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肝炎(Hepatitis C简称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经肠道外传播,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癌。国内对HC研究尚属开始,我们采用日本Hiron-Ortho Kit测得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0岁。因乏力、纳减、腹胀、肝痛伴鼻衄及齿龈出血四周入院。十六年前因乏  相似文献   

2.
桅子 《肝博士》2006,(2):24-26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其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患者、无症状的亚临床患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国外30%~90%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约占三分之一。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等。临床上多数丙型肝炎患者都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已呈慢性  相似文献   

3.
寒松  杨精珍 《广东医学》1994,15(1):21-22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及经血传播性疾病会议,对非肠道传播的NANBH及其主要致病病毒,被分别命名为丙型肝炎(H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国外报道了HCV克隆的成功及相应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诊断方法的建立,为HC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近年来,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发病率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相对增多。为了解HCV感染与输血的关系,现将我院收治的输血后的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CV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 料 和 方 法 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我院1991年11月~1992年9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男135例,女81例,平均年龄44.5岁(4~82岁);共216例,其中112例系因肝、脾、胃、胆囊、外伤,肾脏及心脏换瓣等原因行手术者及血液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输血或新鲜冰冻血浆者,发病至采血时间数周至2年。 二、诊断标准:1.既往无肝炎病史,输血或输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所致的肠道外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输血后肝炎的80%~90%。为了防止和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保证血液质量,我们对齐齐哈尔地区10359名献血员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同时也对抗-HCV与性别、年龄、谷草转氨酶(ALT)及HBsAg携带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源传播,而输血后肝炎(PTH)的90%为丙型肝炎[1]。与输血相关的疟疾的发生今年也有报道,但因输血同时患丙型肝炎及疟疾者并不多见,我们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38岁,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术中输血2000ml,术后第5天出现发热,最高达3  相似文献   

6.
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甲肝(HAV)和戊肝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很少经血液传播,但若献血者在献血时正处于甲肝血症期间,其受血者也可能被感染。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天),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多见。输血后丙型肝炎由于潜伏期的不同,可分为短潜伏期(2~4周)和长潜伏期(6~10周)2个类型。丙型肝炎在急性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75%的病例无黄疸,输血后丙型肝炎是我国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 (HCV)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其感染呈世界性的分布 ,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严加关注。由于输血及输注血液制品是传播HCV最主要的途径 ,输血后肝炎 (PIH)的90 %为丙型肝炎[1 ] 。我国各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各有不同 ,无偿献血者群体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对临床输血安全性影响极大。军队是一个特殊群体 ,要为无偿献血做出表率。为了解驻甘四区域军队无偿献血者HCV感染情况 ,笔者就驻甘四区域军队无偿献血者 2 0 0 0~ 2 0 0 1年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1 材料来源与方法1 1 样…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庚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情况,本文作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IgG阳性率,并对上述人群血清抗—HGVIgG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健康人群血清抗—HGVIgG阳性率为1.6%,乙型肝炎(HB)患者和丙型肝炎(HC)患者抗—HGVIgG阳性率为7.5%和9.9%。HB患者和HC患者血清抗—HGVIgG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群血清抗—HGVIg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庚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较多。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hepatitis C,简称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为靶器官的传染性疾病.HCV是引起输血后病毒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我国抗HCV阳性者有3.2%,约4 200万人,当健康人群感染HCV后约有70%以上的感染者将发展成为慢性,部分将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献血员献血前及288名输血患者输血前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发现输抗-HCV阴性血液仍然可以传播HCV,其输血后HCV的发生率为4.86%(14/288),并对输抗-HCV阴性血引起输血后HCV抗体阳性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大量献血人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发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人群分布特征,探索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与控制策略,避免危险献血者献血,进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献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远远低于公民志愿无偿献血者阳性率。结论有效的征募、召集献血者和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是保障血液安全的最有效措施,进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肝炎发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本院1993~1995年住院的散发性丙型肝炎(SP—HC)和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进行临床待征、血清病原标志物、HCV基因分型及应用α-干扰素治疗的近、远期效果等参数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病例选择:所选74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分型标准.其中SP—HC36例;PT—HC38例.在SP-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威胁输血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病原体经血液传播,如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等。对术前、产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十分必要。我院对2004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4.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呈全世界分布。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丙肝的临床症状较轻,易转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首个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证实和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途径之一。为防止经血液途径传播输血后肝炎,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严格按规程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掌握本地区肝炎流行病学趋势,我们对本中心2001—2003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相关肝炎血清学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主要是经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传播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据我国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一般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情经过隐匿,慢性化率高达50%~80%,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HCC),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知道甲型、乙型肝炎的危害,但知道丙型肝炎(H C)危害的人就不多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3%,约有1.7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约4000万,即每30人中就有一名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1.经输血和血制品(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人员筛查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 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 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被感染者不产生抗-H CV等原因,仍无法完全…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称为丙型肝炎。1989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该型病毒的基因克隆,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随后丙型肝炎诊断试剂问世。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对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下就这方面的近期文献作一综述。一、流行病学概况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现已有十几个国家报告了丙型肝炎。 1.HCV与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被诊断为慢性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约有80%可查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和正常人群一样,可患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炎;而且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各种病毒所致的肝炎亦无例外.但作为血透远期并发症之一的"肝炎",是指主要经血路传播的肝炎,即由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致病的乙、丙和丁型肝炎(HB、HC、HD),统称为输血后肝炎(PTH).而主要经粪-口传播的肝炎,即甲、戊型肝炎病毒(HAV和HEV)致病的甲、戊型肝炎(HA和HE),也偶可经血路传播.本文主要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血透的相互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随着由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后丙型肝炎引起的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经越来越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控制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就吉林地区2000~2004年的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做一初步调查,以期为该地区的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