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4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56眼)、对照组36例(58眼)。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立体视与双眼融象功能、视觉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各空间频率下患眼对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双眼融象功能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的同时,给予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对改善屈光度及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综合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弱视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治疗依从性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遮盖、用眼习惯、戴镜、训练、认知)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2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弱视患儿的综合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弱视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采取遮盖疗法,对照组采取立体视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治疗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指标(潜伏期、波幅)、立体视锐度(SA)及注视性质。结果 治疗6个月时,两组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儿SA≤60s、中心注视占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可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双眼SA及注视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知觉训练改善弱视儿童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8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综合训练,观察组实施视知觉训练。比较2组总体疗效、矫正后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立体视锐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视知觉训练可显著改善弱视儿童的视力,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在儿童弱视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弱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觉水平眼位、知觉垂直眼位、立体视锐度及弱视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1°及3°水平眼位、垂直眼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弱视程度及立体视锐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知觉眼位及立体视锐度,促进视力恢复,降低弱视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56例(9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50只患眼,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与对照组(28例,48只患眼,智能多维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觉敏感度、P-VEP、视功能、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100%、50%、25%及10%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P100波幅均显著升高,潜伏期均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低于对照组,矫正辐辏范围及矫正分开范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的智能多维视觉训练,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更有利于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敏感度、视功能的提高及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Titmus近立体视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使患儿的立体视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34例弱视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短时遮盖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短时遮盖法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视力、弱视眼矫正球镜度数、立体视觉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4.12%、对照组为64.71%,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52.94%(P<0.05)。(3)两组治疗后的视力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行数、弱视眼矫正球镜度数均较对照组更多(P<0.05)。(4)观察组立体视觉改善优良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5)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弱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其视力和立体视觉,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眼视功能综合功能训练疗法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78例(144眼)弱视儿童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39例(74眼)和对照组39例(70眼),对照组采用屈光不正矫正、遮盖疗法、光栅刺激、红光闪烁、视标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同视机、网络版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儿童在治疗3个疗程(30 d为1个疗程)后的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轻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96.97%、中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88.4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6.49%分别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5.76%、56.52%、61.43%(P0.05)。研究组远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92.59%、近视儿童治疗有效率100%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9.57%、62.50%(P0.05);两组对混合性散光眼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立体视正常率78.38%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立体视正常率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综合功能训练疗法能够显著的改善儿童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某院收治的92例儿童弱视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训练组实施常规弱视治疗,视功能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强化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弱视基本痊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视力变化;轻度弱视、中度弱视和重度弱视的治疗效果。结果视功能训练组患儿弱视基本痊愈率93.48%比常规训练组的78.26%高,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分别为(0.33±0.15)、(0.34±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功能训练组治疗后1年视力(0.92±0.25)好于常规训练组的(0.73±0.13),P0.05;两组治疗效果均存在轻度弱视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的情况,P0.05。结论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高,可提高基本痊愈率,改善视力水平,且弱视程度越低治疗效果越好,提示儿童弱视需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200眼)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和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每组50例(10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双眼视功能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干预后,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立体视、双眼视正常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异常率低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P<0.05)。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8.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综合疗法显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12月门诊经规范眼视光学检查,诊断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青少年128例(221眼),其中68例(116眼)纳入观察组,配戴RGP矫正视力;60例(105眼)纳入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并行增视能弱视训练。观察两组矫正视力后1、3、6、12个月视力,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随访终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2%和44.5%(P0.05),1年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5.0%和12.3%(P0.05)。观察组未发现严重接触镜并发症。结论 RGP较框架眼镜具有良好的光学优越性,对于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弱视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压抑和遮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弱视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活度、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屈光度、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增大,调节滞后量均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立体视觉恢复优良率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能有效提高患儿视力,使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活度以及立体视觉更快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结合遮盖辅助综合疗法对弱视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遮盖辅助综合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家属眼保健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的依从性、视力、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结合遮盖辅助综合疗法能有效提高弱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其视力、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背景:既往的研究揭示,与正常人相比,弱视患者存在多种视觉缺陷。通过工程化的视知觉系统对人的视觉系统进行相关检测就能够发现弱视患者。目的:通过检测弱视患者的多项视知觉功能,从中筛选出敏感性强的指标用于弱视筛查,并由此建立起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弱视筛查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盲法、对照试验,于 2008-09/1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完成。对象: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接受视知觉功能检测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 80人,年龄 4~19 岁,在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按照矫正视力是否达 4.9 以上将其分成正常组和弱视组,其中正常组 40 人,弱视组 40 人。方法:运用视知觉检测系统对每位受试者的多项视知觉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将采集到的单眼和双眼数据进行 Fishher 判别分析,从中筛选出敏感性指标并建立判别方程用于弱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受试者的年龄、视觉噪声、位置辨别和轮廓整合等功能。结果:判别结果显示,年龄、视觉噪声、位置辨别和轮廓整合等指标意义较大,交互验证法显示判别正确率达 92.5%,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弱视的判别函数式为 :Y1=1.175X1+0.786X2+0.928X3+1.061X4- 0.225X5+2.547X6+1.313X7-18.651;正常的判别函数式为:Y2=1.369 X1+1.728 X2+ 1.779 X3+1.549 X4-1.912 X5+2.665 X6+0.387 X7 -26.640。结论:视知觉检测系统中的视觉噪声、位置辨别和轮廓整合程序可用于儿童弱视筛查,并可借助互联网发挥更加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对脑出血后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收集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2组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后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120眼)假性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6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眼调节幅度、眼压、眼轴长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眼调节幅度小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视力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屈光矫正、精细训练、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弱视矫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参照组,屈光度及调节滞后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