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艳  杜丽  谢茵  张菁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11):1327-1331
目的 将硝苯地平制备成微乳凝胶,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进行凝胶基质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确定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 硝苯地平微乳的处方为乳化剂OP∶无水乙醇∶油酸乙酯∶水=27∶13.5∶4.5∶55;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的处方为1.2%卡波姆940,2.5%氮酮。所制得的硝苯地平微乳平均粒径为9.963 nm,大小均匀;硝苯地平微乳凝胶24 h的累积渗透量(Q24 h)达到(296.35±34.66)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14.20±0.23)μg·cm-2·h-1;经高速离心、低温、高温试验考察,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稳定性良好;经小鼠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硝苯地平微乳凝胶对皮肤刺激性和毒性较小。结论 将硝苯地平制成微乳凝胶,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制剂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测定塞来昔布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塞来昔布微乳的处方组成;以油相、混合乳化剂、水为考察因素,微乳的载药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塞来昔布微乳的处方;以卡波姆980为基质制备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并测定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透光率及黏度,透射电镜观察塞来昔布微乳的外观形态;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塞来昔布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 优化的塞来昔布微乳处方组成为油相4%、混合乳化剂20%、水76%;塞来昔布微乳凝胶的平均粒径为(59.65±1.09)nm,PDI为0.106,Zeta电位为(-25.76±0.92)mV;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凝胶呈圆整、规则球形,分布较为均匀;与微乳相比,塞来昔布微乳凝胶黏度增大,便于涂布和经皮给药;塞来昔布微乳凝胶24 h累积透皮释放量为(80.12±3.37)μg·cm-2,显著高于塞来昔布混悬液。结论 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可以显著增加药物的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以油酸为油相的不同组成微乳体系的相行为特点,考察常见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增溶特性,获得水增溶及油酸增溶量均较大的O/W微乳体系。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以微乳区域面积(AT)、最大增溶水量(Wm)及对应的乳化剂用量(Sm)为水增溶参数,O/W结构能容纳的最大油酸量(Om)为油酸增溶参数,通过比较筛选出最适乳化剂、助乳化剂及两者质量比,并通过体系电导率随含水量变化及相转变点绘出O/W微乳区域。结果 多元醇为助乳化剂时水增溶量有限且易形成凝胶;吐温类乳化剂中吐温20水增溶量最大,吐温80油酸增溶量最大,其油水增溶量与HLB值并不完全成正比;选用吐温80/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随着吐温80比例下降,最大油酸增溶量逐步下降,水增溶量先上升再下降,两者比例在1∶1时,所绘制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但形成的O/W微乳区域亦有限。结论 以油酸为油相,可采用质量比1∶1的吐温80/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其水增溶和油酸增溶量均较大,可形成一定区域的O/W微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改善丹参酮ⅡA(TanⅡA)的溶解性、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制备Tan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TanⅡAPLNs)并进行体外释放、药动学、脑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建立TanⅡA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纳米制剂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优化TanⅡA-PLNs的制备工艺,分别优化TanⅡA与蛋黄磷脂(Egg-PC)的比例、Egg-PC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比例、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进行TanⅡA-PLNs的处方验证、稳定性考察、体外释放考察。建立TanⅡA在血浆和脑匀浆中的液-质联用(LC-MS)检测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2组,给药前12 h禁食,一组ig 25 mg·kg-1的TanⅡA混悬液,另一组尾iv 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5、15、30、60、120、240、360、480、720 min眼眶取血约0.5 mL,LC-MS法进行药动学检测。取KM小鼠4只,尾iv DiR标记的TanIIA-PLNs,给药30、60、120、240 min后处死解剖,通过荧光成像观察TanIIA-PLNs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取KM小鼠12只,随机分成4组,给药前12 h禁食,尾iv 2.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30、60、120、240 min处死小鼠,剥离完整大脑组织,称质量,加入2倍超纯水匀浆,LC-MS法检测TanⅡA水平。结果 TanⅡA-PLNs的最优处方为TanⅡA∶Egg-PC为1∶4、Egg-PC∶PLGA为5∶2、有机分散体系∶水分散体系为1∶15。以Egg-PC/PLGA作为脂质纳米粒的膜材,采用纳米粒沉淀法制备的TanⅡA-PLNs的平均粒径为272 nm,Zeta电位为-4.93 mV,包封率为88.2%,载药量为18%。在避光、干燥(室温)的条件下TanIIA-PLNs冻干粉稳定。TanIIA原料药在48 h内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93.75±0.75)%,与Korsmeyer-Peppas释放方程拟合程度较好; TanIIAPLNs在400 h左右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89.44±2.22)%,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度最好。药动学结果表明,大鼠尾iv TanⅡA-PLNs给药剂量是ig TanⅡA原料药剂量的1/5,TanⅡA-PLNs的AUC0-tt1/2ß是TanⅡA原料药的2.8和1.5倍。