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红油膏和生肌散用于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对创腔较深、脓腐较多的创面用中药红油膏纱条外敷,对创腔较浅、有肉芽的创面用生肌散撒敷。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结果:治愈天数比较,表浅创面治疗组12~14d,对照组19~22d;深间隙肛周脓肿、高位肛瘘创面治疗组20~24d,对照组40d。结论:红油膏及生肌散用于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换药,比传统换药方法创面愈合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医祛腐生肌法换药促进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运用祛腐生肌法换药,即在换药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纱条换药,待腐肉脱落、创面红活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照组30例始终使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28例(9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挂线疗法配合祛腐生肌散外敷术后创口治疗肛瘘的疗效及术后创口感染情况。方法:将30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150例,治疗组在挂线疗法基础上,加用祛腐生肌散外敷术后创口;对照组仅用挂线疗法。结果:治疗组创愈合速率及术后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挂线疗法配合祛腐生肌散外敷术后创口治疗肛瘘,疗效提高,创口感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祛腐生肌散结合红油膏纱条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治疗,对照组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治疗组应用祛腐生肌散结合红油膏纱条换药,对比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观察两组第3、7、14、21天创面分泌液的评分值变化情况及肉芽色泽形态区别。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14、21天创面分泌液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肉芽组织色泽形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明显比对照组的疗效更佳(P0.05)。结论:祛腐生肌散结合红油膏纱条对肛瘘术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好、更快地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46例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祛腐生肌治疗,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速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5.18±1.09d)、创面愈合时间(4.56±1.0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12±2.07d、6.02±1.12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祛腐生肌法可有效促进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8年至今对88例复杂性肛瘘采用开窗旷置切开或挂线术治疗,并在保留的瘘管段用自拟蒙药祛腐止血生肌散换药,另66例手术切除敞开,经临床疗效比较,前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祛腐丹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疗效观察,探求祛腐丹药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4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祛腐丹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腐丹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显著疗效,能改善创面组织、出血、疼痛情况,提高创面愈合率,有效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法用于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改善肛肠动力学的效果。方法:103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生肌玉红膏换药,观察组加用生肌红粉膏纱布换药。结果:VR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肠动力学指标ARP、RRP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红粉膏联合生肌玉红膏纱布用于术后能够缩短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藻酸钙伤口敷料加生肌散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将1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早期分别给予藻酸钙伤口敷料加生肌散和传统中药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后期常规换药至痊愈。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天数、创面渗液等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创面渗液﹑渗血﹑祛腐生新﹑减少疼痛及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藻酸钙伤口敷料加生肌散对肛瘘术后创面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祝颂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947-948
根据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伤口变化情况,将术后分为疮疡祛腐期、生肌长肉期、收口敛皮期,用中医疮疡理论“祛腐生肌、煨脓长肉”来指导具体用药,分别投以祛腐药、生肌药、收敛药等,恰如其分的辨证分期选药换药处理,经临床长期应用验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祛腐生肌散外敷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外敷祛腐生肌散、物理治疗、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凡士林油纱覆盖。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外敷祛腐生肌散综合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祛腐生肌散换药,对照组45例予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换药。比较2组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率,记录术后1、3、7、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2组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7 d疼痛积分,比较2组术后28 d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21 d创面愈合率高于本组术后14 d(P0.05)。2组术后3、7、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术后同期。2组术后7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3 d(P0.05),2组术后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7 d(P0.05)。治疗组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7 d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95.56%,对照组80.00%,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8 d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祛腐生肌散能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创面愈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法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祛腐生肌换药组)和对照组(贝复济换药组),分别进行消炎油纱-生肌油纱和rb-bFGF喷洒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创面颜色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等。结果 2组在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状态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祛腐生肌法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腐尽生肌散分阶段加减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腐尽生肌散加减局部换药,术后前3天用基础方,术后第4~10天用基础方加黄芪、皂角刺,术后第11~28天用基础方加黄芪、当归、煅龙骨。对照组各阶段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术后第28天临床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11、21天治疗组疼痛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8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1、21、28天肉芽生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肛门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腐尽生肌散分阶段加减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创面换药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改善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法加藻酸钙敷料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2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祛腐生肌膏涂在藻酸钙敷料表面后,改为玉红生肌膏油纱条换药;对照组患者予以藻酸钙敷料填入创面后,改为凡士林油砂条换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第14天创面愈合率75%例数及腐肉脱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初期应用祛腐生肌法加藻酸钙敷料换药处理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外用中药治疗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祛腐生肌散治疗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用蜈蚣、冰片等 5味中药 ,研末制成祛腐生肌散 ,换药时 ,撒薄层于无菌油纱布上 ,敷在伤口上或塞于伤口内。结果  38例中 ,1个月治愈 14例、显效 15例、有效 9例 ,所有患者 3个月内全部治愈。结论 祛腐生肌散具有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 ,治疗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拔毒生肌散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纳入肛瘘、肛周脓肿术后患者19例,包括迁延1个月不愈者7例(A组),感染性创面者12例(B组)。2组患者均采用拔毒生肌散与凡士林1:9混匀,涂抹于无菌纱条,在常规消毒清创后,进行填塞或外敷,1次/d,连续7 d。观察2组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创面面积、脓性分泌物、局部疼痛瘙痒,监测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总有效率95.7%,其中A组(86.7%)有优于B组(100.0%)的趋势(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缩小(P0.05),脓腐评分显著降低(P0.05),局部疼痛评分、瘙痒评分未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拔毒生肌散用于肛肠疾病术后难愈性创面和感染性创面的换药有效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医疮疡理论在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立功  秦素娥 《中医药导报》2005,11(3):40-41,50
通过对 216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用中医疮疡理论“祛腐生肌、煨脓长肉”来指导具体用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与贴敷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或单纯切开引流术后配合中药熏蒸坐浴,用祛腐生肌和生肌玉红膏纱条贴敷换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治疗肛周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正> 几年来,我们采用祛腐生肌散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窦道等173例,对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在173例中,胸、腹部各种手术、外伤所致伤口感染或窦道占88例,脓肿32例,下肢溃疡26例,臀部、三角肌注射感染13例,颈、胸部结核性溃破8例,肛瘘4例,褥疮2例。多数患者经过多次换药及扩创处理后,形成溃疡或窦道。二、药物配制及用法:1.药物配制:以红升丹为主方,配成不同浓度的祛腐生肌散,简称为Ⅰ、Ⅱ、Ⅲ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