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湖南省辖区内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25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方法抽取7481名农村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以及营养包服用情况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相关因素。结果营养包发放率为90.4%(6762/7481);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为69.2%(4677/6762),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婴幼儿占总调查人数的62.5%(4677/74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6~11月龄,12~17月龄和18~24月龄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839,95%CI 0.735~0.959;OR=0.854,95%CI 0.748~0.974);相对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1.243,95%CI 1.070~1.443;OR=2.352,95%CI 2.008~2.755;OR=1.801,95%CI 1.453~2.233;OR=1.675,95%CI 1.192~2.355);相对于父亲小学及以下学历,父亲高中以及大学及以上学历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774,95%CI 0.618~0.970;OR=0.570,95%CI 0.428~0.760);相对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父亲职业为工人/干部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OR=1.279,95%CI 1.104~1.482);相对于看护人为父母,看护人为祖父母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651,95%CI 0.581~0.729);相对于营养包服用无不适反应,营养包服用有不适反应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OR=2.759,95%CI 2.346~3.245)。结论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较低;低月龄、少数民族、父亲低学历、父亲职业为工人/干部、看护人为父母以及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四川省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现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探索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6个县(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2个彝族县)的36个乡的108个村,整群纳入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访谈,获取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贵州、云南和山西省贫困农村的儿童营养包食用情况,并分析影响营养包食用的因素。方法于2014年12月选取贵州省、云南省和山西省为调查点,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个省份抽取2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乡,共447名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营养包食用的依从性、看护人对营养包的认知、获取营养包知识的途径,单因素分析影响营养包食用依从性的因素采用χ~2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随机选取43名依从性不好的看护人按照访谈提纲进行个人访谈,采用主题框架法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儿童因素、看护人因素和村医因素。结果 81.0%的儿童营养包食用依从性好。知道营养包能够预防营养不良及贫血的看护人占83.0%和66.0%,80.8%的看护人获取营养包知识的途径为面对面咨询村医。与6月龄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混合喂养(OR=26.698,95%CI4.411~161.614)、人工喂养(OR=4.709,95%CI 1.089~20.369)是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保护因素;儿童爱吃营养包(OR=4.396,95CI 1.859~10.395)及看护人知道营养包能够预防营养不良(OR=4.421,95%CI 1.335~14.638)是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看护人是影响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湖南省25个贫困县7481名6~24月龄农村婴幼儿,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婴幼儿的基本信息、营养包喂养方式及产生的不适反应等;采用单因素分析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营养包发放率为90.9%(6799/7481),有效服用率为69.2%(4707/6799),有54.3%(3695/6799)的婴幼儿没有坚持每天吃营养包;服用营养包之后报告的不适反应率为10.6%(719/6799),占总调查人数的9.6%(719/7481)。不同月龄组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0,P=0.009),随月龄增加,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呈下降趋势(χ~2=9.080,P=0.003)。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服用营养包产生不适反应后,35.9%的看护人对婴幼儿完全停止喂养营养包,只有16.0%的看护人坚持对婴幼儿喂养营养包。24.7%(1677/6799)的看护人知晓营养包的主要知识,6.5%(444/6799)的看护人完全不了解营养包有关知识;85.4%的看护人通过乡村医生获得过营养包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获得营养包相关知识的人低于10%。结论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较高,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看护人营养包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25个贫困县采用乡级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221名农村6~23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红蛋白,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贫血影响因素。