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30 min时肝组织显示荧光; 60 min时脑组织显示出荧光,120 min时脑组织荧光最强,240 min时脑组织荧光变弱。TanⅡA-PLNs给药2 h后,TanⅡA脑匀浆质量浓度为235.5 ng·g-1结论 制备的TanⅡA-PLNs均一稳定,包封率较高,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提高了TanⅡA的血药浓度,可增加药物在脑部的暴露。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研究自制的氟比洛芬酯(FA)微乳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评价其在手术切口创伤炎症部位靶向性。方法: 建立大鼠手术切口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微乳和氟比洛芬溶液注射液,在给药后15,30,60,120,240 min处死大鼠,取血清、心、肝、脾、肺、肾、创伤肌肉组织及正常肌肉组织,HPLC法测定样本氟比洛芬浓度。结果:微乳注射液组在体内血液及各组织脏器消除速度较溶液组慢,5个时间点氟比洛芬酯微乳注射液组手术侧创伤肌肉组织中药物浓度均高于非手术侧正常肌肉组织(P<0.05),而溶液注射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乳组药物创伤肌肉组织靶向效率Te=12.21%,而溶液组Te=3.97%,微乳注射液对普通溶液注射液创伤肌肉组织相对摄取率Re=4.15。结论: 氟比洛芬酯微乳注射液静脉注射后在大鼠手术切口创伤炎症部位有靶向性,具有靶向消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青蒿琥酯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青蒿琥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剂量分别灌胃(50 mg·kg-1)青蒿琥酯自微乳和青蒿琥酯原料药,以格列吡嗪为内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青蒿琥酯血浆样品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0 ng·mL-1,回归方程为A=294.74C-439.33(r=0.999 6),定量下限为1.0 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青蒿琥酯原料药和青蒿琥酯自微乳的药动学参数Cmaxt1/2和AUC0→t分别为:(87.6±8.80)ng·mL-1,(1.88±0.33)h和(43.3±1.74)h·ng·mL-1;(421±41.6)ng·mL-1,(1.48±0.17)h和(282±17.7)h·ng·mL-1。其中,Cmax和AUC0→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血浆中青蒿琥酯的含量测定,经灌胃给药后,与原料药比较,青蒿琥酯自微乳能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和不同放射剂量处理Eca-109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计算丹参酮IIA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放射的IC50,分别作为后续实验丹参酮IIA浓度和放射剂量。取对数生长期Eca-109细胞,设对照组、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通过平板克隆实验、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殖活力、凋亡率和自噬状况,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和放射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剂量相关性,丹参酮IIA IC50为8.75 mmol/L,放射量IC50为4.63 Gy。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和自噬体数量明显升高(P<0.05);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Bax、cleaved Caspase-3、LC3-I、LC3-II蛋白表达量及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LC3-II/LC3-I明显升高(P<0.05)。与丹参酮IIA组或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组和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丹参酮IIA+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丹参酮IIA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与自噬,进而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PVC)、聚丙烯可立袋(PP)、非聚氯乙烯复合膜软袋(NPVC)4种包装材料在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媒大输液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吸附情况。方法 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0、0.25、0.5、1、2、4、6 h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吸光度值,考察其量的变化。结果 6 h内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4种材质两种输液中量的变化低于±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4种不同材质的输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9):1126-1129
目的 考察鹅不食草油鼻用微乳温敏凝胶剂对大鼠鼻腔黏膜的刺激作用及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微乳温敏凝胶组及鹅不食草油鼻用微乳温敏凝胶组,考察大鼠鼻腔给药后鼻黏膜及主要脏器形态学结构变化,评价鹅不食草油鼻用微乳温敏凝胶的初步安全性。结果 大鼠鼻黏膜组织切片显示各组的鼻中隔软骨上均有完整纤毛和正常的黏膜细胞存在,未见明显的血管充血现象,也均未见明显的黏膜、组织细胞坏死、脱落及出血现象;主要脏器组织切片图结构显示大鼠鼻腔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微乳温敏凝胶组一样均未见组织细胞结构病变、水肿、坏死等变化。结论 鹅不食草油鼻用微乳温敏凝胶释药系统对大鼠鼻黏膜无明显刺激性,对主要脏器未见明显损伤,提示其应用具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筛选出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组成,并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分别优化了微乳和微乳凝胶的处方,Franz扩散池法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及其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微乳最优处方为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吐温-8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2.5︰1)∶水=20︰27.6︰52.4,进一步制备得到了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小茴香油微乳的流动性及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42.03±0.9)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54±0.005)。