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部分静脉营养(PPN)与全静脉营养(TPN)治疗极低体重儿(VLBWI)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均于生后48小时内开始静脉内营养。治疗组在静脉内营养同时,经口滴喂母乳或早产配方乳0.5~1.0mL/kg.h(5~20mL/kg.d);对照组禁食。结果:两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相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静脉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黄疸持续时间短(p<0.05),大便通畅(p<0.05)。结论:PPN和TPN均能明显增加极低体重儿的体重;PPN能使极低体重儿较早脱离静脉内营养,减少感染、便秘、胆汁淤积性黄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老两种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2006年新法静脉营养与2001~2003年老法静脉营养各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组在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老法组(P〈0.01)。结论新法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部分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昂 《海南医学》2007,18(1):42-43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及早胃肠喂养,监测并防治多种并发症.治疗组于生后3-5天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营养液期间体重增长每日(22.56±1.99)g,对照组同期体重增长每日(11.61±2.32)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而两组血糖电解质紊乱、黄疸、呼吸暂停、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应用得当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尽早胃肠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部分静脉营养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对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对早期全静脉营养耐受情况和近期疗效?方法:将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延迟全静脉营养组(LTPN)和早期全静脉营养组(ETPN);LTPN组生后24 h内只予5%~10%葡萄糖,第2天加6%小儿氨基酸,72 h后加脂肪乳;氨基酸从1.0 g/(kg·d)开始,每日递增0.5 g/(kg·d),直至3.5 g/(kg·d);脂肪乳选用20%中长链脂肪酸,从0.5 g/(kg·d)开始每日递增0.5 g/(kg·d),直至3.0 g/(kg·d)?ETPN组于生后24 h内即予6%小儿氨基酸3.5 g/(kg·d)和脂肪乳3.0 g/(kg·d)?动态检测1周内血脂?血清胆红素?肾功能?血碳酸氢盐?血糖等生化指标,并记录体重最大丢失?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到完全胃肠营养时间等指标?结果:与LTPN组相比,ETPN组体重丢失较少,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实施完全胃肠营养时间缩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增加,而代谢性酸中毒?脂质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肾功能损伤等代谢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其它合并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以耐受早期全静脉营养,且早期全静脉营养对VLBW新生儿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部分静脉营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降低并发症所起的作用.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均经外周静脉用微电脑输液泵24 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及一般综合治疗,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19.5±6.52)g;对照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12.24±4.65)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8/36),对照组为82.3%(28,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能很好地促进体重增长,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72例VLBWI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可改善VLBWI的营养状况,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蒋燕 《河北医学》2012,18(12):1710-17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确诊的早产极低体重儿120例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行早期肠道外营养法,对照组60例行传统肠道外营养法.对所有患儿进行2-3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体重儿行早期肠道外营养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优干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的作用并就VLBWI静脉营养的应用时机、主要营养成分的剂量及递增的速度进行观察。方法  47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 ,2 2例采用静脉营养者为观察组 ,各种营养成分配制成营养袋 ,用微量输液泵经外周静脉匀速输入 ,氨基酸从 0 5 0g·kg-1·d-1开始 ,每日递增 0 2 5~ 0 5 0g kg,渐增至 2 5 0 g·kg-1·d-1,脂肪乳剂由 0 5 0~ 1 0 0 g·kg-1·d-1开始 ,每日递增 0 2 5~ 0 5 0 g kg,渐增至 1 5 0~ 2 0 0 g·kg-1·d-1。 2 5例单纯使用葡萄糖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1)观察组VLBWI的病死率 ,硬肿症、高血糖的发生率及日平均体重增加量、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观察组 2 0例中于生后 1周内使用脂肪乳剂与 1周后使用者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两组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中使用小儿专用氨基酸与使用普通氨基酸者其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可促进VLBWI体重增长 ,降低死亡率 ,  相似文献   

