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往往和老年性痴呆(SDAT)并存,都是老年人发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两者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亦可单独存在。此外,脑血管病还常使老年性痴呆加重。因此,血管性痴呆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发病情况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1-4]。据欧美各国统计,SDAT约占5.0%,VD约占15.0%~20.0%,老年性痴呆同时合并有VD(亦称混合性痴呆)占其余的15.0%~20.0%。日本资料统计,VD占36.3%,SDAT占33.7%,混合性痴呆占10.5%。美国NIH关于VD的研究发现,美国人年龄在60岁以…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老年痴呆病,血管性因素主要是脑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可与老年痴呆(AD)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1]。VD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急剧增长,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也使VD患者家庭负担越来越重。研究表明VD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药物可延缓痴呆的发病进程,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对痴呆早期症状的识别及需求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82名社区非痴呆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痴呆症状识别得分为(8.11±3.02)分。对痴呆案例的正确识别率平均为52.86%,对非痴呆案例的误判率平均为37.80%。假如自己或家人得了痴呆,41.21%不愿告诉别人;44.51%认为别人会看不起痴呆老年人;社区老年人希望通过媒体宣传(81.32%)和社区健康讲座(78.02%)等方式,获取痴呆预防方法(96.70%)、早期症状(80.22%)、病因及危险因素(71.43%)等相关信息。结论媒体宣传和社区讲座已取得一定效果,半数社区老年人能正确识别痴呆症状,但仍存在误区和误判问题。应进一步深化痴呆公众教育力度,指导老年人正确识别痴呆早期症状,提高早期就诊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故VD发病率必然升高。VD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丧失、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因此V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痴呆老年人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 对42例痴呆老年人应用NINCDS诊断标准,以及Hachinski、Rosen、Loeb和Gandolfo 3种缺血指数量表分别评分;在患者去世后进行全身系统的病理学检查,比较临床诊断及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病理诊断为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aD)、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AD+VaD)、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各组老年人的平均发病年龄及生存年限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0.0%、52.4%、18.2%和0.0%,有显著性差异;根据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做出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40%~70%;不同类型痴呆及3种缺血指数量表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组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帕金森病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老年人痴呆诊断的因素主要是多种疾病并存;Hachinski、Rosen、Loeb和Gandolfo 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对痴呆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因各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涉及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导致智力和认知功能(如记忆、语言、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运用、计算等)障碍综合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1],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被称为“可逆性痴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全球人口呈老龄化趋势,VD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中国老年人痴呆发病率达3.9%,其中VD占68.5%,脑血管疾病中>65岁的脑卒中患者约25%~40%的患者3个月内发展为VD,>80岁的脑卒中患者约52%会发展为VD[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缺乏根本的治疗措施,因此早预防、早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于休所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达到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对1839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老年痴呆流性病学调查,同时调查40名家庭陪护人员。内容包括:(1)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选,再以DSM—IV-R、NINCD~ADRDA和NINDS-AIREN分别为痴呆、阿尔茨海默症(AD)和血管性痴呆(VD)进行诊断。(2)自行设计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生活护理技能及专科护理技能3大部分,采用单项选择法作肯定、部分肯定与否定回答。护理人员根据陪护人员掌握护理知识的程度,进行规范化培训。(3)在培训家庭陪护护理技能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测量,了解陪护护理技能的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对陪护进行动态的护理技能指导。结果(1)痴呆总患病率为3.75%,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1.20%和2.18%,其他为0.37%。VD是该组老年中痴呆的主要类型。(2)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不到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人员进行个性化培训,能有效减轻陪护人员的盲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延缓疾病发展,减轻家庭的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年龄匹配的AD患30例,VD患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1例进行P300检查。结果 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和VD患N1、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AD和VD组比较,AD患P3潜伏期显延长,而3波幅显降低。判别分析表明,P3潜伏期鉴别AD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总准确率为72.5%(P=0.002)。结论 由于病理基础不同,AD和VD患P300也存在差异,此差异在痴呆的辅助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国芳 《临床荟萃》1993,8(24):1110-1112
目前老年人比例的增加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整个亚洲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亿。我国是全世界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增多给社会带来经济、福利、心理和医学等许多问题;政府及晚辈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而且,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群的老龄化,老年人痴呆问题山也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Alzheimer病(AI))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65岁以上发病率为7~10%,50%以上的痴呆属AD类型。在美国AD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和中风,每年死于此病的人数达1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①。临床典型症状有记忆力丧失,抽象思维、定向力的障碍,同时伴有行为人格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近几年应用脑脉泰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因素对老年脑卒中后痴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今,我国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老年人的智能障碍亦日渐突出。在西方国家,痴呆已逐渐取代脑卒中,位居神经科疾病首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对73例6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老年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尤林 《临床医学》2011,31(6):55-56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VD)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老年VD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7例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其他症状相应改善37例,6例病情无改善或加重,4例死亡。结论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夏海涛 《现代护理》2007,13(3):668-670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临床上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eular dementia,VD)等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使VD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影响V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房颤、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此外,VD的发生还与吸烟与饮酒等因素有关。VD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使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等不同程度受损,人格异常,认知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对应治疗手段,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家庭社会干预、物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  相似文献   

14.