结果 25.2%的婴幼儿贫血,其中95.9%为轻度贫血,4.0%为中度贫血,0.1%为重度贫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2~17月龄(OR=0.812,95%CI=0.709~0.931)、18~23月龄(OR=0.552,95%CI=0.475~0.640)、侗族(OR=0.717,95%CI=0.558~0.922)、父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人员(OR=0.864,95%CI=0.756~0.986)、母乳喂养(OR=1.459,95%CI=1.281~1.660)和有效服用营养包(OR=0.742,95%CI=0.663~0.830)是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多民族背景下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部农村地区选择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共收集1290名看护人和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喂养知识、辅食添加情况等信息,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西部农村地区仅有8.22%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汉族群体中,16.31%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少数民族人群中,仅有3.64%的婴幼儿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在汉族中,相比祖父母辈,父母辈作为看护人的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OR=1.861,95%CI 1.277~2.712)。在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OR=1.753,95%CI 1.190~2.581)、家庭固定资产(OR=3.870,95%CI 1.959~7.645)、喂养知识(OR=3.396,95%CI 2.749~4.195)都是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 西部农村地区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及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母乳喂养知识和行为等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7名婴幼儿的早开奶率为22.45%,其中,985名6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率为35.94%、658名1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率为34.50%。分娩方式为顺产(OR=2.80,95%CI 1.82~4.30)、母亲的早开奶知识(OR=2.48,95%CI 1.69~3.64)是早开奶的有利因素。母亲是藏族(OR=1.56,95%CI 1.02~2.39)、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OR=2.70,95%CI 1.47~4.98)、母亲掌握纯母乳喂养知识(OR=1.47,95%CI 1.07~2.02)是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的有利因素。二胎及以上(OR=1.67,95%CI 1.11~2.52)、母亲掌握断奶知识(OR=3.96,95%CI 2.65~5.93)是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的有利因素。结论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的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母亲的民族、分娩方式、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胎次及家庭经济状况均会影响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婴幼儿有效服用营养包与发热、腹泻2周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7年6—9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2952名河南省10个县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利用营养包项目组编制的问卷对婴幼儿看护人一对一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获得婴幼儿2周患病率相关信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整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有效服用营养包降低婴幼儿发热(β=-0.279,P=0.001)、腹泻(β=-0.182,P=0.042)2周患病率;看护人营养知识、营养包益处认知通过"营养知识-益处认知-有效服用-发热/腹泻"的链式中介间接降低婴幼儿发热(γ=-0.002, 95%CI-0.004~-0.001,P=0.003)、腹泻(γ=-0.001, 95%CI-0.003~0.000,P=0.049)2周患病率。结论婴幼儿有效服用营养包可降低发热、腹泻2周患病率;看护人营养知识及营养包益处认知通过提高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有效性从而间接降低发热、腹泻2周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麻阳苗族自治县664名6~23月龄农村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苗族6~23月龄儿童贫血率31.83%,回归分析发现贫血的发生与看护人职业(OR=1.625,95%CI:1.029~2.568),过去24小时喂养母乳(OR=1.873,95%CI:1.230~2.854),过去24小时添加配方奶粉(OR=0.768,95%CI:0.535~1.102),过去24小时添营养包(OR=0.519,95%CI:0.356~0.755)有关。结论调查地区儿童贫血率较高,建议加强当地营养改善项目开展,重视健康宣教,提高看护人喂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规模抽样(PPS)方法抽取1449名农村6~8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调查婴儿过去24 h喂养情况、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按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要求计算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结果 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5.4%(1382/1449)。多因素分析显示,婴儿民族为土家族(OR=2.32,95%CI 1.55~3.47)以及主要看护人喂养知识不合格(OR=1.39,95%CI 1.10~1.75)是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数湖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儿在6~8月龄时即添加了辅食;土家族、主要看护人辅食喂养知识不合格的婴儿是6~8月龄仍未添加辅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2017年中国10个省、自治区的20个县进行的"母子健康综合项目"基线调查资料,对1 736名6~23月龄婴幼儿及看护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8.1%,其中轻、中度贫血比例较高,分别为24.7%和30.1%。多因素分析显示,相比于18~23月龄婴幼儿,6~11月龄(OR=2.10, 95%CI:1.61~2.74),12~17月龄(OR=1.64, 95%CI:1.28~2.11)婴幼儿患贫血的风险增加。非独生子女(OR=1.26, 95%CI:1.03~1.56)、看护人民族为彝族(OR=1.64, 95%CI:1.11~2.43)或其它少数民族(OR=1.72, 95%CI:1.33~2.21)、未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OR=1.40, 95%CI:1.10~1.77)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过去1个月服用营养包是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OR=0.68, 95%CI:0.54~0.86)。