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血症患儿病情的关系。方法40例脓毒血症患儿,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25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3例)、脓毒血症休克组(2例);并将患儿按照预后情况不同分为预后较好组(38例)和危重休克组(2例)。比较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较好组、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与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期脓毒血症组,且脓毒血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3.36±0.63)ng/ml、(6.45±0.58)mmol/L、(2.18±0.25)mg/L,高于预后较好组的(2.85±0.29)ng/ml、(2.52±0.39)mmol/L、(1.36±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与降钙素原、乳酸以及D-二聚体水平有一定关系,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所以能够以上述指标水平评估脓毒血症患儿病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9-17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60例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同时统计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34±0.004)μg/L、(0.082±0.012)mg/L,而观察组患者的两指标水平分别是(0.073±0.007)μg/L、(0.324±0.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单支冠脉病变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65±0.005)μg/L、(0.301±0.029)mg/L,双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0±0.006)μg/L、(0.317±0.033)mg/L,三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5±0.008)μg/L、(0.341±0.037)mg/L,三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和正常人群相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ACS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和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均采用培美曲塞或紫杉醇类联合铂类化疗,根据化疗结果分为有效组(29例)和无效组(21例);另选取28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PCT水平,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PCT水平,有效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PCT水平,无效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PCT水平;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PCT与PFS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化疗前的血浆D-二聚体(1494.66±97.39)μg/L及PCT(0.4138±0.0503)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52.00±23.96)μg/L、(0.0826±0.01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有效组患者的D-二聚体(1317.00±119.50)μg/L和PCT(0.3248±0.0424)ng/ml均低于无效组的(1740.00±150.10)μg/L、(0.5367±0.0999)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在儿童脓毒血症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2例脓毒血症患儿,依据患儿入院28 d后的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49例)与死亡组(33例)。给予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判断各指标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儿童脓毒血症治疗中,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有利于有效的评估患儿病情,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丽  何正光  赵勇  罗晓斌  王述红  杜发旺 《安徽医药》2021,25(12):2431-2435
目的 评估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降钙素原预测老年重症肺炎病人30 d死亡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入院24 h内血常规、sTREM-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肝肾功能、D-二聚体、血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2)资料,计算NLR、氧合指数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根据30 d生存情况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重症肺炎病人30 d死亡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sTREM-1、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肺炎病人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48例病人中存活92例,死亡56例.死亡组病人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绝对值、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绝对值、NLR、sTREM-1、降钙素原、CRP、血乳酸、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与存活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15.01±4.59)×109/L比(12.37±2.69)×109/L,NEU绝对值:(12.02±3.87)×109/L比(9.46±2.52)×109/L,LYM绝对值:(1.00±0.17)×109/L比(1.38±0.54)×109/L,NLR:(11.96±2.87)比(7.61±2.59),sTREM-1:(64.75±5.55)ng/L比(55.01±6.73)ng/L,降钙素原:(5.33±2.81)mg/L比(2.39±1.10)mg/L,CRP:(101.66±48.90)mg/L比(66.73±43.35)mg/L,血乳酸:(3.02±1.27)mmol/L比(1.57±0.71)mmol/L,D-二聚体:(2.90±1.69)mg/L比(1.56±0.58)mg/L,APACHEⅡ评分:(30.51±6.90)分比(24.24±3.71)分,均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肝肾功能、氧合指数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2.129,95%CI:1.233~3.677,P=0.007]、sTREM-1(OR=1.277,95%CI:1.086~1.502,P=0.003)、降钙素原(OR=1.769,95%CI:1.166~2.683,P=0.007)和APACHEⅡ评分(OR=1.327,95%CI:1.119~1.575,P=0.001)为老年重症肺炎病人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NLR、sTREM-1、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肺炎病人30 d死亡均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AUC)升高,为0.951,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6.43%、79.35%.结论 入院时NLR、sTREM-1、降钙素原增高可以作为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死亡的高危因素,且对30 d死亡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患者严重创伤后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严重创伤后肺栓塞患者46例,另取老年严重创伤后非肺栓塞患者40例作为对照。BNP和D-二聚体应用ELISA法检测。结果肺栓塞组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6.22±21.54)ng/ml和(1571.21±261.46)ng/ml,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的(27.63±4.58)ng/ml和(189.16±41.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患者休克组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8.02±40.72)ng/ml和(2037.62±314.83)ng/ml,显著高于非休克组的(128.56±14.97)ng/ml和(1367.16±203.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4,P〈0.05)。结论老年创伤后肺栓塞患者中存在BNP和D-二聚体表达的上调,BN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以用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类型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各40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治疗1、3、5周后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1.66±0.25)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4.81±0.19)g/L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的(1.16±0.23)mg/L、(4.27±0.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1周和3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比较明确,可以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脓毒症212例病人基本信息、入院24 h内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应用入院24 h最差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依据病人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在评估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PCT为(40.92±32.62)μg/L,高于存活组(30.67±32.34)μg/L,死亡组D-二聚体为(8.54±6.82)mg/L,高于存活组(6.25±6.06)mg/L(均P<0.05),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凝血酶Ⅲ为(60.75±19.71)%,低于存活组(67.97±16.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LDV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LDVT患者10例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脑梗死但未发生LDVT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081.43±36.42)ng/ml,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402.15±32.2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合并LDVT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尽早识别出高危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管彩超、血清D-二聚体检测、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骨科创伤骨折术后合并下肢DVT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下肢DVT创伤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血管彩超、血清D-二聚体检测及Wells评分,以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血管彩超检查结果、D-二聚体水平及Wells评分。