12.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自生后第1天开始对静脉营养(PN)的耐受性。方法:37例极低体重儿分成即刻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即刻组自生后第1天起用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自生后第3~4天开始用TPN,病情好转(生后3~5d)后开始经口微量喂养,渐停静脉营养。结果:即刻组存活18例,16例生后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4~10d每天增重28~42g,平均增重(35.18±6.91)g,平均住院(21.7±11.6)d;对照组存活13例,6例生后第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5~11d每天增重15~30g,平均增重(23.15±7.68)g,平均住院(31.9±15.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早期可耐受少量TPN,及早经口微量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全合一肠外营养中添加胰岛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儿科住院且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的VLBWI随机分成3组:I组(13例)添加胰岛素的输注速度为0.4U·kg·h-1;Ⅱ组(13例)输注速度为0.1U·kg-1·h^-1;Ⅲ组(16例)不添加胰岛素。每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比较3组间血糖异常率的差异,分析入院时胰岛素水平与静脉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各组1周内检测到高血糖、低血糖的异常率分别为:I组10.9%(29/265)、18.1%(48/265),Ⅱ组20.8%(59/284)、14.1%(40/284),Ⅲ组20.5%(61/298)、11.7%(35/298)。I组和Ⅱ组之间(χ2=9.844,P=0.002)、I组和Ⅲ组之间(χ2=9.478,P=0.002)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之间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8)。I组和Ⅲ组之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33);I组和Ⅱ组之间(χ2=1.653,P=0.199)、Ⅱ组和Ⅲ组之间(χ2=0.709,P=0.400)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时内源性胰岛素水平与静脉血糖水平无明显相关(r=0.082,P=0.661)。结论VLBWI血糖的高低无法靠内源性胰岛素及时调节。在全合一肠外营养中添加胰岛素,以0.1U·kg~·h“输注时,高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减少,而低血糖发生率稍增高;以0.4U·kg^-1·h^-1输注时,高血糖发生率减少,但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故不建议在应用于VLBWI的全合一肠外营养中预防性添加外源性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喂养和静脉营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燕  阮珊三 《海南医学》2004,15(8):45-46,3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0例早期开始(<2天)胃肠道喂养为喂养组,30例禁食(≥5天)予静脉营养为对照组,记录每天供给热能、入液量、体重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喂养组较对照组热能供给显著增加(P<0.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日龄显著缩短(P<0.001);每天增加体重、出院体重显著增加(P<0.001)。而出现院内感染、硬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高血糖显著减少(P<0.01)。两组呕吐、腹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肠道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营养供给途径,应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可以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中氨基酸摄入量与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关系,为减少和避免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5月低氨基酸组(采用PN方案)43例和2008年6月~2010年12月高氨基酸组(极低出生体重儿)39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PN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低氨基酸组患儿氨基酸摄入量[(35.6±15.7)g/kg]小于高氨基酸组[(47.4±19.0)g/kg](P〈0.01);高氨基酸组患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为41.0%,高于低氨基酸组[(18.6%)](P〈0.05)。结论:在接受PN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摄入高剂量的氨基酸易发生PN相关性胆汁淤积,推荐采用低氨基酸PN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四联活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及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VLBWI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经口胃管)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观察并记录2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7%)较对照组(44.0%)差异显著(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2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组新生儿期身长、体重增长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头围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增加其他伴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现象。结论双歧四联活菌可改善VLBWI早期喂养的耐受性,并促进其早期生长发育,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采用部分静脉营养 (PPN)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重增长情况及PPN前后电解质、血糖、肝肾能功变化。 结果 :(1)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均有所增加 ,平均每天体重增加 (16 .91± 6 .5 7) g。 (2 )PPN前后血钾、血钙、血糖、BUN、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血钠、氯及CO2 CP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PN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补充热能、营养物质、液体及电解质 ,纠正体内代谢紊乱 ,使内环境稳定 ,有利于VLBWI体重增加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存活率及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2010年我科收治的54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并发症15例(27.7%)、胎膜早破10例(18.5%)、多胎妊娠(14.8%)、前置胎盘出血5例(9.3%)。54例VLBWI中45例治愈(79.6%),7例(12.9%)放弃,院内死亡4例(7.4%),存活率79.6%。其中造成预后不良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呼吸道管理与营养支持是VLBWI两大关键问题。结论:尽可能降低VLBWI的发生率。VLBWI的转归可能与发生并发症及严重程度相关。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的保障。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