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均匀细腻,易涂展,有一定流动性,为乳白色半透明半固体凝胶。体外透皮性能结果表明小茴香油作为油相,制备成微乳和微乳凝胶,其体外透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3,4倍。结论 该研究为小茴香油的制剂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挥发油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喉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16.0、32.0 mg/L)顺铂干预对数生长期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喉癌顺铂耐药细胞(Hep-2/DDP)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RI)。以不同质量浓度(0、0.5、1.0、2.0、4.0、8.0、16.0 mg/L)丹参酮ⅡA干预对数生长期Hep-2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IC50;采用丹参酮ⅡA(IC505.32 mg/L)+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16.0、32.0 mg/L)顺铂干预对数生长期Hep-2/DDP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2种药物联用的IC50和逆转倍数(RF)。取对数生长期Hep-2/DDP细胞,设置对照组、顺铂组、丹参酮ⅡA+顺铂组、丹参酮ⅡA+顺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各组分别给药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顺铂对Hep-2细胞的IC50为4.58 mg/L,对Hep-2/DDP细胞的IC50为14.09 mg/L,RI为3.08;丹参酮ⅡA对Hep-2细胞的IC50为5.32 mg/L;丹参酮ⅡA联合顺铂对Hep-2/DDP细胞的IC50为3.34 mg/L,RF为4.22。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Hep-2/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组Hep-2/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丹参酮ⅡA+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IGF-1组Hep-2/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Hep-2/DDP细胞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量和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5)。与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组Hep-2/DDP细胞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量和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5)。与丹参酮ⅡA+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IGF-1组Hep-2/DDP细胞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量和Bax/Bcl-2值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Hep-2/DDP细胞p-PI3K、p-Akt表达量及PI3K、Akt磷酸化(p-PI3K/PI3K、p-Akt/Ak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组Hep-2/DDP细胞p-PI3K、p-Akt表达量及PI3K、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丹参酮ⅡA+顺铂组比较,丹参酮ⅡA+顺铂+IGF-1组Hep-2/DDP细胞p-PI3K、p-Akt表达量及PI3K、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逆转人喉癌细胞顺铂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而促进喉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初步评价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剂的镇痛作用以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考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1%、3%和5%的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 1%、3%、5%的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均能显著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扭体反应(P<0.01或P<0.05)。载药凝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镇痛作用加强,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其中5%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可持续镇痛24 h。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剂对皮肤均无明显的刺激性。结论:5%的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维持时间长,基本符合每天给药1次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HPLC-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检测乳宁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30℃;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 nm(检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和280 nm(检测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和王不留行环肽B)。以丹参酮ⅡA为内参物,建立其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各成分含量,同时与外标法(ESM)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HPLC-QAMS法的可行性。