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HCC的46例患者在TACE治疗前1~3天、6h、24h、1个月、3个月采用平扫T1WI、FST2 WI、DWI扫描,术前诊断及术后1~3个月复查均行FST1WI动态增强扫描,DWI序列中弥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600、800、1 000s/mm2,测量ADC值,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 肿瘤的ADC值在TACE术后较术前升高,术前与术后1个月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良好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明显减低,术后24h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上升趋势;疗效中等的癌灶术后6h ADC值不均匀减低,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上升趋势;疗效差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无明显变化,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轻度降低.结论 动态DWI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率(即△ADC)在肝细胞肝癌(HCC)单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确诊为中晚期HCC并于TACE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常规CT、MRI扫描以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建立所有患者的随访数据,随访中以肿瘤出现进展为随访结束点,记录患者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以TACE术后1个月再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肿瘤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病灶按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中等组及差组3组,并根据各组PFS绘制生存曲线.分别比较△ADC、CT及MRI 3种方法对TACE术后疗效的判定价值,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48例患者共56个病灶纳入分析,以“金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良好组30个、中等组16个、差组10个,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0和1.1个月;TACE术后各组ADC均升高,3组间△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1,P<0.01),且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6.57,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6和1.8个月.经Kappa检验,△ADC与“金标准”疗效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542,P<0.01);以MRI和CT评价治疗效果,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28和0.260,P均<0.05),3组间生存曲线仅MRI评价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23,P<0.01).结论 △ADC能及时、客观地评价TACE治疗效果,对指导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TACE失败/抵抗的肝细胞肝癌(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DEB-TACE治疗的TACE失败/抵抗的HCC患者47例.术后2个月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进行影像学评估,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感兴趣区(ROI)不同设置方法对肝癌(HCC)患者TACE术治疗前后ADC值测量及观察者之间变异的影响。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中晚期肝癌患者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前、术后1个月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1 000)。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通过三种不同ROI设置方法对肝癌病灶行ADC值测量,这三种方法分别为:整体容积法、最大层面法、多个小样本法,最后对不同ROI设置方法测量的平均ADC±SD值及观察者之间变异的差异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ROI设置方法在不同观察者间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P0.05,ICC=0.99)。整体容积法ROI的ICC在TACE术前非常好(0.91),在TACE术后良好(0.79),单层最大层面法在TACE术前、后的ICC分别为0.77和0.63,多个小样本法的ICC分别为0.76和0.37。多个小样本法TACE术前ADC值低于整体容积法或最大层面法。TACE术后的ADC值在整体容积、最大层面或多个小样本RO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容积和最大层面ROI的SD显著大于多个小样本ROI。结论 ROI设置大小和位置对肿瘤的ADC值测量和观察者间变异有相当大的影响。TACE术后观察者间变异性更大。整体容积法获得的肿瘤ADC值最具可重复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CT图像影像组学联合深度学习方法预测肝细胞癌(HCC)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及临床信息。共纳入265例患者, 于初次TACE后1~2个月, 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评估病灶术后改变, 分为有反应组(175例)和无反应组(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212例, 有反应组140例、无反应组72例)和测试集(53例, 有反应组35例、无反应组1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变量, 构建临床模型。从术前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经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深度学习方法, 建立3种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ResNet18、ResNet50和ResNet101), 并对其效能进行比较和集成, 取最佳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应用logistic回归将3个模型两两联合, 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在测试集中评价模型区分TACE后有反应与无反应的效能。结果在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HCC患者,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将患者分为客观疗效组和无疗效组,比较组间肝血管造影(HAG)、CT图像、临床信息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征象纳入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筛选与HCC患者TACE治疗反应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以DeLong检验比较模型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相对延迟期碘油CT值、碘油沉积类型、肿瘤位置、肿瘤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树模型分析得出,TACE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的前3项决策指标分别为碘油沉积类型、肿瘤位置、肿瘤染色,AUC为0.902;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碘油沉积类型、相对延迟期碘油CT值、肿瘤位置、肿瘤染色是TACE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AUC为0.950;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3,P=0.0558)。结论 肿瘤染色、肿瘤位置、碘油沉积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早期复发及肝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60例HCC患者行DKI扫描。中位随访6个月后,将受试者分为复发组(n=32)和非复发组(n=28),将32例复发患者分为肝功能恶化组(n=6)和非肝功能恶化组(n=26)。测量并比较术前DKI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同时搜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CE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和肝功能恶化的独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 复发组肿瘤及瘤周组织的MK值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01;P=0.008),复发组肿瘤组织MD值较低(P=0.045)。肝功能恶化组的MK值高于非肝功能恶化组(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肿瘤大小和肿瘤组织的MK值是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多参数预测模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的MK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1。对于复发组的肝功能恶化,只有MK值为独立...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评价肝细胞癌TACE前后血供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血流灌注变化。材料和方法:对21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组织治疗前后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治疗前7例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图呈均匀高灌注,14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液化坏死区无血流灌注。门静脉灌注图,20例呈低灌注,1例无血流灌注。TACE后肿瘤组织HAP及HPI显著减少,HPP无明显变化。5例病灶碘油完全充填,16例病灶部分区域碘油充填,碘油区无血流灌注,肿瘤残留区仍有血流灌注。结论:CT灌注成像为评价TACE疗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探讨经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容积内表观扩散系数(v ADC)和容积静脉增强(v VE)的变化,是否可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组织学分级。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评估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变化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2例HCC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术后4周测血清IGF-2值,术后6个月评估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62例HCC患者术前血清IGF-2值为(6.74±0.04)pg/ml,术后血清IGF-2值较术前增高(P<0.05)。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血清IGF-2值增高。血清IGF-2升高者中,半年内有20例发生远处转移,而血清IGF-2值下降组仅2例。