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Wang X  Zhao ML  Ji CF  Gao JH  Fu WX  Teng JR  Jin ZG 《针刺研究》2011,36(4):268-27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证大鼠内分泌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脾虚造模组(n=8),自然恢复组(n=6),针刺治疗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酒精+白醋灌胃(1 mL/100 g),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足三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造模组T、E2含量明显降低,自然恢复组与脾虚造模组比较血清中T、E2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P>0.05),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T、E2含量及T/E2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脾虚造模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脾虚大鼠后,对内分泌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接近正常水平,使大鼠体质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洋参汤对脾虚证大鼠血睾酮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脾虚造模组8只,西洋参治疗组6只,自然恢复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按"彭式"方法建立脾虚证模型,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西洋参汤治疗11d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的含量,以此来说明对脾虚证的影响。结果:西洋参汤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水平升高,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证可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经用西洋参汤治疗后,激素水平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燕  王威 《光明中医》2012,27(2):309-311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及不同配穴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雌雄各半,分开喂养。分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模型对照组10只;③"太冲+三阴交"组10只;④"太冲+三阴交+天枢"组10只;⑤"太冲+三阴交+上巨虚"组10只。对针刺组进行7d的电针预处理后,对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大鼠使用慢性应激方法(不可预知)造模15d。采用ELISA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VIP、GAS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血管活性肽(VIP)、胃泌素(GAS)含量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VIP、GAS含量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组血清VIP、GAS含量波动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预处理肝郁脾虚证大鼠可以调节大鼠血清中VIP、GAS含量,这可能是针刺预处理方法防治肝郁脾虚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足三里"或"血海"穴位针刺对大强度运动大鼠免疫失衡的干预作用,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海组与足三里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血海、足三里组进行为期13 d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血海、足三里组每日训练结束20 min后进行20 min的穴位针刺干预。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8 h取股动脉血与脾脏,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含量,用电子天平称重脾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海组、足三里组第1次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及血清IFN-γ、IFN-γ/IL-4水平均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血海组与足三里组血清IL-4含量降低(P<0.05,P<0.01),足三里组IFN-γ、IFN-γ/IL-4水平升高(P<0.05,P<0.01);足三里组血清IFN-γ含量高于血海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能延长进行性力竭游泳大鼠的力竭时间,上调血清IFN-γ含量和IFN-γ/IL-4比例,这可能与其纠正大强度运动所导致的Th1/Th2失衡有关;针刺"足三里"的效果比"血海"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针刺配合西洋参汤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每组10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 mL/100 g体重灌胃;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针药并用组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并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以上治疗均为每日1次,治疗10 d。第11天处死4组动物,取样做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并测量各组动物造模前后体重,胸腺、脾脏质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体重、胸腺质量/体重、脾脏质量/体重比及血清T3、T4含量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洋参组与针药并用组大鼠胸腺质量/体重及T3、T4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均P<0.01);针药并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质量/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DCSI)联合针刺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应用DCSI或针刺治疗。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DCSI组、针刺+DCSI组,每组18只。阻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模型。DCSI给药方法为大鼠尾静脉注射80 mg/kg,1次/d,连续7 d;针刺组针刺"百会"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留针20 min,1次/d,连续7 d。5组分别于造模后1、3、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6只大鼠制作脑组织切片测定脑梗死体积,6只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6只大鼠测定脑组织乳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模型制作成功。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DCSI与针刺联合治疗组与单独应用DCSI或针刺的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联合针刺治疗大鼠脑缺血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LDH活性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59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3只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制备,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各3只进行骨骼肌(股外侧肌)HE染色及血清LDH活性检测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然后将剩余50只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刮痧组、推拿组、针刺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后处死取材;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笼内自由活动7天后取材;刮痧组采用局部刮痧治疗;推拿组采用小指法、揉法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均治疗7d后取材。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造模,笼内自由活动直至取材。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LDH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干预后,针刺组、推拿组及刮痧组大鼠血清中LDH活性下降显著,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P0.05),其中针刺组大鼠血清LDH活性明显低于刮痧组和推拿组,而刮痧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刮痧均可降低大鼠血清LDH活性,其中针刺影响明显;针刺、推拿、刮痧治疗慢性骨骼肌损伤均有疗效,针刺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哮喘和哮喘大鼠的效应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针刺组、哮喘组、哮喘针刺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先建立脾虚模型,之后与哮喘组及哮喘针刺组一起均采用卵蛋白诱发哮喘动物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结合模型和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处理。脾虚哮喘针刺组和哮喘针刺组均针刺"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d,其他组不予治疗干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中Fas基因(mRNA)、Bcl-2mRNA的表达。以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显示为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和Bcl-2mR-NA表达增多(均P<0.01)、嗜酸细胞(EOS)计数显著增多和EOS凋亡率下降(均P<0.01);与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组的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Bcl-2mRNA表达增多(均P<0.01)、EOS计数明显增多(P<0.01);与两对应的哮喘组比较,两针刺组的Fas mRNA表达明显增多和Bcl-2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EOS计数显著减少和EOS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1);哮喘针刺组与脾虚哮喘针刺组比较,Fas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哮喘针刺组的EOS计数显著下降、EOS凋亡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均可调整脾虚哮喘和哮喘状态下Fas mRNA和Bcl-2mRNA表达的失衡状态,促进EOS的凋亡,从而抑制哮喘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刺"足三里"在调整脾虚哮喘EOS相关基因表达失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运动吸收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艾灸穴位组(C组),中药对照组(D组).采用200%大黄水浸剂灌胃造成脾虚大鼠模型,C组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胃俞”等穴,D组用中药四君子汤灌胃治疗,A组与B组不予治疗干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记录小肠推进率,间苯三酚法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脾虚一般症状积分增高(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以及空肠组织ATP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脾虚一般症状积分降低(均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以及空肠组织ATP含量均增高(P<0.05,P<0.01);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大鼠脾虚症状,增进小肠运动吸收功能,改善小肠能量代谢,与中药四君子汤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制动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制动应激方式作用于SD大鼠21天,制成慢性应激模型,在“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穴进行穴位埋线,每5天1次,共埋线4次。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Cor和血浆CRH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模型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Cor和血浆CR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穴位埋线组血清中Cor和血浆CR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应激引起大鼠HPA轴亢进,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整Cor和CRH的过度分泌,从而纠正HPA轴亢进,进而防治慢性应激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1.
