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及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被证实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有效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我科对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膜内膜剥脱术,术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46~72岁,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16例头颅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颈动脉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13例。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CTA在其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2月—2017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随访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区渗血; 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因并发症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后随访1~36个月,6例患者手术部位出现轻度再狭窄,经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2月分期CEA治疗的17例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顺利完成双侧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症状均好转或消失。术后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小梗塞1例、基底节区出血1例、术区皮下血肿2例,均保守治疗治愈。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23.5±12.3)个月,头颈部CTA+CT灌注成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未发现再发狭窄。结论 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采用分期CE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采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18例,所有病人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或MRA筛选,头颈部CTA或DSA确诊,均在全麻下进行CEA。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1例术后6 d死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17例随访1~24个月,2例手术部位再狭窄(其中1例因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支架治疗好转);3例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12例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为对照,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CEA)和对照组(CAS),记录2组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随访12个月,记录2组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经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治疗安全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当,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费用成本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术区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1例术后颈内动脉夹层并导致闭塞、遗留对侧肢体偏瘫,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67例恢复良好。结论 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容易发生颈动脉夹层闭塞、术区出血、神经损伤、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中准确找到狭窄远端、严密缝合、仔细止血、不刻意追求小切口、术前多学科评估全身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和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1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其中颈内动脉中度狭窄者2例,重度狭窄者14例。均采用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应用诱导性高血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剥除颈动脉内膜斑块,所有病例均未应用术中转流术。结果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12例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发作。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脑卒中史者死亡,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内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或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 h内恢复;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术后吻合口渗血,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领域之一,10余年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的开展在国内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资料证实,大多数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性栓子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所引起的脑梗死造成[1]。我院2013‐01—2014‐01对30例动脉粥样硬化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 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现偏瘫、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作为一种减少卒中风险的干预手术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1,2]。手术过程中需要暂时阻断颈内动脉,这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提升血压、减少阻断时间和术中使用转流术[3]。但术中使用转流术会加大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是否需实施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CEA治疗的8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过度灌注致对侧肢体轻瘫1例,随访3个月至5年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CEA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人的卒中风险,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监测并及时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导致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该疾患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CEA及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1年内出现再狭窄及再发卒中的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72例,其中456例行CEA,116例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CEA组和CAS组手术相关死亡(0.2%vs 0)、术后30 d内缺血性卒中(1.1%vs 1.7%)、急性心肌梗死(0.7%vs 1.7%)、局部血肿(0.4%vs 0.8%)、植入物感染(0.4%vs 0)、颅外神经损伤(1.1%vs 0)、过度灌注发生率(5.7%vs 3.4%)均无显著差异。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CEA组(12.9%vs 1.1%,P0.01)。1年随访结果显示,CAS组出现治疗侧颈动脉再狭窄(﹥50%)显著高于CEA组(6.9%vs 2.6%,P=0.026),但两组术后重度狭窄(﹥70%)(2.5%vs 1.1%)及同侧卒中发生率(0.9%vs 0.4%)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EA和CAS都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措施,但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及治疗侧颈动脉1年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EA组。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指南推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应该在非致残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2周内进行。研究认为早期手术(比如48 h内)能够有效预防最初几小时内的复发,然而,其手术时机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时机进行综述。1颈动脉狭窄病人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动脉粥样硬化被视为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CEA治疗的10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吻合口渗血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6例,给予脱水、控制血压等处理后24~48 h缓解。结论 CEA围手术期认真配合医生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尽早发现异常表现并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CEA治疗的2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均取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行标准式或外翻式CEA,其中1例双侧狭窄病人分次手术.结果 21例共进行22次CEA,其中20次标准式CEA,2次外翻式;...  相似文献   

20.
本科于2006—06~2009—09成功为60例患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形术,手术顺利,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