结果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分别在4.08~102.00、2.97~74.25、0.74~18.50、1.56~39.00、1.98~49.50、3.69~92.25、0.66~16.50、0.54~13.50 μg/mL(r≥0.999 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0.08%(0.54%)、99.68%(0.67%)、97.85%(1.64%)、98.99%(0.92%)、98.81%(1.35%)、100.06%(0.62%)、96.81%(0.73%)、97.79%(1.41%),乳宁颗粒中各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含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法为乳宁颗粒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气流粉碎技术进行塞来昔布微粉化试验研究,并对其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方法 通过对微粉化工艺参数优化,以粉碎压力(X1,psi)、进料压力(X2,psi)为考察对象,以D50(Y1,μm)、D90(Y2,μm)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微粉化工艺参数,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微粉化塞来昔布的粒径分布,扫描电镜考察其形态;并比较微粉化塞来昔布、参比制剂(西乐葆)和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 微粉化塞来昔布粒径D50为1.07 μm,D90为3.71 μm,扫描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制备的微粉化塞来昔布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原料药。结论 塞来昔布微粉化工艺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优化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5.
刘帅英  王益民  王慧玉 《中国药师》2013,(10):1505-1507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妇炎愈合剂中芍药苷、丹参酮ⅡA的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 nm(检测芍药苷),268 nm(检测丹参酮ⅡA)。结果:丹参酮ⅡA、芍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6~2.581 μg(r=0.999 3),0.364~1.819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RSD=1.14%,n=5),96.2%(RSD=1.04%,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妇炎愈合剂中芍药苷、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王萌  高卫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11):2263-2268
目的 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并评价其抑菌及创面愈合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采用2因素2水平全因子析因实验设计考察了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X1)和壳聚糖质量浓度(X2)对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Y1)、粒径分布(Y2)、多分散系数(Y3)和Zeta电位(Y4)的影响;并以泊洛沙姆407作为凝胶基质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通过抑菌圈实验比较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和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使用无菌活检穿刺针在大鼠背部造成直径为5 mm的皮肤全切除的圆形人工创面,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感染24 h,建立大鼠创面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环丙沙星乳膏组和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组,模型组大鼠创面未接受任何处理,给药组大鼠每2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量均约为1 mg,观察并记录每组大鼠创面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选择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0 mg·mL-1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其中盐酸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50.0 mg·mL-1,其包封率为(85.3±0.9)%,平均粒径为(354.7±15.7)nm,PDI为0.357±0.014,Zeta电位为(22.2±0.5)mV,呈球状分布;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和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4±0.2)、(29.2±0.3)mm,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圈直径分别为(41.3±0.6)、(32.1±0.1)mm;大鼠创面给予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后,其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模型组和盐酸环丙沙星乳膏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成功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其可以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滚轮微针对醋酸曲安奈德(TAC)的抗瘢痕疗效影响。方法 将人增生性瘢痕移植于裸鼠背部建立模型。取模型裸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乳膏组、微针+乳膏组、注射液组,每组24只。给药后观察裸鼠的瘢痕生长情况,于15、30、45、60 d每组随机处死各6只,切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处理后跨膜糖蛋白(CD34)和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给药60 d,乳膏组大体形态无明显改变,微针+乳膏组和注射液组瘢痕缩小、变平、变软,色泽变淡。给药60 d,乳膏组瘢痕中CD34、α-SMA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凋亡分别为15.83±1.84、47.36±1.95和21.50±3.62,与给药15 d相比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微针+乳膏组30 d后、注射液组15 d后即可见CD34和α-SMA表达减少、发生凋亡的细胞数增加,有显著改变;给药60 d 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83±0.75和9.87±1.96,26.30±8.48和27.23±4.68,34.00±1.55和38.67±3.98,均较乳膏组差异显著(P<0.05)。而微针+乳膏组与注射液组比较,60 d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中,滚轮微针提高醋酸曲安奈德的抗瘢痕疗效,与瘢痕内注射给药相当。  相似文献   

18.
