酰氟18.75g/m^3、溴甲烷36.00g/m^3熏蒸集装箱,对小白鼠、美洲大蠊、美洲大蠊虫卵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100%消毒杀虫灭鼠效果。在37.5℃,相对湿度54%时,最短封闭时间为16.67h。结论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可明显提高卫生处理效果,并可减少溴甲烷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计算硫酰氟杀灭德国小蠊成虫和卯的熏蒸剂量。方法采用熏蒸瓶熏蒸,观察德国小蠊死亡情况,计算杀灭的熏蒸剂量。结果即使在低浓度(2.2~2.6g/m^3)情况下,15.38h内能全部杀灭试虫,且无复苏;在温度为20±2℃的情况下,当熏蒸剂量达到34.99±3.15g/m^3时,能有效杀灭成虫及其虫卵。结论硫酰氟杀灭德国小蠊成虫及其虫卵效果很好,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熏蒸剂量,科学调整投药浓度与熏蒸时间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纯度硫酰氟熏蒸灭鼠与灭蟑螂的效果。方法用2种含量≥99.8%的硫酰氟,分别以48、1、21、6、20 g/m3的浓度熏蒸,观察2种产品,各组浓度熏蒸杀灭SD鼠和美洲大蠊的时间,用统计方法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的SD鼠和美洲大蠊全部被杀灭。其中20 g/m3浓度杀灭SD鼠与美洲大蠊短的平均时间为43与94 min4,g/m3浓度杀灭SD鼠与美洲大蠊短的平均时间为361与381 min。8 g/m3以上浓度杀灭美洲大蠊的时间比杀灭SD鼠的时间长约1倍。结论含量≥99.8%的硫酰氟有良好的熏蒸灭鼠与灭蟑螂的作用,2种高纯度硫酰氟灭鼠与灭蟑螂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 g/m3熏蒸10 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 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 g/m3。结论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硫酰氟熏蒸的渗透力以及渗透后杀灭病媒生物的作用。〔方法〕用含量≥99.8%的硫酰氟按7组浓度熏蒸,以美洲大蠊为靶生物,观察硫酰氟渗透牛皮纸、纸屑、稻谷、三夹板、松木板、塑料薄膜等阻隔物及杀灭美洲大蠊的情况。〔结果〕各熏蒸浓度及各阻隔物遮蔽的美洲大蠊全部死亡,死亡时间最短的是浓度64g/m3,一层牛皮纸遮蔽的样本,平均26min;最长的是浓度8g/m3,塑料薄膜遮蔽的样本,平均565min(9.4h)。遮蔽下美洲大蠊毒毙时间由短到长的阻隔物依次为一层牛皮纸、三层牛皮纸、20cm厚纸屑、20cm厚稻谷、2.58mm厚三夹板、10mm厚松木板和0.02mm厚塑料薄膜。〔结论〕硫酰氟对质地松散的物体有很强的渗透力,能穿透一定厚度的木质材料,对塑料薄膜渗透力最差。硫酰氟渗透阻隔物后对美洲大蠊仍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硫酰氟熏蒸灭鼠灭蠊效果及剂量与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含量≥99.8%硫酰氟熏蒸灭鼠、灭蠊的效果,研究熏蒸剂量与熏蒸时间的关系。方法硫酰氟以4、8、12、16、20 g/m3浓度熏蒸,观察SD鼠和美洲大蠊毒毙的时间;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拟合分析方法预测熏蒸剂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 SD鼠和美洲大蠊在各组浓度的熏蒸中全部毒毙。其中SD鼠毒毙时间为43~381 min,美洲大蠊毒毙时间为97~387 min;建立熏蒸灭鼠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方程:=1.57-1.16X1-0.37X2+0.05X12+0.22X1X2+0.01X22以及熏蒸灭蠊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方程:=6.92-2.15X1-0.89X2+0.15X12+0.18X1X2+0.02X22。结论硫酰氟以4~20 g/m3的浓度熏蒸有良好的灭鼠、灭蠊作用,熏蒸浓度与熏蒸时间呈负相关,即熏蒸浓度下降,毒毙靶生物所需的时间延长;美洲大蠊对硫酰氟的抗性较SD鼠大。  相似文献   

9.
