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二尖瓣环的部位不同对组织多普勒(TDI)测量结果及衍生指标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82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波形频谱,于心尖四腔、二腔及三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间隔、左心室后壁、左心室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DTI舒张期波形,计算MV-E/A、DTI-e/a-ann及E/e-ann-mean,同步监测心电图。结果 根据二尖瓣口血流波形E/A 比值,将182例患者分成2组,组Ⅰ:MV-E/A≥1.0,共76例,组Ⅱ:MV-E/A<1.0,共106例;组Ⅱ患者的平均年龄[(65.55±11.52)岁]大于组Ⅰ[(45.26±14.35)岁],血压升高者也多于组Ⅰ(P<0.05);组Ⅰ 中同时有4个位点e/a≥1.0 的患者多于组Ⅱ(59.21%vs8.49%),而后者中二尖瓣环6个位点e/a均<1.0的患者明显较多(64.15%vs14.47%,P<0.05);组Ⅱ中室间隔ivs和前间隔an两位点的E/e高于或显著高于组Ⅰ(P<0.05);即使同一组内,任意两位点之间的E/a多有不同或差异显著,测值相近的位点在组Ⅰ、组Ⅱ中均约占14.29%,其中组Ⅰ中仅有post、inf2个与E/a-mean相近的位点,而组Ⅱ中则无与E/a-mean相近的位点。结论 临床应用E/e-ann与MV-E/A指标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时,除了考虑患者年龄、病种、病变部位的因素外,还需注意二尖瓣环位点的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尖瓣环的部位不同对组织多普勒(TDI)测量结果及衍生指标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2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于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心三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TDI舒张期波形,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A峰的比值(MV-E/A)、TDI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与舒张晚期a波的比值(TDI-e/a)及E峰值与二尖瓣环6个位点e波平均值与E峰的比值(E/e-mean),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根据二尖瓣口血流波形E/A比值不同,将182例患者分成两组,组Ⅰ:二尖瓣E/A≥1.0,共76例;组Ⅱ:二尖瓣E/A<1.0,共106例;组Ⅰ中同时有4个位点e/a≥1.0的患者多于组Ⅱ(59.21%,8.49%),而组Ⅱ中二尖瓣环6个位点e/a比值均<1.0的患者明显较多(64.15%,14.47%,P<0.05);即使同一组内,任意两位点之间的E/a比值多有不同或显著差别,测值相近的位点在组Ⅰ、组Ⅱ中分别占28.57%和14.29%,其中组Ⅰ中仅有左心室后壁、下壁2个与E/a-mean相近的位点,而组Ⅱ中则没有与E/a-mean相近的位点。结论临床应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值比(E/e-ann)与二尖瓣E/A指标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时,需注意二尖瓣环位点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而取二尖瓣环6个位点E/e-mean,有助于减少此类指标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二尖瓣环的不同位点对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测量结果及衍生指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82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于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前间隔、左室侧壁、后壁、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DTI舒张期波形,计算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E峰和舒张晚期A峰的比值(MV—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和舒张晚期a波的比值(e/a—ann)及E峰和二尖瓣环e波平均值的比值(E/e—ann—mean)。接同步心电图。结果根据二尖瓣口血流波形E/A不同,将182例患者分成2组,A组76例:MV—E/A≥1.0,B组106例:MV—E/A〈1.0;A组中同时有4个位点e/a≥1.0的患者多于B组,而B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e/a均〈1.0的患者多于A组(P〈0.05);即使同一组内,任意两位点之间的E/e多有不同或差异显著,测值相近的位点在两组中均约占14.29%,其中A组中仅有后壁、下壁的E/e与E/e—ann—mean相近的位点,而B组中则没有与E/e—ann—mean相近的位点。结论临床应用E/e—ann与MV—E/A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时,需注意二尖瓣环位点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取二尖瓣环6个位点e波的平均值,有助于减少此类指标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负荷DTI二尖瓣环舒张期波形改变对心肌缺血的提示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负荷DTI二尖瓣环舒张期波形改变对心肌缺血的提示意义.方法利用DTI观测104例冠状动脉造影(CA)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期4个位点的e波与a波的比值在多巴酚丁胺应用前后的变化,并与C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础状态下DTI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冠心病的检出率较高,而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的冠脉病变率最低(P<0.01);负荷条件下原本各点e/aann≥1.0的一些病例中出现部分取样点的e/aann<1.0改变,其冠脉病变率增高或有增高的趋势(P<0.05),而试验前后维持e/aann≥1.0波形的病例的冠脉病变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负荷剂量下不同位点的e/aann发生变化使得DTI以e/aannn<1.0为指标提示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和以e/aann≥1.0为指标排除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荷超声心动图条件下二尖瓣环DTI部分位点舒张期波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共98例,入选标准是:根据负荷试验后二尖瓣环处4个DTI测量位点波形E/A〉或≤1.0改变的点位数在1-3处者。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本组98例患者中56例的冠状动脉有1支以上分支的管腔狭窄≥50%,冠脉病变的发病率为57.1%。负荷条件下舒张期二尖瓣环处4个取样点DTI波形的改变可分为两组:Ⅰ组是试验前部分波形E/A≤1.0的测点,试验后转为〉1.0,即部分位点的波形向正常人转变,称之为波形改善组,共2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0例、阴性17例,分别占37.0%、63.0%;Ⅱ组是试验前部分波形E/A〉1.0的测点,试验后转为≤1.0,即部分位点的波形向异常人转变,称之为波形变差组,共71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阴性25例,分别占64.8%、35.2%。结论试验后部分位点转为E/Aann≤1.0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后部分位点转为E/Aann〉1.0组,DSE使得安静状态下较潜隐局部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改变得以较明确的显示,因此,DSE条件下,二尖瓣环部分位点舒张期E/Aann的改变,尤其是出现由E/Aann〉1.0转向E/Aann≤1.0时,应提示有冠脉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MS患者30例(按二尖瓣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取心尖四腔心,采用AMAT测量心尖摆动最大角度、最小角度、角度差、左心室收缩期长轴长度的改变、心尖与二尖瓣环之间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距离的改变、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的收缩期位移.同时采用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位移.