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原因,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抽样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因患有精神疾病且有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分析探讨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组27例患者,分析治疗组27例患者。结果数据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治疗后,分析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治疗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给予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施以药物治疗,同时再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徐家卫 《中外医疗》2009,28(34):141-14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100例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兴奋、焦虑、躁动、恐惧等精神因素是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精神症状是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是消除或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人往往都有入睡困难的表现。而精神病人睡眠正常与否,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同时能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也为护士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笔者从病人的住院环境,住院管理,服药,作息时间等方面谈谈精神病人的睡眠护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夏小兰 《大家健康》2014,(8):184-184
目的: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失眠障碍伴焦虑抑郁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并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根据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分为轻、中、重度三类睡眠障碍,本组患者入院时经监测有10名患者为轻度睡眠障碍,24例为中度睡眠障碍,22例为重度睡眠障碍;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检测有18例睡眠障碍消失,轻度睡眠障碍19例,12例中度睡眠障碍,7例重度睡眠障碍。结论: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应用导睡眠监测仪并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真实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生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失眠障碍伴焦虑抑郁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并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根据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分为轻、中、重度三类睡眠障碍,本组患者入院时经监测有10名患者为轻度睡眠障碍,24例为中度睡眠障碍,22例为重度睡眠障碍;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检测有18例睡眠障碍消失,轻度睡眠障碍19例,12例中度睡眠障碍,7例重度睡眠障碍。结论: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应用导睡眠监测仪并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真实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生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人大多有睡眠障碍,做为其精神障碍的一部分,睡眠质量差,往往会引起其它症状的波动,并且影响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为了促进精神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其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现就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内科睡眠障碍诱发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本院肿瘤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入院接受放疗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中选出86例,深入剖析睡眠障碍原因进行准确记录,而后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专项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睡眠障碍率、PQSI评分加以比对。结果: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受病症折磨占比率93.02%,受经济压力影响占比率90.7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睡眠障碍率44.19%,PQSI评分(13.78±1.93)分;观察组在专项护理下睡眠障碍率9.30%,PQSI评分(5.28±0.27)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社会心理因素、疾病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尤以疾病生理因素中的病症折磨、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经济压力为主。护理工作中采用专项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问题,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睡眠时间普遍减少及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以便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住院儿童因睡眠问题带来的健康隐患。方法根据儿童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临床观察,对100名有睡眠障碍的住院儿童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科学的护理。结果住院儿童中10%睡眠未受影响,34%存在睡眠干扰问题,56%有睡眠障碍问题,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结论住院儿童睡眠障碍受疾病、喂养方式、治疗、陪护、环境、年龄、睡眠习惯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护士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解决或减少住院儿童的睡眠障碍问题,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凸显,在老年期患精神病的几率也逐年增加,全身机能的衰退,加重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临床工作发现,除跌倒、噎食风险外,睡眠中窒息、坠床、猝死意外的防范是降低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的又一新的课题。现对临床实践中老年期精神病人发生睡眠时意外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原因分析
  1.1睡眠方法不正确有恐惧感及睡眠环境中的光线过亮或光线直射等原因最易导致患者睡觉时把头蒙在被子里,以达到使自己获得安全感、避免光线刺激快速入睡的目的。老年期精神病人综合反应能力下降,长时间蒙头睡觉的直接后果是吸入的空气污浊、呼吸受阻,有引起患者头晕、心慌甚至窒息的危险;同样选择过高的枕头睡眠,会使颈椎过度扭曲,压迫气道引发不易被发现的严重后果—窒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12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安眠药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根据证型给予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得分和临床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精神病人在急性期大多出现兴奋、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因此,临床过程需给患者在治疗精神病的同时合用精神药品。为了进一步了解精神药品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应用状况,寻求合理用药。笔者对本院2006年1月~7月份处方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祝亚玲 《吉林医学》2012,33(9):197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出现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0例,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1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睡眠环境改善等护理措施,比较组间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护理组实施系列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较护理前和常规组均有显著体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乳腺癌化疗伴睡眠障碍症状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3周后睡眠障碍症状改善优良率,护理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结果:护理3周后,观察组睡眠障碍症状改善优良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伴睡眠障碍症状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睡眠障碍症状改善优良率更高,睡眠质量得到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越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在放疗之后应用个性化护理对心理以及睡眠障碍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经放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共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患者心理以及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在接受干预之后,心理以及睡眠障碍得到了有效改善,与干预前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后,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以及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疾病引起的不适、强迫体位、睡眠环境的改变、药物的影响、心理作用以及经济负担等是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所有患者的睡眠障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住院精神病人睡眠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晚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800-800,809
对住院精神病人睡眠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精神病人在兴奋状态、抑郁状态、妄想状态、幻觉状态及木僵病人等睡眠的护理对策,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人大多有睡眠问题 ,作为其精神症状的一部分 ,睡眠质量差往往会引起其它症状的波动 ,并且影响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为了促进精神病人尽快康复 ,提高其恢复期生活质量 ,现对我院住院 196例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2 0 0 2年 6月 1日在我院住院的 196例病人。1 2 方法1 2 1 将睡眠障碍分为五种形式 :Ⅰ入睡困难 (夜间卧床 2小时后才能入睡 ) ;Ⅱ间断睡眠 (夜间入睡期间醒 3次以上 ,醒后半小时才能入睡 ) ;Ⅲ早醒 (早 3点以前醒后不能再入睡 ) ;Ⅳ未眠 ( 2 4小时总睡…  相似文献   

18.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睡眠障碍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深度浅而易醒、早醒、梦行症等。引起睡眠障碍原因很多,其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40位发生睡眠障碍40例,现将症状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护理对策及护理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80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改善睡眠质量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等各项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区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其应用改善睡眠质量的针对性护理后,可以有效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护理临床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帮助护生将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相结合的过程,使其获得本专业必须具有的专业技能、态度及行为。《精神病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而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精神症状复杂多变,难以理解。因此,精神科临床见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