对一艘臭虫孳生严重的入境旧船采用硫酰氟熏蒸处理,有效杀灭了臭虫的成虫、若虫。熏蒸后的虫卵经培养未孵化出虫体。熏蒸结果表明硫酰氟是彻底杀灭船舶等复杂环境臭虫孳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口岸常用熏蒸剂对进口生皮携带酪蝇的检疫处理效果,在21℃以上温度条件下,用3种熏蒸剂在不同浓度梯度熏蒸处理24h或72h。结果表明:使用溴甲烷浓度48g/m~3熏蒸24h,对酪蝇的各虫态均可杀灭;使用硫酰氟浓度35g/m~3熏蒸24h,对成虫与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卵与蛹有部分杀灭作用;使用磷化氢浓度7.8g/m~3熏蒸72h,其实验结果与硫酰氟的杀虫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硫酰氟与环氧乙烷、右旋苯氰菊酯复方熏蒸剂替代溴甲烷熏蒸的杀菌杀虫效果。方法杀菌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3.4,做实验室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杀虫参考《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GB13917.3-1992,做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 硫酰氟与环氧乙烷、右旋苯氰菊酯复方熏蒸剂按100 g/m3加入1 m3气雾柜,作用9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等等球菌的杀灭率均为100%。该熏蒸剂按100 g/m3加入20 m3气雾室内作用24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也均为100%。该熏蒸剂按55 g/m3加入玻璃方箱,作用30 min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黑皮蠹等害虫的24 h死亡率为100%。该熏蒸剂按55 g/m3加入28 m3模拟现场,作用30 min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黑皮蠹等害虫的24 h死亡率为100%。结论硫酰氟与环氧乙烷、右旋苯氰菊酯复方熏蒸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黑皮蠹等有较好杀菌杀虫效果。该熏蒸剂可以替代溴甲烷熏蒸剂对集装箱等物品进行熏蒸,能取得良好的杀菌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湿度对硫酰氟熏蒸处理德国小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密封模拟熏蒸箱内,根据均匀设计实验分组确定的实验条件,对德国小蠊熏蒸24 h观察死亡率。结果硫酰氟剂量、湿度和温度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均对杀灭效果有影响;德国小蠊的死亡率随着温度、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高湿度降低杀灭率。结论依据实验建立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硫酰氟现场熏蒸用量的计算模型,对熏蒸现场操作人员科学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阿维菌素、戊唑醇复配对常见卫生害虫的杀灭效果。方法比较该复配制剂与不完全组成成分的药效,测定其对常见卫生害虫成虫及幼虫的药效(KT50、LG50)。结果复配制剂完全组成成分较其不完全组成成分对蚊、蝇和蜚蠊的KT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1h击倒率和24h死亡率均为100%,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G50为0.025μg/ml,对德国小蠊卵鞘孵化减少率达到94%,对美洲大蠊卵鞘孵化减少率也达到76%。模拟现场杀灭效果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1h击倒率均为100%,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24h死亡率达到100%,对美洲大蠊48h死亡率达到100%。依据GB/T17322.1的评价标准,该复配制剂对卫生害虫的杀灭效果达到A级。结论复配制剂对常见的卫生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并为卫生杀虫和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联合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波对病媒昆虫卵、蛹的杀灭处理效果。方法用微波设备进行定量杀灭试验。结果微波设备在放入模拟垃圾条件下,经微波6 kw照射6 min对家蝇蛹及淡色库蚊蛹杀灭率达100%;经微波6kw照射7 min,对美洲大蠊卵杀灭率达100%。结论微波对家蝇蛹、淡色库蚊蛹、美洲大蠊卵具有良好杀灭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六组昆虫抗菌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家蝇成虫、幼虫和蛹,淡色库蚊、美洲大蠊、德国小蠊6组昆虫的抗菌肽成分。方法通过针刺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各种昆虫及各虫态产生抗菌肽,再经研磨、离心等步骤提取这些抗菌肽,用改进的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其组成。