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SY及S—100蛋白对肠神经发育不良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SY,S-100蛋白对肠神经发育不良症(IND)的诊断价值。(2)方法 对45例慢性肠梗阻病儿结肠根治手术标本进行SY,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3)结果 16例IND病儿肠黏膜下神经丛过度增生并有巨神经节,其中14例有异位神经节,10例固有层和黏膜肌的染色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2)。(4)结论SY,S-100蛋白免疫组化可清晰显示肠壁神经丛发育,是诊断IND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研究了49例原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NB),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节细胞瘤(GN)的病理资料。结果表明,这3种肿瘤为分化程度不同的同源性肿瘤,统称为神经母细胞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S-100、CGA和p53、C-erb-B2、p21在该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发现NSE、S-100和CGA阳性率分别为85%、73%和50%,在肿瘤的Ⅰ~Ⅳ级之间,分化越好者阳性率越高(P<0.05),可做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估计预后的指标;p53、C-erb-B2和p21在肿瘤各级中均有表达,提示在该肿瘤发生中抑癌基因突变和原癌基因激活起一定的作用,其中低分化组p53蛋白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组(P<0.05),亦可做为估计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酶SP法和凝集素亲和组化技术对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进行细胞外基质和凝集素受体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FN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2)LN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3)PNA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4)PHA染色无差异。提示FN,LN及PNA受体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体内游离巯基的组成部分,既可补充体内谷胱甘肽,又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NAC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MAO)造成的肠缺血再灌损伤的继发性的操作时对肠、肺的保护效应,SMAO45min松夹闭于松夹前、后5分钟尾静脉注射NAC,测定松夹后2、4、6h肠、肺组织总巯基(TSH)和游离巯基(NPSH)以及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改变。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粘膜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0及ras癌基因表达产物p21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粘膜尿素酶试验,粘膜涂片染色检测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胃粘膜不全结肠型肠化生(ICM),29例异型增生,37例胃腺癌活检标本。结果 ICM组、异型增生组和胃腺癌组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CSG组  相似文献   

6.
胃癌相关基因c-met表达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met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在胃黏膜病变演进的表达及关系,探讨c-met表达对胃癌(GC)预后的意义。方法 1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黏膜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Long-rank法检测胃癌生存率。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生胃炎(CAG+IM)、异型增生(DYS)、早期GC和进展期GC中,c-met基因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结构蛋白-神经细丝蛋白(NF)的相对含量。结果:糖尿病成模后三个月,背根神经节NF的平均灰度值,糖尿病组(DM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NC组),NGF组(NGF200μg·kg-1·d-1肌肉注射,30d)虽低于NC组,但却高于DM组,P均<0.01。结论:NGF可促进感觉神经结构蛋白的表达,有益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湔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NOS活笥。结果发现:(1)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0AChE活性和阳性细胞数,于术后2~3周比正常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周,SMN酶活性和阳性细胞数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克隆造血干细胞因子( S C F)并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 P C R 方法从p R C/ C M V(含 S C Fc D N A)中钓取 S C F c D N A 膜外段活性区,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 N A3,转染入 C H O 细胞;用 R T- P C R 方法检测 m R N A 水平表达及通过协同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来检测转染细胞上清的生物活性。结果:转染 S C Fc D N A 的 C H O 细胞可表达 S C Fm R N A,其细胞培养上清可协同 G M - C S F刺激骨髓细胞形成集落数比 G M - C S F 单独作用高 2 倍,转染外源基因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转染 S C Fc D N A 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转染细胞上清协同 G M - C S F 刺激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而本身对集落的形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及突触素(SY)在先天性小肠闭锁(I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对5例对照者和16例IA患儿肠标本进行ICCs、SY检测。结果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在肌层内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形成网络结构,肌间神经丛、纵肌层、环肌层、黏膜肌层均可见大量SY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IA组,ICCs和SY在盲端近、远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ICCs网络被破坏。结论CajalICCs、SY分布异常是IA病理改变之一,可能是该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参与肠运动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 1(GLUT 1)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 (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9例HD及 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 ,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 ,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 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在先天性巨结肠(HD)肠管中的分布情况,探讨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kit抗体和connexin 43抗体,通过SABC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35例HD患儿肠管c-kit^+ICCs和connexin 43的分布情况。结果ICCs分布在环肌内和肌间神经丛周围,ICCs彼此及与平滑肌细胞形成缝隙连接。在HD病变肠管ICCs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HD正常肠管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HD病变肠管connexin 43表达明显减弱。结论ICCs和connexin 43分布异常导致了HD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异常,从而引起或加重HD发病。  相似文献   

14.
神经激肽A在大鼠食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食管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象分析术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食管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胚胎21d食管粘膜肌层和环肌层内可观察到NKA免疫反应(NKA-IR)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粘膜下层,纵肌层、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出现NKA-IR表达,30d时已和成年鼠相似;定量分析的结果与NKA-IR在食管各层的变化一致。结论 NKA在食管中的发生发育主要在临出生前至生后4周内;NKA对大鼠食管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邵斌 《中外医疗》2013,32(2):58+60-58,60
肠结核可分为溃疡型、增殖型、纤维硬化型及溃疡增生型[1],可累及肠道任何部位,以回盲部最多见。肠穿孔主要并发于溃疡型肠结核,此型病变活跃,当溃疡浸及粘膜下层后,可进而浸蚀肌层及浆膜层而穿孔。溃疡型肠结核穿孔病情凶险,不仅术前诊断困难,因病人往往长期腹痛,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表现易被忽略,且手术中溃疡性病变较为广泛,手术困难。现收集10例溃疡型肠结核穿孔病例对其手术方式作一探讨。①对于溃疡型肠结核较为局限,我们采取病变肠段切除的手术方式;②对于溃疡型肠结核病变范围较为广泛,我们采取切除病变较为严重肠管,对于病变较为分散的肠管,我们没有采取分段切除,而采取纵切横缝肠管整形的方法予以处理,尽可能保留肠管;③对于肠结核穿孔,我们不推荐行肠修补术,而建议采取纵切横缝肠管整形的方法或病变肠管切除的方法。④对于慢性穿孔引起的腹腔脓肿,建议行切开引流术后,二期再行病变肠管切除术;⑤慢性穿孔引起的肠瘘,先行腹壁瘘口清创引流,二期再行病变肠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大鼠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NCAM)的作用。方法: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予以益气化瘀方分别治疗10、20和3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的分布变化。采用α金环蛇毒萤光结合剂显示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NIH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NCAM与AChR的重叠面积。结果:益气化瘀方组NCAM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聚集、出芽、延伸以及与AChR的重叠面积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NCAM的表达与AChR的神经支配情况密切相关。益气化瘀方可促进神经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Cx43和Pax3蛋白在人胚胎早期小肠肌层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Cx43和Pax3蛋白在人胚胎小肠肌层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第2月胚龄时,Cx43和Pax3在小肠肌层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段,Cx43和Pax3在小肠内环肌层细胞呈阴性表达,外纵肌层部分细胞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部分细胞呈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段,Cx43和Pax3在小肠内环肌、外纵肌层和肌间神经丛均有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 Cx43和Pax3蛋白与人胚胎早期小肠肌层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排便功能控制。方法 对27例先天性巨结肠行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随访患儿6mo~3a,对大便控制能力、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获访20例,大便控制评分正常12例,好6例,欠佳2例;发生便秘3例;未发生结肠炎。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切除部分无神经节直肠肌鞘组织。可减少术后便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