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4岁,2013年7月13日无意中发现甲状腺肿物,遂就诊于省会某医院,并于2013年7月17日行甲状腺肿物部分切除活检。术后病理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会诊显示: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镜下所见:甲状腺结构破坏,较多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胞浆中等淡染,部分呈单核样细胞外观,可见淋巴上皮病变,部分滤泡内可见单核样淋巴细胞浸润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20弥漫阳性、CD3散在阳性、细胞角蛋白(CK)上皮阳性、CD21见滤泡树突状细胞(FDC)网、Ki67约10%~20%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6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B细胞性淋巴瘤52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7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5例,T细胞性淋巴瘤14例。结论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的黏膜相关性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多发,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正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一群具有辅助B淋巴细胞功能、表型为CXCR5+CD40L+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T淋巴细胞亚群。2000年Schaerli等[1]和Breitfeld等[2]同时报道了Tfh定位于淋巴滤泡,他们发现CXCR5、ICOS分子是该细胞主要的表面标记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T、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自身抗体类免疫蛋白增多等机体异常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例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岁、46岁。2例病例均因其他疾病切除末端回肠及回盲部时,偶然发现末端回肠多发息肉样隆起,直径0.1 cm~0.5 cm。镜下见回肠黏膜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并形成息肉样小结节,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明显增大,围绕生发中心的套区境界清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部分呈滤泡样增生的淋巴细胞CD20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yclin D1,生发中心细胞不表达Bcl-2。 结论成人淋巴样息肉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上易于同部分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及部分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营养支持途径与肠道结构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降低烧(创)伤后代谢反应,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对肠道结构功能的维护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近年来肠内肠外营养对比性研究的资料加以归纳,并参阅有关文献,将营养支持途径与肠道结构功能方面资料综述如下。1营养支持途径与肠道黏膜屏障胃肠黏膜屏障包括特异性免疫部分和非特异部分,非特异部分由组织结构、黏液、消化液、胃酸等组成,特异性免疫部分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及特异免疫球蛋白,其作用是防止细菌、内毒素,大分子抗原物质通过。这两个组成部分在防止抗原进入黏膜,细菌移位进入门静脉或淋巴循环的作用是相互联合的。肠腔内…  相似文献   

6.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黏膜或腺体的低度恶性淋巴瘤 ,是在固有的和受到感染后人体自动免疫启动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发生的 ,预后良好。其组织形态特点为 :①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围绕反应性滤泡 ,克隆性 (单一性 )弥漫增生浸润 ,易见浆样分化 ;②肿瘤细胞侵入滤泡内形成滤泡殖入 ,部分殖入、全部殖入和滤泡内浆样分化 ;③肿瘤细胞侵蚀固有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可出现高度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例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75、46及70岁。4例病例均因其他疾病切除末端回肠及回盲部时,偶然发现末端回肠多发息肉样隆起,直径0.1~0.5 cm。镜下见回肠粘膜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并形成息肉样小结节,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明显增大,围绕生发中心的套区境界清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部分呈滤泡样增生的淋巴细胞CD20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yclin D1,生发中心细胞不表达Bcl-2。结论:成人淋巴样息肉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上易于同部分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及部分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肠淋巴细胞归巢相关概念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坚守着肠黏膜免疫屏障(gut mucosal immunobarrier),能够在肠黏膜发挥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是从流动血液中定向迁移(traffic)到黏膜部位的淋巴细胞,即通过肠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而来,可以说,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正常决定了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坚固[1~2]。循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之所以能够定向归巢到肠道而不是其他部位,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营养治疗学指出,营养支持治疗并不是单纯提供营养、维持氮平衡,更重要的作用是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维持细胞代谢,参与生理功调控与组织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长期全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免疫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减少肠内营养所致肠道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0.
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黏膜或腺体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是在固有的和受到感染后人体自动免疫启动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发生的,预后良好。其组织形成特点为:(1)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围绕反应性滤泡,克隆性(单一性)弥漫增生浸润,易见浆样分化;(2)肿瘤细胞侵入滤泡内形成滤泡殖入,部分殖人,全部殖入和滤泡内浆样分化;(3)肿瘤细胞侵蚀固有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可出现高度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正>M细胞,即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或称膜样上皮细胞(Membranous cell),是一种存在于空回肠派尔氏淋巴结(Peyer′s patchs)、孤立淋巴小结、阑尾、结肠和呼吸道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上的一种特殊细胞,在人类和鼠的肠道滤泡相关上皮细胞(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FAE)中,约占5%~10%,在抗原摄取、转运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的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 对淋巴结、脾、结肠、小肠及骨髓组织行CD20、CD45RO(UCHL-1)、CD4、CD8、CD68、CD34标记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淋巴结、脾结构破坏,淋巴滤泡消失,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组织细胞增生;CD20淋巴结、脾B细胞弥漫散在阳性,CD45RO(UCHL-1)散在阳性,CD4T细胞显著减少,CD8T细胞稍增加,CD4/CD8比例明显小于0.5;结肠、小肠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消失;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增多。结论 SARS对淋巴造血系统有明显损害,尤以T细胞为著,极似HIV感染的临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具有持久的自我增殖与分化能力,可以产生多种高度分化细胞的未分化细胞。肠道干细胞主要位于肠黏膜上皮Lieberkunn's隐窝中,潘氏细胞上方,具备干细胞的终生自我更新与分化的基本特征。当受到外界生理或病理的信号作用后,肠道干细胞进行非对称分裂,形成一个原代干细胞和一个分化了定向祖细胞,定向组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终末分化细胞,如: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M细胞、内分泌细胞等,修复并重建小肠黏膜上皮屏障和消化吸收功能,小肠干细胞的这种潜能对肠道损伤后的修复十分关键。目前,国内肠道疾病常见,肠道黏膜,甚至黏膜下肌层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通过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定向诱导肠道干细胞使其分化为特定的细胞以替代功能障碍的细胞或组织缺损,这可能是治疗肠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为此对影响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因素及其干细胞在肠道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小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对的、主要由中、小B淋巴细胞构成的肿瘤,包括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等。2008年WHO恶性淋巴瘤分类将这几种淋巴瘤都归于各  相似文献   

