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PLC法测定β-榄香烯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β-榄香烯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的 HPLC 法。方法:采用 Diamonsil C_(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柱分离脂质体中游离药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β-榄香烯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β-榄香烯浓度在5.0~6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精密度试验的 RSD 为1.4%~4.2%(n=5),重复性试验的 RSD 为3.1%(n=5),平均回收率为101.8%(n=1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β-榄香烯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微柱离心-气相色谱法测定β-榄香烯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β 榄香烯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方法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5 0 )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 ,采用SE— 30毛细管柱为分离柱 ,正辛醇为内标物 ,乙醚为萃取剂 ,无水乙醇为定容剂 ,测定脂质体中药物含量 ,计算包封率。结果SephadexG— 5 0对 β 榄香烯的吸附率为 96 89% ,对空白脂质体无吸附 ;洗脱率为 10 0 5 % ;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12 5 0~ 8 0 18g·L-1;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 99 2 %~ 10 3 0 % ;低浓度的日内RSD和日间RSD分别为 3 4 9%和 3 96 %。结论微柱离心 气相色谱法可作为 β 榄香烯脂质体制剂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冰片-葛根素脂质体中葛根素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冰片-葛根素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包封率.结果:葛根素在8~1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 ;柱层析法可有效分离药物,分离游离药物的柱回收率为99.32%(RSD=1.16%,n=9),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1.23%,n=9).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62.35%,65.41%,63.18%(n=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冰片-葛根素脂质体中葛根素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聚结过滤法测定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聚结过滤法测定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包封率。方法先以体积分数为36%的乙醇水溶液溶解SLN制剂中的游离药物,然后用氯化钠水溶液聚结SLN并过微孔滤膜,以HPLC法测定滤液中β-榄香烯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方法可将游离药物与SLN分开,平均回收率为97.4%,测得的β-榄香烯SLN的包封率为96.0%。结论使用聚结过滤法可准确、快速地分离出游离β-榄香烯,可用于该制剂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超滤法测定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超滤法对伊立替康(CPT-11)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蒸发-高压乳匀法制备CPT-11脂质体,以超滤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建立HPLC测定CPT-11含量的方法。结果:超滤法能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很好地分离,药物回收率为99.3%-100.9%,加样回收率为99.6%~102.5%。在选定色谱条件下,CPT-11分离良好,在0.106~1.012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日内RSD为1.6%,日间RSD为2.3%(n=5),回收率为97.7%~100.4%,RSD为1.1%~2.3%。结论:采用超滤-HPLC法能较好测定CPT-11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同时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含量及包封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迪马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7:1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β-榄香烯在0.1149~3.447 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100.4%,RSD为1.0%。包封率为9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榄香烯亚微乳注射液的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超滤-HPLC法测定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测定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超滤法能很好地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离,游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96.9%~102.3%之间,超滤加样回收率在96.7%~101.6%之间,脂质体不能透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的超滤膜.在所选色谱条件下,盐酸拓扑替康得到良好分离,辅料不干扰测定,盐酸拓扑替康在1.0~4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日内和日间RSD均<3.0%(n=5),加样回收率在98.5%~100.3%之间,RSD为1.4%.用此方法测定3份盐酸拓朴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2.41%~95.14%,RSD在1.26%~2.0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张睿智  邓英杰 《中国药房》2009,(19):1499-1500
目的:建立盐酸吉西他滨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滤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药物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超滤方法中空白回收率为97.8%~100.1%,加样回收率为99.0%~100.1%;盐酸吉西他滨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80.0mg.L-1(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8.7~101.2%,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3%,平均包封率为81.2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盐酸吉西他滨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超滤离心法测定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连翘酯苷脂质体,运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超滤离心法能快速有效的对脂质体与游离药物进行分离,游离药物平均回收率在98.75%~101.71%之间,超滤加样回收率在95.67%~98.76%之间;此法测定3批样品,所得包封率为72.77%~74.07%,RSD为0.56%~1.77%。结论:超滤离心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超滤法-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灯盏花素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测定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Kroma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2.5)(体积比为17∶17∶66),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34 nm,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超滤法能很好的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离,游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95.9%~97.6%,加样回收率在96.4%~97.1%,脂质体不能透过超滤膜;该色谱条件下,灯盏乙素得到良好分离,辅料不干扰测定,灯盏乙素在1.0~4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0%(n=5),加样回收率在99.7%~100.1%之间,RSD小于1.2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灯盏花素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超滤法和透析法分离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并考察了这2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种方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8.6%,95.6%,回收率分别为99.3%,9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9.5%。