结果 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观察组检出下肢DVT 19例,检出率为95.00%;对照组未检出下肢DVT。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0.60±0.20)mg/L、Wells评分(0.70±0.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0.20±0.10)mg/L、(0.20±0.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彩超、血清D-二聚体检测、Wells评分对创伤骨折下肢DVT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90例,参照肺炎严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低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90分)、中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91~130分)、高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130分)。分析对比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疾病进展,进一步将9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间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预后存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与预后死亡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可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朋  方恋  陈波  陆贞  金志强  魏莉 《安徽医药》2018,22(3):478-482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1年6月-2015年3月收集该院呼吸科治疗并符合标准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好转组与死亡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重症肺炎病程第1、3、7天转科或死亡前血清CRP、PCT、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患者血清CRP、PCT、D二聚体、IL-6、TNF-α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关系.结果 好转组患者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下降(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上升(P<0.05),两组患者第1天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3、7天及转出或死亡前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死亡组(P<0.05),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好转组第1、3、7天及转出或死亡前血清TNF-α与IL-6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TNF-α与IL-6均可作为重症肺炎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联合定期监测不仅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而且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脱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14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患儿最终脱机结局将所有患儿分为脱机失败组(82例)和脱机成功组(132例)。收集患儿各项基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 ,依次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成功脱机的影响因素。结果脱机成功患儿132例,成功率为61.68%;脱机失败患儿82例,失败率为38.32%,其中死亡患儿21例,死亡率为9.81%。单因素分析结果得知,脱机成功组患儿年龄(6.95±1.49)岁大于脱机失败组的(4.42±1.51)岁,入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1.48±4.29)分、D-二聚体含量(1242.32±123.41)μg/L、先天性心脏病占比3.03%均低于脱机失败组的(19.42±4.12)分、(3543.84±172.41)μg/L、1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红蛋白(Hb)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岁、APACHEⅡ评分≥30分、有先天性心脏病、D-二聚体水平≥2000μg/L为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脱机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影响最大。结论年龄≥6岁、APACHEⅡ评分≥30分、有先天性心脏病、D-二聚体水平≥2000μg/L为影响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失败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积极进行监测和改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械通气成功脱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75.5±4.0)岁,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134例)、脓毒性休克组(32例),另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9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不同病情及预后情况患者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6.90±4.37)μmol/L、(4.86±1.14)mg/L、(276.25±24.33)pg/ml,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9.85±3.83)μmol/L、(2.10±0.89)mg/L、(212.66±22.7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4.15±4.09)μmol/L、(3.66±1.05)mg/L、(245.33±22.72)p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20.05±3.56)μmol/L、(2.23±0.67)mg/L、(221.36±20.9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均呈明显正相关(r=0.531、0.626、0.627,均P<0.001)。ROC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90、0.795、0.785,均P<0.001],且三项联合评估价值较高(AUC=0.892,P<0.001)。结论 检测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可有效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且三者联合检测时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设为研究组,另选取13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为(0.96±0.1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3±0.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可给予儿科医护人员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其运用到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重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非重症患者作为非重症组,1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治愈时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前,重症组、非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分别为(5.98±1.04)ng/mL、(1.55±0.25)ng/mL,经t检验,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显著高于非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0.12±0.05)ng/mL],重症组、非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均显著升高,均有P<0.05。治疗后,重症组、非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分别为(0.15±0.05)ng/mL、(0.14±0.05)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评价老年肺部感染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用于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小儿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以帮助我们为高效诊断、治疗重症肺炎提供方法指导。方法选取于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患儿各60例。在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当天收集和检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血常规等,观察和比较按照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不同分成的四个等级患儿的预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数值为(19.2±24.9)μg/L,明显比对照组(1.8±1.4)μg/L高;血清降钙素原也跟患儿预后、抗生素的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诊治小儿重症肺炎的观察依据,也可以评判预后,应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2例入ICU后发生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于第1、3、5、7天分别进行血清PCT检测,同时根据预后将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2例患者死亡18例,存活44例。死亡组第5、7天血清PCT水平[(2.05±0.14)、(3.17±0.21)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PCT水平[(1.07±0.12)、(0.60±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30.05±4.86)、(33.00±6.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20.50±5.65)、(16.59±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郭先锋  时雨  苏爱芳  张会永 《安徽医药》2015,36(10):1216-12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普通肺炎97例、重症肺炎43例及健康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患儿,按照外周血PCT水平分为PCT<2.00 ng/mL组和PCT≥2.00 ng/mL组。对全部新生儿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血小板 (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与健康新生儿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TT 、PT、APTT延长(P<0.05),PCT、DD、FIB水平升高(P<0.05),AT-Ⅲ和PLT水平降低(P<0.05)。 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PCT、AT-Ⅲ和PLT水平降低(P<0.05),DD、FIB水平升高(P<0.05),两组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T<2.00 ng/mL组比较,PCT≥2.00 ng/mL组的患儿DIC的发生率高(32.0% vs 11.1%),ATⅢ活性降低,PLT水平降低,而DD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水平存在相关性(r=0.526,P〈0.01),且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1)。PCT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66,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D-二聚体及PCT水平可较好地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