15.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起源于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细胞的淋巴造血系统低度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与滤泡树突细胞相似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肿瘤[1].因其发病率较低,发生于非头颈部的FDCS则更罕见,临床无...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为阐明碱性磷酸酶(ALP)阳性淋巴瘤的组织发生,研究了70例B细胞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7例非肿瘤性淋巴组织(扁桃体和淋巴结)的ALP活性。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淋巴组织中次级滤泡套区(MZS)尤其是MZS的外层,大量淋巴细胞的膜表面呈ALP阳性反应。接近MZS的滤泡间区有少量ALP阳性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生发中心(GC)淋巴细胞几乎不显示ALP活性。ALP反应和B1免疫染色  相似文献   

17.
人体微生物群在调控黏膜局部稳态中的重要性受到广泛重视, 有关微生物群与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近几年亦取得了很大进展。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持肠道宿主防御和免疫耐受二者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也被众多研究证实与免疫系统改变相关。本文主要围绕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天然免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几个方面, 阐述肠道菌群在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肠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细胞具有持久的自我增殖与分化能力,可以产生多种高度分化细胞的未分化细胞。肠道干细胞主要位于肠黏膜上皮Lieberkunn’s隐窝中,潘氏细胞上方,具备干细胞的终生自我更新与分化的基本特征。当受到外界生理或病理的信号作用后,肠道干细胞进行非对称分裂,形成一个原代干细胞和一个分化了定向祖细胞,定向组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终末分化细胞,如: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M细胞、内分泌细胞等,修复并重建小肠黏膜上皮屏障和消化吸收功能,小肠干细胞的这种潜能对肠道损伤后的修复十分关键。目前,国内肠道疾病常见,肠道黏膜,甚至黏膜下肌层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通过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定向诱导肠道干细胞使其分化为特定的细胞以替代功能障碍的细胞或组织缺损,这可能是治疗肠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为此对影响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因素及其干细胞在肠道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Warthin瘤又称腺淋巴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绝大部分发生于腮腺区,在涎腺肿瘤中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可以发生恶性转化,肿瘤性上皮可以癌变,而淋巴组织间质也可以发生多种类型淋巴瘤[1].迄今为止,文献中关于Warthin瘤淋巴组织间质原发的淋巴瘤或全身系统性淋巴瘤局部侵犯Warthin瘤的病例共报道25例[2-3].我们发现1例少见的全身系统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累及Warthin瘤淋巴组织间质的病例,并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位点特异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Locus specific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LSI-FISH)方法证实了FL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鼻咽部良性淋巴组织增生(NBL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NBLA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观察209例NBLA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病变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杂交方法对16例病变组织进行了EBER原位检测。结果镜下可将NBLA分为滤泡型(188/209)及弥漫型(21/209);黏膜固有层浅层可见浆细胞灶状或带状浸润占56%(117/209),淋巴上皮样病变占99%(207/209),血管壁浸润占34.9%(73/209)。免疫组化:滤泡型CD79a和CD20阳性细胞集中于套区及生发中心,CD10阳性细胞位于生发中心,bcl-2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套区,CD3、CD45RO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弥漫型CD79a和CD20阳性细胞与CD3和CD45RO阳性细胞混杂分布,bcl-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CD10(-)。淋巴上皮样病变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IY20和CD79a(+),浸润血管壁的淋巴细胞以CD3和CD45RO(+)为主。17例(17/60)个别细胞ER弱(+),PR均(-)。16例EBER均(-)。结论NBLA镜下可分为滤泡型和弥漫型,弥漫型应注意与多种B细胞淋巴瘤鉴别,其发病与病变部位的ER、PR及EB病毒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