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反向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可疑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7%,结果说明该法在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2年北京市某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感染流行,发病35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8例,2例死亡,尸解病理诊断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明确病原学诊断,用ELISA测患儿血中柯萨奇B病毒抗体IgM;用PCR测患儿血及心肌组织中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RNA;用大便及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证实此次流行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B3。认为ELISA、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及其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北京市某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感染流行,发病35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8例,2例死亡,尸解病理诊断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明确病原学诊断,用ELISA测患儿血中柯萨奇B病毒抗体IgM;用PCR测患儿血及心肌组织中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RNA;用大便及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证实此次流行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B3。认为ELISA、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1至6型和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流行病学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47名义务献血员血清。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VB-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义务献血人员,CVB1—6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CVB3、CVB4、CVB1、CVB2、CVB5、CVB6。结论:从血清学诊断上提示了CVB(尤其是CVB3)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长沙地区成人不同人群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酶组化法对46例病毒性心肌炎、121例各型肝炎患者及108名合格献血者进行抗柯萨奇B组病毒-IgM和抗CVB-IgG抗体检测,并以倍比稀释进行抗体滴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炎组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另二组;心肌炎组两种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亦明显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68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柯萨奇B组病毒IgM抗体检测及分型特点阐述了沈阳地区柯奇病毒感染的特点。并就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有助于该组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病毒抗原片(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柯萨奇病毒酶免疫试剂盒(IgM)(北京高达生物技术研究所)。12 标本 1997~1998年辽宁省人民医院患者68人,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30℃冰冻保存;同时采集体检健康人标本60份作对照。13 方法131 ELISA法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阳…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酶组化法对46例病毒性心肌炎、121例各型肝炎患者及108名合格献血者进行抗柯萨奇B组病毒(CVB)IgM和抗CVBIgG抗体检测,并以倍比稀释进行抗体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炎组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另二组(P<0.01);心肌炎组两种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亦明显高于另两组。提示长沙地区正常人群对CVB普遍易感,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与CVB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检查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多年来所采用的血清学检查因过路病毒的干扰已证实其意义不大[1],而直接从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病毒又非常困难且阳性率极低[2]。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以其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为特征,有力地促进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1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长期以来被用作包括心脏病在内的病毒检查[1]。双份血清于病程的2~4周时,抗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上则有助于证实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在许多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CVBIgM中和抗体持续6个月以上。然而,在一些病…  相似文献   

10.
哈市地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病毒感染与心脏病,特别是与心肌炎的关系,引起临床医师们的极大注意。在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中,一般认为柯萨奇B 组病毒嗜心脏性最强,并确认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虽有关于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清学研究的报导,但有关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地区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研究情况尚未见报导。为了提供防治哈市地区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年至1982年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查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双份血清柯萨奇B 组病毒中和抗体,为了探讨细胞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16例、心脏神经症32例、对照组20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组及对照组比较,24h正常R—R间期(即N—N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差值大于50ms的R—R间期在额定时间内R—R个数中所占的百分比(PNN50)明显增高P〈0.01,心脏神经症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比较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心脏神经症患者未出现与病毒性心肌炎相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 8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及 90例健康儿童 (对照组 )血清的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 ,检测结果以( x±s)表示 ,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 (P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心肌炎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0.6976±0.1109)%较正常对照组(0.1288±0.1069)%明显升高(t=18.459,P<0.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细胞因子有显及非常显性差异;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相比,亦有显性差异;以病毒性心肌炎患的细胞因子改变最大。结论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衡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为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6例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1979年1月~2008年1月临床诊断的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7.3(4/12~13)岁,分析归纳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复杂,病情危重,严重者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结论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注重临床资料、提高诊断意识是早期诊断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低硒及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1929细胞毒法检测了低硒鼠感染CVB3m病毒7天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低硒病毒组和常硒病毒组TNF活性显著高于常硒对照时组(P<0.05),低硒病毒组TNF活性显著低于常硒病毒组(P<0.05),表明硒缺乏和VB3m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提示TNF可能在低硒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近年来VMC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且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加重了其危害性。本文就急性VMC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同时回顾近年来VMC的治疗药物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高频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结果。结果164例病毒性心肌炎高频心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结论高频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血清心房利钠肽(ANP)的水平变化,探讨A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5例检测ANP,并与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7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NP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检测组的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毒性心肌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P是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指标,且可以作为早期判断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