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洋参汤对脾虚证大鼠血清中胃泌素、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为了探索脾虚证的奥秘,也为了给脾虚证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对脾虚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动物模型的制备方面,利用苦寒泻下中药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石、厚朴)灌服动物,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用四君子汤(人参、自术、茯苓、甘草)复健以作反正。采用过饥、过渴H0和用“彭氏”偏食法(先食酒、后食醋)建立大鼠脾虚动物模型,用西洋参汤治疗。实验证明,用“彭氏”偏食法建立大鼠脾虚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动物不但具有中医脾虚证的特征,而且可用相应中药复健以作反证。本研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血清中胃泌素、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并用西洋参汤治疗。  相似文献   

2.
Wang X  Zhao ML  Ji CF  Gao JH  Fu WX  Teng JR  Jin ZG 《针刺研究》2011,36(4):268-27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证大鼠内分泌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脾虚造模组(n=8),自然恢复组(n=6),针刺治疗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酒精+白醋灌胃(1 mL/100 g),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足三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造模组T、E2含量明显降低,自然恢复组与脾虚造模组比较血清中T、E2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P>0.05),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T、E2含量及T/E2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脾虚造模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脾虚大鼠后,对内分泌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接近正常水平,使大鼠体质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针刺足三里穴对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 3月~ 1998年 4月通过对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位针刺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的观察 ,探讨足三里穴位与血清胃泌素之间的关系 ,从中医学的角度寻找一条新的治疗胃肠疾病的新途径。临床资料 对照组来自本院职工及卫校学生 ,共 3 0例 ,其中男性 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0~ 5 0岁 ,均经各项检查及病史随访排除胃肠道疾病。溃疡组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共 42例 ,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7例 ,年龄 2 1~ 45岁 ,42例中胃溃疡8例 ,十二指肠溃疡 9例 ,胃和十二指肠联合溃疡 2 5例 ,均经胃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 被检者于空腹抽血 2ml,然后…  相似文献   

4.
大多研究发现脾虚证时,GAS在受体及受体后途径上的生物学效应处于低水平状态,但也有发现其信号传递物质活性增强的报道,这其中有实验方法差异的原因,也有胃泌素作用途径及调控多样性的原因.大多数脾虚证研究均发现GAS水平下降,GAS受体及受体后信息传递物质活性下降,比较符合中医“虚”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血清淀粉酶、D-木糖、胃泌素含量及小肠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证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利血平模型组、利血平﹢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利血平﹢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小鼠体征改变,测定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的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观察小肠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参苓白术散小剂量1.5g/(kg.d)可以改善模型小鼠的体征、血清淀粉酶、D-木糖、胃泌素的含量增加、使模型小鼠小肠病理改变得以很好的恢复。结论:参苓白术散能通过影响动物小肠的吸收、分泌功能及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及修复损伤的小肠组织细胞起到治疗脾虚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脾虚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制作脾虚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脾虚大鼠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含量。结果:苦味药组(4.4g/kg)、辛味药组(7.6g/kg)、辛苦药组(12.0g/kg)、全方组(20.0g/kg)都可以升高模型动物血清的胃泌素含量;辛味药组(7.6g/kg)、辛甘药组(15.6g/kg)、辛苦药组(12.0g/kg)、甘味药组(8.0g/kg)、全方组(20.0g/kg)可以降低模型动物血清生长抑素的含量。同时苦味药组、甘苦药组降低生长抑素以及辛甘药组、甘味药组、甘苦药组升高胃泌素的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可通过促进胃泌素分泌,抑制生长抑素的分泌,改善脾虚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虚与脾虚痰湿两个不同证候状态与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Gas、CGRP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胃粘膜Gas、CGRP,用快速尿激酶法及C-13呼气试验检HP感染。结论:脾虚、脾虚痰湿证是由虚证向虚实夹杂转变的两个证候状态,Gas,CGRP调节表现为不同的模式特点。HP的感染与胃粘膜Gas和CGRP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胃泌素受体在脾虚大鼠的异常表达与中药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受体结合法检测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观察了脾大鼠胃粘膜胃泌素受体的变化规律与益气健脾中药黄芪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大黄和利血平脾虚模型大鼠胃粘膜胃泌素受体结合点数均有明显减少。黄芪在纠正脾虚证的部分病理证候的同时,对脾虚大鼠胃粘膜胃泌素受体结合点数有显著上调作用。而对血清胃泌素水平却有一定降低作用趋势。高浓度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可显著促进胃泌素受体结合。推测胃泌素受体参与了脾虚证的病理过程,黄芪健脾药理可能不是直接作用于胃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基的结合部位,而有可能是一种类似酶别构效应机制的Ⅱ型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 (脑肠轴 )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 12 0只 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 ,建模后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 ,并设立正常对照、脾虚模型自然恢复对照、空线点灸对照和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下丘脑、血清、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结果 :模型动物 (治疗前 )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低 ,下丘脑、胃、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 ;经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 ,下丘脑和胃组织内胃泌素含量下降 ,血清胃泌素水平提升 ,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不变。