结果 MS患者的心尖摆动最大角度、最小角度、左心室收缩期长轴长度的改变、心尖与二尖瓣环之间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距离的改变、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的收缩期位移测值均较健康对照组测值减小(P<0.01),且轻、中、重度组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MAT和M型超声测量的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AT可以测量MS患者的心尖摆动、左室长轴运动变化参数来评价MS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为MS患者左心功能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及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在评价健康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后间隔)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及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平均值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并分析平均Ds及左心室GL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结果二尖瓣环前间隔位移为(12.37±2.05)cm,侧壁位移为(12.94±2.85)cm,下壁位移为(12.79±2.48) cm,前壁位移为(12.97±2.29) cm,后壁位移为(12.33±2.34)cm,后间隔位移为(11.59±1.99)cm,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5,P=0.051).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左心室不同节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基本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88、1.902、2.379、3.164、1.278、0.044,P均>0.05);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F=2.871、2.752、1.560,P均>0.05).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为(12.67±1.57)cm,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57.98±4.37)%]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左心室GLS为(-21.81±2.61)c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左心室GLS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维应变及TMAD与LVEF存在显著相关性,二尖瓣环取点简便、快捷、无角度依赖,TMAD有望成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60例.按照反流束面积与左房面积比值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3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30例.利用TDI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前壁和下壁4个位点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作为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 轻度MR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V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MR组以上2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组Vs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EF则较对照组无差异.MR患者的Vs与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比值(ESS/ESVI)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 中度MR组左室纵轴收缩功能代偿增强;重度MR组的左室纵轴功能失代偿下降.Vs在评价MR患者的左心功能方面较LVEF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评价二尖瓣置换(MVR)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接受MVR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心律分为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并选取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室腔大小、机械瓣口流速、射血分数等指标;应用TDI测量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期峰值速度(Em)、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Em.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MVR组二尖瓣环Sm、Em均明显减低,IVRT延长(P<0.001),但窦性心律组与心房颤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E/E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E/Em与IVRT呈正相关;以E/Em>15.0为最佳截断值,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性为91.11%,特异性为90.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8±0.0402.结论 TDI能够准确评价MVR后左室功能,E/Em作为一种评价心肌舒张和左室充盈压的量化指标可以评价MVR术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组织多普勒及左心房容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评价这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中国心力衰竭协会舒张性心力衰竭简化标准,选择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且血清B型尿钠肽(BNP)≥200 p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0例(HFNEF组),正常对照组病例(排除心肺疾病)32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峰),分别计算E/A比值、E'/A'及E/E'比值;分别测量左心房长轴的直径、左心房的上下径、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LAV).结果 HFNEF组E/A比值1.12±0.58、E'/A'比值0.63±0.31,对照组E/A比值1.01 ±0.41、E'/A'比值0.63±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比值HFNEF组为16.05 ±5.19、对照组为10.78±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V在HFNEF组为(55.83±13.67) cm3、对照组为(38.11±10.68)cm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E'比值、LAV两者的诊断准确度均为中等偏高;E/E'在截断点为12.93时,灵敏度为0.65,特异度为0.91,LAV在截断点39.12 cm3水平时,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73.结论 E/E'比值、LAV超声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学指标对于诊断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技术在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的初发心肌梗死患者18例及与其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5例入选本研究。应用DTI技术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指标评价两组对象的左室功能。同时计算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Em),以评估左室平均充盈压。