结论:超滤法和透析法可以较好地测定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莪术油脂质体(ZTO-L)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在波长520nm处测定脂质体中莪术醇的含量,利用石油醚萃取法分离ZTO-L与游离药物,考察石油醚用量与脂质体和药物回收率的关系;并与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法和透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莪术醇浓度在0.8~6.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莪术油中莪术醇的百分含量为70.37%。石油醚萃取法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为99.34%,对莪术醇回收率为98.77%,用该法所测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0.78%。透析法不适合用于分离ZTO-L与游离药物。结论:萃取-显色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ZTO-L的包封率,且不受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α-细辛脑脂微球进行质量评价,测定α-细辛脑脂微球包封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分离脂微球与游离药物;采用Diamon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8 nm,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α-细辛脑在1.6~8.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超滤法能很好地将脂微球与游离药物分离,游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9.96%,超滤回收率为99.56%,三批样品平均包封率为98.5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α-细辛脑脂微球质量控制与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齐墩果酸脂质体中药物含量测定及包封率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a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5:15);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12nm。采用过膜法分离齐墩果酸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齐墩果酸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齐墩果酸在5~80μg/ml(r=0.9999,n=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101.5%~102.6%,日内RSD及晶间RSD均〈3%(n=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可以用于齐墩果酸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RP—HPLC法测定β-榄香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5μm,4.6×200m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测波长为210nm。结果β-榄香烯进样量在0.224~1.792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4%,RSD为1.18%。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β-榄香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包封率,正交设计优选β-榄香烯脂质体制备工艺,观测脂质体粒径和形态特征,同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为4∶1;药脂比为1∶200(g:μL);超声时间为50min,所得脂质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152.3nm,包封率为92.46%,RSD为4.82%。冰箱内放置3月,脂质体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方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克拉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克拉霉素脂质体并建立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克拉霉素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含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以Tris缓冲生理盐水(TBS)为洗脱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克拉霉素的含量。结果柱层析分离方法的药物回收率为99.86%,加样回收率为99.57%,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9.53%,线性范围25-125mg/L。样品的包封率为85%-87.5%。结论薄膜.超声法适合用于制备克拉霉素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便捷、准确,可用于测定克拉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8.
关世侠  李海刚  彭灿  林忠泽 《医药导报》2010,29(9):1201-1203
[摘要]目的建立阳离子交换树脂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羟喜树碱脂质体方法的包封率。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药物的含量,计算包封率。 结果在所选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羟喜树碱浓度在0.56~11.20 μg&;#8226;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可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有效分离,药物回收率99.4%,加样回收率98.1%。样品的包封率88.3%~91.5%。结论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便捷、准确,可用于测定羟喜树碱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低速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和多囊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囊脂质体中游离药物含量和总药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盐酸罗哌卡因在1.0~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72%(n=9)。用此方法测定3批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的主药含量和包封率,结果分别在99.1%~100.3%及80.06%~82.14%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合用于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含量和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β-榄香烯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并以榄香烯注射液为对照,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考察β-榄香烯脂质体在血浆及心、肝、脾、肺、肾的分布特征。结果:制备的β-榄香烯脂质体均匀圆整,粒径为(158±s 37)nm,Zeta电位为(-67±4)mV,药物含量为(5.76±0.21)g·L~(-1),包封率为(45.08±0.15)%(n=3)。大鼠尾静脉注射β-榄香烯脂质体和榄香烯注射液后,2种制剂在心、肝、脾、肾中的AUC_(0-t)均有显著差异,其中β-榄香烯脂质体在肝、脾、肾组织中分布相对较多,在心脏中分布较少。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方法可行,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提高疗效,降低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