结论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婴幼儿贫血问题属于重度公共卫生问题,关注小月龄、非独生子女及少数民族婴幼儿,为其提供种类丰富的辅食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来人口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实施相应的伤害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南部地区(简称"苏南")某市两所外来人口学校共1 700名小学生开展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南某市外来人口学校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8.94%(322/1 700),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0.71%(193/93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6.80%(129/768),男女生伤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41);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类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336,95%CI:1.015~1.758);校车接送(OR=1.538,95%CI:1.129~2.097);主要看护人为母亲(OR=1.478,95%CI:1.026~2.128);看护人职业为离退休人员(OR=2.020,95%CI:1.196~3.412);看护人职业为农牧与水利业生产人员(OR=4.030,95%CI:1.821~8.919);看护人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OR=2.303,95%CI:1.261~4.208);看护人性格为外向型(OR=1.700,95%CI:1.146~2.520)是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外来人口小学生的性别和看护人的部分情况是其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家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外来人口家庭应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从中受益,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外来人口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和户籍婴幼儿之间两周内腹泻患病率差异,探讨喂养行为与腹泻的关系,为制定改善婴幼儿腹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7月对佛山市南海区1 408名6~23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婴幼儿945名,户籍婴幼儿463名。结果 6~23月龄流动婴幼儿两周内腹泻患病率为14.6%,户籍婴幼儿为10.2%。6~11月龄婴儿腹泻患病率最高,流动和户籍婴儿分别为18.5%、1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23月龄流动婴幼儿两周内腹泻患病率较户籍婴幼儿高(OR=1.57,95%CI=1.03,2.38),6~11月龄婴儿两周内腹泻患病率比18~23月龄婴幼儿高(OR=2.27,95%CI=1.42,3.63),辅食添加种类不合格的婴幼儿两周内腹泻患病率比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的婴幼儿高(OR=1.73,95%CI=1.11,2.69)。结论调查地区婴幼儿两周内腹泻患病率较高,应加大力度进行婴幼儿科学喂养的指导,提高婴幼儿看护人的健康保健意识和喂养水平,从而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服用营养包与河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低体重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6—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纳入河南省贫困地区2 901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重测量,同时对随行看护人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采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服用营养包与婴幼儿低体重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低体重检出率为11.68%;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服用营养包≥4包(OR=0.613,95%CI=0.472~0.798,P <0.001)及服用营养包≥7个月(OR=0.395,95%CI=0.237~0.657,P <0.001)均与研究对象低体重呈负向关联;与传统模型相比,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数据拟合更优,效应估计更为稳健。结论与现阶段全国水平相比,河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低体重状况较为严峻;服用营养包可有效改善婴幼儿低体重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5岁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共计10所幼儿园,使用《看护人喂养方式问卷》对1057名3~5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家长喂养行为的家庭人口学特征差异。结果4种喂养方式中,不良的喂养行为独裁型占比36.1%,纵容型占比35.8%,忽视型占比17.8%;较好的喂养行为权威型仅占10.3%。5岁年龄组家长更易采用纵容型喂养方式(OR=2.60,95%CI 1.60~4.22);父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更易采用独裁型喂养方式(OR=2.77,95%CI 1.39~5.52)和纵容型喂养方式(OR=3.79,95%CI 1.86~7.72);母亲为主要看护人的更易采用独裁型喂养方式(OR=2.48,95%CI 1.06~5.83),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要看护人更易采用纵容型喂养方式(OR=3.49,95%CI 1.54~7.91)。结论3~5岁儿童家长采用独裁型、纵容型和忽视型不良喂养方式的比例较高,其中母亲为主要看护人更易采用独裁型不良喂养方式,祖辈父母为主要看护人更易采用纵容型不良喂养方式,父亲文化程度较高的更易采用独裁型和纵容型不良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婴幼儿看护人的儿童营养知信行影响因素,为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5—8月北京市通州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散居婴幼儿的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看护人及婴幼儿的基本情况,看护人的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婴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 735例调查对象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总得分为(75.95±7.05)分。其中营养知识得分为(8.69±1.69)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8.04±3.32)分,营养行为得分为(39.22±4.60)分,KAP总得分达标率为98.9%,优秀率为68.3%。看护人为母亲、月收入5 000~10 000元、10 001~20 000元、> 20 000元的调查对象知信行优秀率较高(OR=1.699、2.561、2.562、3.638,95%CI:1.147~2.517、1.215~5.399、1.235~5.135、1.699~7.790);2~<3岁、≥3岁幼儿看护人的知信...  相似文献   

17.
