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抗病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HCV复发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HCV RNA载量、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抗病毒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为移植后15个月(2-36个月),7例完成了标准抗病毒疗程。12例中,3例获得RVR,9例EVR,8例ETVR,3例SVR。3例获得SVR中,2例HCV RNA基因型为1b,1例2a;2例获得RVR,3例均获得EVR。抗病毒治疗中,5例提前终止治疗,其中1例因粒细胞显著下降、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1例因严重感染以及1例因过敏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抗HCV治疗SVR较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患者完成抗病毒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 38例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没同期就诊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7例为对照组,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6mg/(kg·d)]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12周、48周时的血浆HCV RNA水平,治疗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EVR率、ETVR率、SVR率分别为44.74%、76.32%、63.16%和48.65%、75.68%、64.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与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人群相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 、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优化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基因1b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方案组,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结果: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方案组获得的EVR、ETVR及SVR均高于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结论: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来调整干扰素用量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2b)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1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总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病毒学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早期病毒应答率(EVR)为78.9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9.59%.两组患者在EVR(P=0.09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P=0.542)、SVR(P=0.079)和复发率(P=0.4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患者的EVR(P=0.268)、ETVR(P=0.276)、SVR(P=0.479)和复发率(P=1.000)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有较高应答率且疗效相当,对两种HCV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丙型肝炎病原诊断及在监测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反应(EV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种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扩增(PCR)定量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检测HCV—RNA,对96例慢性丙肝(其中20例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un-α治疗,每例思者分别采集治疗前后系列血清7份)、30例其它肝病、15例非肝病和86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部分血清标本与Amplicor(Roche)进行核对。结果:96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RNA检出率85.4%(82/96)、其它肝病、非肝病和健康献血员中均未检出HCV—RNA;部分标本经与Amplicor核对呈较好相关性,r(log)=0.91。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on-α治疗的20例丙肝患者治疗前后EVR显示,前者的EVR似较后者明显,但因病例数太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4.467,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检出的HCV—RNA载量可较客观地反映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支持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EVR可用于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患84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2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普通干扰素500万U的安福隆进行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8周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普通干扰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23-2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2例CHC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26例患者口服补充维生素D 800 IU/d至Peg-IFNα-2b/RBV抗病毒治疗结束,B组26例患者仅接受Peg-IFNα-2b/RBV抗病毒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HCV RNA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48周时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5.8%vs 69.6%,95.8%vs 73.9%,P均0.05),但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无统计学差异(91.7%vs 69.6%,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无差异(73.1%vs 80.8%,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能提高CHC患者Peg-IFNα-2b/RBV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三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给予吉三代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PR方案即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6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结束时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分别为94.44%和2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停药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94.12%和2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率分别为0.06%、7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ALT、AST复常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三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PR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荐用于无条件行基因分型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