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表明.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治疗作用。作者试用该药治疗术前已列为手术禁忌症的肺动脉高压以及矫治术后已引起右心衰竭和运动耐量下降的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有肺动脉高压。平均年龄3.8岁(1.5-6.4岁)。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增生、重构为特征并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疾病。经过多年研究,人类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预后欠佳,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为临床亟需。  相似文献   

3.
硝苯啶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苯啶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晚近发现该药对其他多种疾病均有良好效果。本文就其临床新用途作一简要述评。1.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滑肌收缩导致肺细小动脉痉挛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硝苯啶能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的钙摄取而使肺血管扩张或抑制  相似文献   

4.
1995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所有超声测肺体血流比>1.8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结果,无因肺动脉高压致死的病例.但对于临床上肺动脉第二音明显亢进、口唇有轻微或轻微以上青紫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因此临床上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出现肺动脉高压是否还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已成为心脏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1].本研究用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对2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做了右心导管检查,测得全肺阻力,并做了运动及药物试验,进行对照观察,对筛选手术适应证起到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各检查方法对肺动脉高压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肺动脉高压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5月就诊的11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析其超声检测结果,并对其中经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后的75例患者做了随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率较高,并帮助找出了许多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帮助选择了适合封堵治疗的患者.结论:超声对肺动脉高压不但可以进行准确的分度,而且可以找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肺动脉高压最便捷、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鲨鱼软骨提取液Neova-stat(AEterna)用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潜在疗效已在野百合碱处理的大鼠中进行了有关评价研究。Neovastat治疗导致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得到一过性的抑制。给药3~4周,可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但第5周则无这种作用。尽管本品显著作用于肺动脉系统,但肺动脉高压的延迟出现,提示生长因子被Neovastat抑制后诱导另一些途径。Neovastat治疗各种肿瘤,正处于Ⅱ/Ⅲ期临床。(傅毅)鲨鱼软骨提取液Neovastat治疗可使肺动脉高压进展暂时停止@傅毅…  相似文献   

7.
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理机制及其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理机制,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近期国外相关文献,在总结目前肺动脉高压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肺动脉高压的特点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近年来,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其中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非常引人瞩目,被认为是口服药物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8.
赵军 《河北医药》2012,34(15):2374-2375
传统的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是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随着中医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逐步深入,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加用丹参川芎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已出现双向分流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性病例29例.外科手术全部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同时术中直视下留置肺动脉内置管泵入前列腺素El(PGEl),必要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和/或三尖瓣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及血气指标变化用,并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结果 肺动脉压和血气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发现2例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27例分别于3~6个月后活瓣关闭无分流.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缺损、肺动脉内置管泵入(PGEl)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指标,确保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前者能在术后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分流"减压"作用,肺动脉压力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同期行必要的瓣膜成形术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白彦萍  田应选  余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9-3080
肺动脉高压已成为临床常见而且重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是肺血栓栓塞症导致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加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收集41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通过盐酸法舒地尔的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肺动脉高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展。结果:目前肺动脉高压分为5大类,常见类型20余种。第一大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与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目前用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5类。结论:目前上市的相关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这些药物都显示具有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具有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差的特点。血管内皮功能减退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药等是新开发的有效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波生坦作为第1个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单药治疗方面,波生坦可以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和长期生存率;但其应用于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仍缺乏证据。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初始应用波生坦联合另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而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仍缺少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5 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5)可以扩张肺血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05 年6 月6 日批准PDE5西地那非可用于肺动脉高压,而他达拉非可以广泛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我们应用PDE5 治疗肺动脉高压引起的顽固性全身水肿伴利尿药抵抗患者24 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宝军  关小宏  盛薇  苏楠 《河北医药》2012,34(5):791-792
肺动脉高压为慢性严重致命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肺血管压力及阻抗增高,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最终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明确诊断后平均存活2~3年[2].正常肺动脉高压为14 mm Hg(1.85 kPa),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为25mm Hg(3.32 kPa)或运动时肺动脉压平均超过30mm Hg(3.99 kPa)时称为肺动脉高压[3].肺动脉高压患者从第一例临床报道至今,已有50多年,该病治愈难,病死率高[4].但随着西地那非应用于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使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延长.近来,有临床试验证明,较小剂量西地那非(50 mg,2次/d)即可使7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症状,提高运动量[5].本文就口服西地那非3年用于治疗确诊9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群 《安徽医药》2005,9(12):947-948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心脏手术后,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将严重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手术后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29例,术后通过加强监护,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力,使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顺利康复.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冰  戴德哉 《药学进展》2004,28(4):149-153
简述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阐述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几种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 对30例本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例,系统性硬化症5例.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急干咳,心脏心脏彩超(UCG)均显示右室扩张伴三尖瓣返流.3年中死亡11例(36.8%).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20例,死亡7例.早期诊断肺动脉高压6例,无1例死亡.静脉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非用药组.26例患者短期应用前列地尔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平均降幅7.2%.结论 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UCG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CTX冲击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是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不容忽视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在1992年以前,治疗非常棘手。但随着依前列醇、波生坦、伊洛前列素等在欧美相继上市之后,肺动脉高压的内科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多种更新的治疗,包括转录基因治疗也在积极研发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像2006年美国肺动脉高压年会的口号所言,“肺动脉高压的治愈不再遥远”。然而,目前我国仍有相当多医生认为肺动脉高压无法治疗,或者虽然隐约知道有些新的治疗方法,但是并不熟悉。为此《中国处方药》杂志以敏锐的专业触觉,主办了本期“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专栏,其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并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已蓬勃发展的治疗学领域。笔者很荣幸担任本栏目特约编委,并分别邀请到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就各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展开系统阐述,希望能给相关专业临床医师有所启迪和帮助,为提高我国肺动脉高压的内科治疗水平,配合全国肺血管疾病专业医师培训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同道,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个工作里来,一起为攻克这个顽疾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简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阐述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情况,详细介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几种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