王长松 《中国康复》1997,12(3):122-124
采用调查形式了解武汉市区福利院老年人痴呆的流行情况,并应用长谷川简易智力量表对313例老年人进行智力测验、评分,并结合文化水平、经济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人定向、记忆想起、常识、计算和记忆记牢的评分均值及总分均值均随增龄而降低(P<0.01或0.05),痴呆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P<0.01),文盲、经济依赖和生活不能自理者痴呆的患病率明显较高(P<0.01)。调查结果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体育活动水平和体质状况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活动水平和体质状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02-11以广州市寿星大厦160例老年人为观察对象,年龄60-75岁,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有生活自理能力,精神正常,意识清晰,无明显的生理缺陷和重大疾病,具有从事一般体育活动的能力并同意接受调查,其中男72人,女88人,平均年龄(72&;#177;3)岁。根据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水平分为活动组(118人)和不活动组(42人)。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综合评价标准分为合格组(74人)和不合格组(86人)。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身体疼痛、总体健康8个领域)评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为每一维度最大可能评分为100,最小可能评分为0,8个维度评分之和的均值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的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0分为合格,71~79分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根据中国老年人体质综合评价标准中的9项指标进行体质监测,单项指标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中等.2分为下等,1分以下为差,综合评价为单项指标的总分,30分以上为优秀.28-29分为良好,22-27分为合格,21分以下为不合格。主要观察体育活动水平和体质状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人160例老年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活质量与体质总体状况:广州市寿星大厦160例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合格者占16%.优秀者占54%;体质状况不合格者占54%,优秀者占3%。②体育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中活动组老年人只有身体疼痛和活力显著高于不活动组(F=5.127-6.869,P≤0.01~0.05),而这种差异性也是由是否患病因素造成的与体育活动水平无关[(F=4.238.P≤0.05).(F=1.672,P〉0.05)]。③体质状况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生活质量各维度中,除身体疼痛和情感职能外,合格组其他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不合格组(F=9.539-21.495,P〈0.001~0.01),不同体质水平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极显著性差异(F=21.495,P≤0.001)。结论:体育活动水平本身的提高并不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原因.体质状况与生活质量是从不同角度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体系.体质状况比体育活动水平能更好地反映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因此体育活动只有通过提高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珠海市香洲区某社区163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63名老年人中患病105名(64.4%),患1种疾病65名(39.9%),患2种以上疾病98名(60.1%)。患病率居前6位的疾病是白内障(46.0%)、高血压(28.8%)、慢性支气管炎(5.5%)、糖尿病(4.9%)、胃病(4.3%)、风湿性关节炎(2.5%)。163名老年人中生活完全自理149名(91,4%)、部分自理12名(7,4%)、不能自理2名(1.2%)。有84。7%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结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开展多种社区护理服务形式,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财政支出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家庭护士》2009,7(16):1455-1456
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据统计,在我国≥65岁人群中,发病率达5%,其中血管性痴呆2倍于阿尔茨海默病(AD)[2].高血压是血管性痴呆所有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阐述血压与老年血管性痴呆,介绍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血压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林泽敏 《全科护理》2008,6(24):2204-2205
痴呆(AD)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痴呆患病率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患病率为3.6%~10.3%,亚洲国家的患病率为1.8%~10.8%。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美国约5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痴呆。我国目前痴呆的病人数约占全世界痴呆病人的1/4,估计我国现有痴呆病人达350多万人,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目前对痴呆病人的照料仍旧以居家护理为主。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缺血、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在中国, VD占老年痴呆(SD)的68.5%,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V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由于痴呆导致患者记忆、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为探讨治疗VD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作者采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舒血宁治疗V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水平的意义。方法:分组比较测定36例VD患者及36例正常老年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胆碱酯酶的浓度。结果:观察组(V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正常老年人组)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VD发病有关;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VD患者血浆胆碱酯酶与正常老年人无显著差异,其测定对诊断似乎无确切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