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经皮钢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集我院16例儿童早期陈旧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12例畸形愈合,4例不愈合,均行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4周(3.0~15.6)周,评价手术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1.1 ~8.9)年,平均随访年龄为8.7岁(3.2~17.8)岁.根据Dhillon评分系统标准,肘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3.3±1.8)分提高到随访时(5.6±2.4)分,总评分从术前(5.6±1.1)分提高到随访时(8.5±0.5)分.其中7例患儿出现鱼尾畸形,8例患儿出现了肱骨外髁骨骺的部分早期闭合.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双侧肱骨髁宽度(4.258±4.622)mm、双侧肱骨角(7.063±6.496)°、双侧肱骨小头前倾角(8.000±10.520)°,双侧肱骨长度(5.633mm±4.177)mm,提携角(2.875±7.509)°,尺骨角(3.313±8.585)°.结论 伤后16周内的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钢针固定的中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屈曲型27例,伸直型36例,均为移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失去手法复位时机的病例。结果经临床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3例发生肘内翻(内翻角均在5°以内),肘关节功能受限10°~20°2例,优良率93.6%。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能预防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及固定的方法。方法对53例根据gartland分类为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屈肘旋后位对抗牵引、折顶复位法复位,屈肘旋后位达掌指关节石膏托固定。结果本组42例获1年以上门诊随访。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12例,5例肘内翻5°~10°,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采用屈肘旋后位对抗牵引、折顶复位法复位、达掌指关节屈肘旋后位长臂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肘内翻发生率低,手法简单可靠,是一种可行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时,采用桡侧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们收治的13例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随访时间最短术后6个月,最长42个月,平均25个月。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11例;良:2例;可:0例,差:0例。结论当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传统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时,使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6年~2005年,我院对116例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影响肘关节功能的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其中男8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岁(2~13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年(1~10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98例,良15例,差3例,发生肘内翻18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但对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以及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准确复位、牢固的内外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10例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5~14岁,平均10.5岁;右侧8例,左侧2例;患儿受伤时间为3~10年,平均6年;提携角20°~40°者8例,40°~50°者2例。所有病例肘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其中3例有尺神经麻痹症状。术前测量患侧的外翻角及对侧的提携角。均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克氏针内固定,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60个月)。患儿原骨折不愈合处及肱骨远端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肱骨截骨端骨性愈合时间5~12周,平均7周;肱骨外髁骨折端愈合时间7~24周,平均11.9周。9例患侧提携角恢复正常,1例患侧提携角20°,但肘关节功能正常。术前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20.8)°,术后1年时平均为(129.0±1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9,P 0.001)。3例尺神经麻痹症状消失,1例空心拉力螺钉断裂,予再次手术。结论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空心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外翻畸形,术后肘关节外观、功能、稳定性恢复好,可避免二期手术,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5~13.5岁,平均6.8岁,伸直尺偏型57例,伸直桡偏型38例,屈曲型2例。结果97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B角患侧平均为73.7°,健侧平均72.8°;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7.6°,健侧平均9.7°,其中12例发生C角减少5°~10°、其中5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根据Flynn评价均为优87.6%、良12.4%。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6.5°(伸)138°(屈),优良率为97.9%。克氏针固定时损伤尺神经1例,未出现Volkmann挛缩。结论整复时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B角恢复满意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固定可靠,能避免肘内翻,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间,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不易获得稳定复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骨折时受伤机制的不同,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绝大数患儿为伸直型;根据Gartland分型,又将其分为Gartland Ⅰ、Ⅱ、Ⅲ型.对于GartlandⅠ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建议采用前臂中立位、屈肘90°长臂石膏固定3~4周;对于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肱骨髁上骨折研究的深入,对于穿针方式的选择出现越来越多的争议.也有部分学者报道了其他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弹性髓内针、单臂外固定架等,认为其术后不需要石膏固定,神经损伤发生率低,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一定优势.本文就目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式、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式选择及其优缺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笔者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7例,其中 GartlandⅡ型87例,Ⅲ型380例;伸直型445例,屈曲型22例。患儿年龄1岁1个月至11岁7个月(平均5.6岁)。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在静脉麻醉下和“C”型臂透视下,先行闭合整复骨折,然后经皮桡侧交叉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结果467中,43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为25.9个月)。根据功能标准评价:优402例,良22例,可10例,差0例,优良率97.7%;根据美观标准评价:优396例,良24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随访时无一例发生 Volkmann 挛缩、肘内翻畸形及尺神经损伤。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及 Volkmann 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美观,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Ⅱ型、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用Swenson方法结合运用绷带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方法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12岁,平均9岁。受伤至接受复位时间2~48h,平均为8h。在全麻或臂丛麻醉下,以Swenson方法牵拉,同时用绷带绕过肘前,产生从前向后的垂直力,屈肘120°旋前或旋后位固定,用1.6mm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打入,交叉点位于鹰嘴窝顶上。术后屈肘30°~40°石膏固定,3~4周拆石膏。结果74例经手法复位和克氏针固定后复位满意。6例经3次以上手法复位失败转为开放手术。2例术后有尺神经症状,3个月内恢复。针道感染3例,但不影响复位。轻型肘内翻5例,明显肘内翻需手术1例。3年内同一肢体再发肱骨髁上骨折1例。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