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2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恢刺结合麦粒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双上肢F波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恢刺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以及患侧上肢F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AS得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较试验组更高(P0.05)。伸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 EM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屈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i E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F波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波波幅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结合麦粒灸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加患者肌力,提高患者表面肌电值,改善患侧F波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头穴丛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因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30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股直肌IEMG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三头肌、股二头肌IEMG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替扎尼定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并计算IS峰值均方根值(RM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肉iEMG、R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和8周后,观察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肉iEMG、RM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Fugl-Meyer、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能有效地调节上肢肌张力,促进肌肉协调运动,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障碍的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并建立表面肌电参数与改良的Arthworth量表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的量化区间。方法:应用表面肌电对脑卒中后上肢MAS评分≤Ⅲ级的患者患侧上肢被动运动时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进行评估,并对不同MAS分级的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卒中后患者上肢的痉挛MAS分级程度与肱二头肌被动活动的RMS(P <0.01)和i EMG(P <0.01)相关,除MAS的0级和1级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 0.05),其余各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用于定量分析部分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罗坚  梁琴 《黑龙江医学》2014,38(4):464-465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对50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肱二头肌痉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做好小针刀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做好支具的正确使用和患肢的抗痉挛摆放.结果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评估肱二头肌痉挛分级对比和上肢Fugl-Meyer积分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肱二头肌痉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不同体位下患肢的正确摆放护理,能促进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后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痉挛症状明显改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倪钰  飞李强 《中外医疗》2014,(33):140-14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双瘫后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双瘫恢复早期伴痉挛患儿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mNGF。用改良Ashworth(MAS)评分评定痉挛,简易 Fugl–Meyer(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痉挛和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侧上肢、下肢MAS评级与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痉挛总有效率:上肢75.8℅,下肢75.8℅,分别优于对照组51.6℅和51.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改善双瘫患儿的痉挛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mNGF可以明显改善双瘫患儿的上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浮针再灌注”治疗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0例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浮针再灌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MAS)量表、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平均值(Mean)。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高于治疗前,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Mean值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Mean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浮针再灌注”疗法可降低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肌肉的硬度,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艳  付耀高  赵志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44-1746
目的 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重复给予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BTX-A对30例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重复2次进行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3~6个月,每次注射剂量为200~300U,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3d,7d,1个月,3个月以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肉肌张力的变化,Fud—Meyer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恢复程度,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变。结果 两次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肌肉肌张力M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d及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次注射后与第1次注射后分别比较,3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副作用。结论 重复局部肌肉注:时BTX—A治疗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疗效无减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肘及手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2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在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AS改善(P〈0.05),改善于注射后2周稳定出现,并至少维持12周。FMA、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TX-A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神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调神火针治疗,45例)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45例),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痉挛情况[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AS评分为(1.79±0.55)分,对照组MAS评分为(2.07±0.58)分,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为(41.28±4.09)分,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为(36.22±3.81)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集合功能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7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利用FMA、MBI和IEMG三项评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的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MBI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集合功能训练治疗能够加快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63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Ashworth评级均在1~3级之间。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疗法,1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和F波波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试验组显效率(31.25%)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波参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组在通督调神针法的基础上予以经筋结点放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ion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且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和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抽取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镜像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镜像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功能独立量表(FIM)评估日常独立活动能力,Brunnstrom分期评估康复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镜像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FMA)评分[(44.08±2.44)分比(40.53±2.11)分,t=7.07,P〈0.05]、FIM评分[(71.08±5.37) 分比(64.18±4.47) 分,t=7.20,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59.75±7.84)分比(54.25±8.88) 分,t=3.0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镜像治疗组评分较高。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0,P〈0.05),但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独立活动能力,但对患者肢体痉挛改善程度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减重组33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照组31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战重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脑卒中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