霍则军  张莉  钱瑞琴 《针刺研究》2003,28(2):94-98,123
目的 :比较针刺不同穴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白细胞 )、血清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α)、IL 6 (白细胞介素 6 )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四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针刺大鼠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穴 (针刺二组 )与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 (针刺一组 ) ,测定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过氧化脂质 )、GSH(谷胱甘肽 )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含量上升 ,GSH含量下降 ,针刺二组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5) ,针刺一组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WBC、TNF α和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1 ) ,提高GSH含量。结论 :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比单纯应用“曲池”、“足三里”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更强 ,从而表明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Xu M  Xu AP  Sui MH 《针刺研究》2012,37(1):41-4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提插补泻"足三里"穴对血虚证家兔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的影响,探讨提插补泻与效应的关系。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每组12只。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造血虚证模型。针刺各组每次治疗15min,隔天治疗1次,共计10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SF及TIBC。结果:针刺治疗后第17天,补法、泻法两组的SF与针刺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TIBC明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后第32天,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的TIB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在针刺治疗后各检测时间点,补法、泻法两组的SF和TIB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足三里"对血虚证家兔降低的SF与升高的TIBC有较好的疗效。②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对改善SF和TIBC无明显差异,提示重插轻提的提插补法与重提轻插的提插泻法在虚证状态下未显示出补泻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β-EP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吗啡戒断大鼠β EP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探讨针刺祛毒扶正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电针组血清和垂体内 β EP含量增加 ,IL 1、IL 2升高 ,免疫器官重量和体重比吗啡对照组明显增加 ,垂体β EP与IL 1之间呈正相关趋势。提示针刺脱毒扶正 ,改善戒断症状的作用可能与β EP对细胞因子的良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林俊  黄红  丁光宏  张迪 《针刺研究》2007,32(1):16-1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镇痛效应与穴位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研究针刺效应与穴位局部的肥大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5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仅留置针体在穴位处)、电针(EA,2/100Hz,0.5/1.0/1.5mA,“足三里”)组和手针(MA)组,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完全弗氏佐剂0.05mL注射于动物踝关节)大鼠模型上,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电针、手针和留针组的镇痛效果。将穴位区的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染色,观察其中肥大细胞变化的情况。结果:电针和手针对AA大鼠都有很明显的镇痛效应(与留针组比较P<0.01),而留针组无效(与模型组比较P>0.05),其中手针穴位处的效果更明显于电针。同时,电针和手针组的组织切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高于留针组(P<0.01)。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中针刺信号从穴位向靶器官传输与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 2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束缚+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法制备CFS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足三里"(双)穴,2个疗程(7d为1个疗程,1次/d,共14次)后,测量其体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h 1(γ-干扰素,IFN-γ)和Th 2(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清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IFN-γ/IL-4比值下降(均P0.01);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IFN-γ含量较模型组升高,IFN-γ/IL-4比值上升(P0.01,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CFS大鼠Th 1/Th 2失衡,可能是针刺治疗CFS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Liu CZ  Lei B 《针刺研究》2012,37(1):38-40, 5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多重复合应激法制备大鼠CFS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留针2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3d后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SOD、GSH-PX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SOD、GSH-PX活性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CFS大鼠抗氧化能力,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氧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季守贤 《中国针灸》2004,24(12):821-822
目的:观察远取穴位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在面部取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分别选取足三里、厉兑穴;对照组50例,单纯面部取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3%、显效率17.3%;对照组治愈率48.0%、显效率2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337,P<0.05).结论:远取足三里、厉兑可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8含量的影响,探讨针灸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采用种植S 180肉瘤,复制移植瘤模型,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针刺及艾灸"大椎"及双侧"膈俞""肾俞""足三里",均每日治疗1次,其中8只治疗3d,另外8只治疗5d。尾静脉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计算小鼠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结果:注射CTX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受损,脾脏指数下降,血清IL-18的含量以及白细胞数降低(P0.05)。治疗5d后,针刺组及艾灸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艾灸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针刺组血清IL-7高于模型组,治疗5d后,仍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治疗3d和5d,针刺组血清IL-18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结论:提高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各种免疫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针刺减轻烷化剂CTX对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