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速度(Em)及晚期峰值速度(A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E/Em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TI技术可以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加敏感地检测出初发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梗患者中缺血部位不同对常规超声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核素心肌扫描显像为定位标准,将84例急性、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缺血部位不同分成7组:观察了描述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指标E/A比值和核素心血池造影左室峰值充盈率LVPFR在各分组中的变化,结果:缺血范围较局限的左室前壁、间壁及侧壁心梗组之间的LVPFR测值无明显差别,但多明显高于下(后)壁、广泛前壁、室壁瘤及左室壁多个部位缺血组,而后4组之间的LVPFR测值差别不显著,单有左室前壁、间壁缺血的心梗组的E/A比值也高于左室下(后)壁,广泛前壁、多部位心肌缺血的心梗组;除下(后)壁心梗组外,其它各组的E/A比值与室壁瘤形成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虽然心梗患者的舒张功能常明显受损,但在缺血壁段多少,范围大小,部位不同的心梗病例中E/A比值。LVPFR测值的高低有一定的差异变化,并可影响对心梗后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推测这种变化的差别可能与心梗后不同的非缺血壁段代偿性活动增强有关,其中缺血是否累及近二尖瓣环处的基底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放疗期间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6例经胸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两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首诊检查:放射治疗前1~3天;复诊检查:放射治疗结束当天。测量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的两峰比值(E/A,e/a)。结果: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的两峰值比率均显示.两次测量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E/A:0.77±0.19 vs 0.69±0.13,e/a:0.82+0.31 vs 0.75±0.19,均P〈0.05)。结论:经胸放疗期间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Valsalva动作对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三种常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人Valsalva动作后前负荷降低是否引起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及舒张早期左室血流传播速度三种指标变化以及如何变化。方法50例健康人,Valsalva动作前后分别测定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运动频谱(DTI)和M型彩色多普勒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FPV),并进行Val-salva动作前后对照分析。结果Valsalva动作前后比较,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速度减低〔(80.6±16.3)cm/svs(65.9±13.3)cm/s,P<0.01〕,A峰速度、E/A比值减低〔(54.2±10.2)cm/svs(49.5±10.4)cm/s和1.51±0.23vs1.37±0.29,P<0.05),E峰减速时间DT延长〔(0.161±0.031)svs(0.192±0.05)s,P<0.01〕。侧壁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l降低〔(18.7±3.8)em/svs(16.3±3.7)cm/s,P<0.01〕,Aal和Eal/Aal比值无显著变化〔(11.3±2.5)cm/svs(10.5±1.9)cm/s和1.72±0.46vs1.60±0.44,P>0.05〕,室间隔侧Eas、Aas降低〔(14.7±2.8)cm/svs(13.1±2.4)cm/s和(9.9±1.7)cm/svs(8.8±1.9)cm/s,P<0.01〕,Eas/Aas比值无显著变化(1.53±0.37vs1.54±0.33,P>0.05),FPV无显著变化〔(55.87±6.66)cm/svs(55.32±10.22)cm/s,P>0.05〕。结论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易受前负荷影响,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与FPV相对不受前负荷影响,但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这一指标实际应用中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确定为杓型组(42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为非杓型组(61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DTI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舒张早期和晚期的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计算上述四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Em、Am、Em/Am表示,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MPWD)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比值以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E、E/A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非杓型组Em、Em/Am比值明显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DTI技术能简便、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准确判断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其作用优于传统的MPWD。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提示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12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DM1组)61例,伴微血管并发症者(DM2组)60例。对照组为50名健康查体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计算E/A值。应用QTVI技术测量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侧壁和后间隔、前壁和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处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6个位点平均速度(MSm、Mem、Mam)以及Mem/Mam值。所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1组、DM2组MSm[(7.13±1.42) cm/s、(6.49±1.29)cm/s]、Mem[(6.22±1.39) cm/s、(4.53 ±0.94)cm/s]及Mem/Mam值(0.79±0.17、0.59±0.19)较对照组[分别为(8.61±1.18) cm/s、(7.91±1.15) cm/s、1.03±0.1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2、8.01和4.89,P均<0.05)。对照组与其他2组LVEF[(68.01±6.16)%、(67.45±5.47)%、(65.91±4.83)%],FS[(40.17±4.53)%、(38.84±4.23)%、(37.82±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9和2.46,P均>0.05)。DM2组E/A值(0.71±0.21)较DM1组(0.91±0.18)及对照组(1.02±0.2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71,P<0.05)。结论 QTVI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地发现糖尿病所致的左心室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在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时即已发生,并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左心室舒缩功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