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 -肠轴胃泌素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与神经肽C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足电刺激、大黄灌胃、电刺激 大黄灌胃方法分别复制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大鼠下丘脑和蓝斑CRF含量。结果肝郁组下丘脑CRF含量降低,脾虚组下丘脑CRF含量存在升高趋势,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组蓝斑CR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郁组下丘脑CRF降低,脾虚组CRF在下丘脑存在升高趋势;肝郁组蓝斑CRF明显升高。下丘脑CRF在肝郁组和脾虚组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肝郁证和脾虚证的中枢差异点之一;肝郁组蓝斑CRF升高,可能是肝郁证证本质的核心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三因素复合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四君子汤组,在用药后不同时间(7d1、4d、21d)观察四君子汤对血清GAS含量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组的血清GAS含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递增的趋势,用药21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改善脾气虚证大鼠的低GAS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 针刺组、生理盐水 针刺组和色甘酸钠 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三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以及四君子汤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7、14、21d)观察各组血清胃泌素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中、高剂量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P<0.05,P<0.01),以中剂量组疗效显著;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四君子汤组血清胃泌素含量亦升高(P<0.05),但效果不如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提高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区时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诱发的放电变化,比较不同参数的手针和电针诱发的神经束放电的差异,初步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针足三里组和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5只。动物用20%乌拉坦麻醉(750 mg/kg),分离支配右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不同手法的手针(捻转、提插、捻转提插,1 Hz)及不同参数的电针(5 V、10 V1、5 V,3 Hz)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各1 min,对刺激过程及刺激前后神经束诱发放电记录采样各1 min,然后进行单位时间神经放电脉冲计数(Bin:1 s)。结果:捻转提插手针"足三里"其神经束放电峰电位数增加最为明显:刺激前的计数为(42.20±1.98)pulses/s;刺激后增为(74.20±18.92)pulses/s(P<0.05);刺激结束后即刻恢复到(41.40±4.85)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单纯提插手针刺激时其神经束放电峰值计数从刺激前的(42.00±3.89)pulses/s增加为(60.60±10.79)pulses/s(P<0.05);针刺结束后即刻恢复至(45.00±18.10)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而单纯捻转手针刺激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强度从5 V左右开始可诱发类似手针诱发的神经放电现象,10 V以上电针其神经放电增加显著,15 V电针接近于单纯提插手法手针所产生的效应:放电峰电位数从刺激前(42.60±3.87)pul-ses/s增加至电针时(64.20±9.36)pulses/s(P<0.05);电针结束后恢复到(48.00±7.55)pulses/s,与电针时比较P<0.05。结论:提插及捻转提插手法的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且后者放电现象更为明显;一定强度的电针刺激可产生与手针的机械刺激类似的神经放电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针刺配合西洋参汤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每组10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 mL/100 g体重灌胃;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针药并用组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并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以上治疗均为每日1次,治疗10 d。第11天处死4组动物,取样做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并测量各组动物造模前后体重,胸腺、脾脏质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体重、胸腺质量/体重、脾脏质量/体重比及血清T3、T4含量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洋参组与针药并用组大鼠胸腺质量/体重及T3、T4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均P<0.01);针药并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质量/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及粪便SIgA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麦粒灸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 ,每穴 3壮 ,隔日 1次 ,连续3天 ;对照组用中药治疗。结果 :麦粒灸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 ,并显著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及降低血清SIgA ,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该方药对改善脾虚证的意义。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强肌健力组、右归丸组。采用大黄复制脾虚模型,分别给予蒸馏水、强肌健力方、右归丸灌胃。比较各组动物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脾小体中淋巴细胞、胸腺皮质淋巴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正常,而脾虚模型组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损伤现象,强肌健力方对已受损伤的各脏器的超微结构得以修复,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受损的脾脏、胸腺、肾上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于造模完成后第1天取足三里穴治疗,1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在3 d, 7 d, 14 d时,采用跖围法测大鼠跖围长度,并在治疗14 d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结肠蠕动波测定方法检测大鼠的肠蠕动波次数,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跖关节肿胀明显(P<0.01),软骨组织破坏严重并有炎症细胞浸润,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大鼠跖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软骨破坏程度减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提升(P<0.05),肠蠕动波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