《药学学报》2009,44(5):540-547
以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 (AOT) 为主要表面活性剂,制备氟尿嘧啶油包水型微乳制剂,以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以伪三元相图为基础,依据微乳区域大小, 初步筛选微乳处方;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以单位面积的透皮累积渗透量 (Qn) 为指标, 考察微乳处方中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水相比例、混合表面活性剂比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和载药量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 优化处方。结果表明,氟尿嘧啶微乳的优化处方为含药0.5%(w/v),水30%,混合表面活性剂(AOT/Tween 85, Km = 2)20%, 油相(IPM)49.5%,经皮渗透符合一级速率方程,12 h累积渗透量为(1 355.5 ± 41.1)μg·cm-2, 分别为0.5%药物水溶液和2.5%(w/w)市售乳膏(O/W)的19.1和7倍。水/AOT/Tween 85/IPM微乳系统能促进5-氟尿嘧啶的透皮吸收, 可以作为氟尿嘧啶等亲水性但水溶性差和渗透性差的药物的新型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荷瘤小鼠体内华卟啉钠的含量,并分析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C18(3.0 mm×100 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乙腈-甲醇(20:80),B:水(1%乙酸、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380 nm。荷瘤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规定时间点采血,分离得到血浆,乙腈沉淀蛋白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样品检测,采用DAS 2.0软件进行统计矩计算和分析。结果 华卟啉钠浓度在70.8~14 16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华卟啉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24 127.59±1 415.23)ng/ml,tmax=0.083 h,t1/2=(9.59±1.25)h,MRT0-∞=(11.77±1.73)h,AUC0-∞=(34 775.83±6 185.43)h·ng/ml。结论 该方法充分考虑光敏剂华卟啉钠的样品稳定性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样品处理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华卟啉钠临床前荷瘤小鼠血浆样本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乳香没药精油(FMO)自微乳化给药系统(FMO-SMEDDSs),并评价其抗炎镇痛效果。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FMO,考察FMO与不同种类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配伍相容性并确定了FMO-SMEDDSs的处方组成,最终根据伪三元相图法得到其处方配比;以热力学稳定性、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评价FMO-SMEDDSs的理化性质。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 5 组 :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阳性药 ,20 mg·kg-1)组、FMO(生药剂量 90 mg·kg-1)组、FMOSMEDDSs (90 mg·kg-1)组,每天ig给药2次,连续给药7 d,对照组与模型组ig生理盐水;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在右后足跖sc 40.0%甲醛溶液0.1 mL,6 h后用千分尺测量大鼠右后足厚度,并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ELISA试剂盒法分别检测致炎足足底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小鼠扭体法评价布洛芬(40 mg·kg-1)组、FMO(180 mg·kg-1)组、FMO-SMEDDSs(180 mg·kg-1)的镇痛效果。结果 根据配伍相容性及伪三元相图结果,分别选择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聚山梨酯 80 和异丙醇作为 FMO-SMEDDSs 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比为 4∶4∶2;FMO-SMEDDSs形成的微乳平均粒径为(57.8±1.1)nm,PDI为(0.216±0.014),Zeta电位为(-11.5±0.05)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呈球状,FMO-SMEDDSs热力学稳定性良好。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FMO、FMOSMEDDSs组大鼠的致炎足肿胀度及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PGE2、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FMO组比较,FMO-SMEDDSs组大鼠致炎足肿胀度及肿胀率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PGE2、TNF-α和IL-6水平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ig布洛芬、FMO以及FMO-SMEDDSs后均能显著延长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显著减少15 min内的扭体次数(P<0.05);相对于FMO组,FMO-SMEDDSs抑制小鼠扭体反应作用更明显。结论 成功制备FMO-SMEDDSs,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