戴映雪  岳勇  岳丽梅  郭雨  速丽媛  韩德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204-1207+12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的幼托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成都市40所幼儿园9 912名儿童,调查对象为儿童看护人。采用自拟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幼儿及所在家庭的一般情况、洗手、儿童活动以及近1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结果 2岁组中,男童(OR=1.76,95%CI=1.24~2.50)、看护人学历在高中及以下(OR=1.54,95%CI=1.06~2.24)、家庭年收入≥10万(OR=2.07,95%CI=1.26~3.41)、看护人回家后基本不会立刻洗手(OR=2.10,95%CI=1.05~4.19)以及小区玩耍3~5次/周(OR=1.49,95%CI=1.01~2.20)的儿童更容易患手足口病。3岁组中,小区内玩耍时间越多,手足口发病可能性更小(3~5次/周:OR=0.58,95%CI=0.43~0.81;≥6次/周:OR=0.45,95%CI=0.29~0.70);看护人没有用肥皂或洗手液习惯的儿童更容易患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7-2018年期间,采用多阶段PPS抽样调查法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2 120名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内容包括婴幼儿出生基本情况、营养包服用、看护人喂养和营养知识情况等。结果 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为80.3%,汉族营养包有效服用率高于回族,无不适反应高于有不适反应,随着婴幼儿月龄增加有效服用率升高,母亲、父亲学历越高有效服用率越高,不同民族、月龄、不适反应、母亲学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OR=0.635,95%CI:0.487~0.827,P=0.001)、无不适反应(OR=0.286,95%CI:0.192~0.425,P<0.001)、月龄(OR=0.970,95%CI:0.951~0.990,P=0.003)为婴幼儿营养包食用依从性保护因素,母亲年龄是其危险因素(OR=1.023,95%CI:1.002~1.045,P=0.029)。结论 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食用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需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PPS)抽样法,选取怀化市2228名6~24月龄农村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运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34.07%,其中以6~11月龄儿童贫血率最高为43.04%。儿童为18~24月龄(OR=0.558,95%CI 0.431~0.723)、母亲职业为非务农(OR=0.738,95%CI 0.558~0.976)、过去两周内未发过烧(OR=0.724,95%CI 0.578~0.907),过去24小时添加过配方奶粉(OR=0.657,95%CI 0.538~0.802)是贫血的保护因素。母亲(OR=1.514,95%CI1.050~2.181)、父亲(OR=1.826,95%CI 1.186~2.809)民族为苗族,所处地区为溆浦(OR=1.647,95%CI 1.029~2.637)、芷江(OR=1.883,95%CI 1.269~2.795)、会同(OR=1.833,95%CI 1.256~2.676)、沅陵(OR=2.003,95%CI 1.266~3.169),过去24小时添加母乳(OR=1.427,95%CI 1.105~1.842)、看护人不知晓辅食添加最佳时间(OR=1.208,95%CI 1.001~1.457)是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形势不容乐观,6~11月龄是怀化市儿童贫血高发月龄,儿童贫血受到儿童月龄、所处地区、自身健康状况、膳食摄入和看护人职业、民族、营养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