结论HCC患者TACE后血清IGF-2增加,与转移发生有关;IGF-2可以作为提示转移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b值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 (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病例31例,手术前行DWI扫描并计算低、中、高b值时的ADC值、eADC值、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CC边缘和中心VEGF、Flk-1的表达情况、PCNA指数及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以及动脉数、静脉数、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将DWI各测量指标与以上血管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肝脏与HCC之间,中、高b值组ADC值和eADC值,及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ADCperf值及eADCperf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边缘,低、中b值组内的ADC值与微血管平均面积均为正相关(P<0.05),eADC值则与成熟血管平均面积负相关(P<0.05).另外,病灶边缘的eADCperf值与动脉数呈正相关(P=0.048, r=0.558),在病灶中心,ADCperf值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正相关(P=0.038, r=0.628).结论 低、中b值时ADC值和eADC值易受血管因素的影响,eADCperf值可作为评价HCC的动脉情况的简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术前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4例术前行MRI扫描的肝细胞癌患者,以病理结果分为低分化(n=16)、中分化(n=14)和高分化(n=14)三组。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DWI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以及DKI成像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扩散峰度(MK),比较不同组别各参数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DWI和DKI成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由2位医师测量各参数值的一致性较好(Alpha均>0.85)。三组间的ADC、MD和M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1,10.30,4.713;P=0.004,<0.001,0.014);HCC的病理分化程度与ADC、MD值呈正相关(r=0.425,P=0.004;r=0.52...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a)依照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标准和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化疗栓塞术对首次化疗栓塞术无反应的肝细胞癌(HCC)的疗效。(b)对初始无反应者与初始有反应者化疗栓塞术后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方案肝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经组织病理活检诊断或临床诊断为不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的HCC 50例患者入组,TACE术后经留置导管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方案:OXA 60~75 mg/m2,第0~4小时泵入;CF 200 mg/m2,第4~6小时泵入;5-Fu 1~1.5 g/m2,第6~24小时泵入。每4~6周一疗程,直至疗效评价CR(mRECIST 1.1标准)或出现肝功能Child-Pugh C级、远处转移及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及增强CT或MRI评估疗效,定期随访。结果全部50例患者共进行232次TACE联合OXA、5-Fu、CF方案HAIC治疗。疗效评价:CR10例;PR 21例;SD 6例;PD 1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74%;疾病控制率(DCR)为62%。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1个月(2.6~37.1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PFS)为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1.4个月,累计1年、2年生存率为76%、44%。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肝功能Child-Pugh A级(P=0.006)、无肿瘤血管侵犯(P=0.003)、总胆红素值<34.2μmol/L(P=0.023)的患者预后好于对照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肿瘤血管侵犯(P=0.045)是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患者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仅有2例发生Ⅲ度神经毒性,无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OXA/5-Fu/CF方案HAIC治疗无远处转移且不可切除的HCC,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评估及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6)。测量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指数(FA)值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并搜集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DTI定量参数以及临床因素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08)、年龄(P=0.04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指标(P=0.03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24)和肿瘤最大直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治疗前ADC值结合SCC的联合指标预测NACT疗效曲线下面积(AUC)0.802,高于单个参数ADC值(AUC=0.750)以及SCC(AUC=0.663)。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值以及临床因素SCC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及评估宫颈癌NACT的疗效反应,治疗前ADC值和SCC的联合指标在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上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57例HCC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两组:预防性介入组(n=327)和未施预防性介入组(n=230),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利用Kaplan-Meier计算复发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按是否接受预防性介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血清甲胎蛋白(AFP,>20 ng/ml)水平、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微血管癌栓(MVI)以及术后行预防性TACE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上述5个因素的患者中,预防性TACE组的复发率较未预防性TACE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可降低肝癌的总体复发率;对于肝癌确诊年龄小、术前AFP阳性、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和有MVI的HCC患者,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对35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在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化疗后术前进行MRI检查,做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按手术病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和非组织学显著反应组(N-MHR组),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肿瘤最大径及体积变化率的差异,分析ADC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预测获得MHR的ADC变化率临界值(cut-off value).结果 在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9;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变化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44和0.313.以ADC值升高12.5%为ADC值变化率诊断分界点,预测获得MH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7%和81.2%.结论 化疗中监测ADC值变化,有可能是早期预测NAC是否能获得MH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供变化.方法:对17例HCC患者于TACE前1天及治疗后7~10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结果:肿瘤组织TACE术前、术后HBF、HBV、HAP存在显著差异,MTT、PS、HAF、PVP无显著差异.正常组织TACE术前、术后各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TACE疗效及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及IVIM-DW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有MVI及无MVI 2组,分析2组间动脉期瘤周强化、包膜、边缘、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情况,及ADC值、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动脉期相对强化率(AP-RE)、肝胆特异期相对强化率(HBP-RE);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参数对预测MVI的统计学意义;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计算术前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包膜不能作为预测MVI的危险因素(P=0.546)。其中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MVI的诊断效能最佳。ADC值、D值及AP-RE、HBP-RE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DC值、D值及HBP-RE与肝细胞癌发生MVI呈负相关;而AP-RE与MVI发生呈正相关。D值预测MVI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参数。结论: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与IVIM-DWI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发生,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D值预测MVI发生的诊断效能较佳。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特异期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AP-RE、HBP-RE可作为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