结果淡色库蚊成虫(5条带)、家蝇蛹(4条带)、家蝇成虫(5条带)、家蝇幼虫(7条带)、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各3条带)。结论家蝇幼虫的抗菌肽种类较多,可能与其抗菌、抗肿瘤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白纹伊蚊的种群动态,孳生习性及药物防治效果等,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城区不同方位,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设置人工诱卵器,检测并调查人工诱卵器和自然容器孳生白纹伊蚊幼虫情况;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刺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免疫荧光或RT-PCR法鉴定病毒;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两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发现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建筑工地和废品收购站等行业孳生率较高;孳生类型多以轮胎、竹筒、缸罐、养花容器等为主;其幼虫密度:BI>20,成虫1~22只/人工小时,均高于临界值;全年从4~9月为高峰期,冬季仍有成蚊活动和幼虫存在,其季节消长与雨量相关;虽然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密度值很高,但未检出体内有感染登革病毒现象;药物试验观察,证明双硫磷硬脂酸缓释剂和灭蚊幼油膜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全年均可监测到,季节高峰为4~9月;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蚊体内未检出登革病毒,药物试验证明两种灭蚊幼缓释剂对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对现用集装箱卫生处理药剂实际效果调查的基础上,观察2种不同卫生处理药剂复配使用下的效果,以期提高药效。结果显示硫酰氟、溴甲烷和虫菌畏单-使用在常用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灭菌率在25%以下;对淡色库蚊24h杀死率在30.13%以下;常用浓度加倍量对淡色库蚊24h杀灭率在55.20%以下;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率亦仅为39.17%和43.33%以下。溴甲烷、环氧乙烷、硫酰氟中2种药剂复配使用药效明显提高,其中硫酰氟与环氧乙烷或溴甲烷与环氧乙烷复配使用杀虫、灭鼠效果尤好。  相似文献   

19.
硫酰氟熏蒸4种媒介致死顺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硫酰氟对蚊、家蝇、蜚蠊和鼠熏蒸绝对致死顺序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熏蒸致死效果的影响,以指导实际应用。方法蚊、家蝇和蜚蠊每个浓度梯度选用50只供试成虫,小鼠、sD大鼠每个浓度梯度选用10只,熏蒸24h,进行连续观察,实时记录其死亡情况。固定硫酰氟的用量和熏蒸时间,调节环境温度、湿度,观察媒介的死亡情况。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蚊、蜚蠊不同种致死量的差异。结果硫酰氟熏蒸蚊、家蝇、蜚蠊和鼠24h绝对致死顺序为:蚊(1.099g/m^3)〈家蝇(1.520g/m^3)〈蜚蠊(3.817g/m^3)〈小鼠(3.874g/m^3)〈大鼠(5.122g/m^3)。温度、湿度影响硫酰氟对4种媒介的熏蒸致死率。硫酰氟熏不同蚊种和不同蜚蠊种间致死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口岸处理集装箱个案化用药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广州市城市、农村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密度、携带登革热病毒及抗敌敌畏情况,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伊蚊诱捕器法监测广州市城市(白云区)、农村(从化市某村)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密度;用RT-PCR法检测自然种群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用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抗敌敌畏情况.结果 城市、农村4个季节之间的阳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纹伊蚊的密度高峰均为夏季[城市、农村,诱蚊诱卵指数(MOI) =40.54、38.14;诱蚊指数(MI)=35.14、37.63;诱卵指数(OI) =36.49、29.90],冬季最低,但城市、农村冬季MOI、MI均>0;从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城市白纹伊蚊抗敌敌畏指数,春秋季呈低抗性(指数>2),夏季呈敏感性(<2);农村春秋季高于夏季,但均呈敏感性(<2).结论 广州市城乡白纹伊蚊全年均可监测到,高峰为夏季,未检测到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敌敌畏对蚊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应合理选择杀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