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新登记结核病人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群特征,为今后结核病人HIV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系统抽样法,选择广西15个有HIV感染疫情的地区开展结核病人中的HIV感染的现状调查。 结果2007年9-12月接受调查的2 795例新登记结核病人中检测出HIV感染者54例,其中49例为新发现感染者,占90.7%,其余5例为既往感染,占9.3%。全部HIV感染者中男性占85.2%,15~49岁年龄段占70.4%,初中文化程度占57.5%,已婚者占85.2%,分布在高HIV疫情地区(按累计登记率计算)的占79.6%。 结论 广西新登记结核病人中HIV感染率较高,结核病人HIV感染的防治应根据新登记结核病人中HIV感染者的人群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住院结核病人H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人HIV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学的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5年6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接受HIV抗体检测的结核病人3924例,HIV阳性检出4例,检出率1.02‰,TB/HIV双重感染者以青壮年人为主,逐年呈上升趋势。 结论结核病专科医院应重视流动病人HIV抗体的检测,对控制TB/HIV双重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重大问题,结核分枝杆菌和HIV均是在细胞内复制的病原体,通过损伤细胞免疫而造成持续感染。随着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了解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一些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机制。树突状细胞(DCs)通过高水平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 II)类分子、协同分子及黏附分子,诱导免疫激活,促使T细胞增殖。HIV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导致Th1/Th2及Treg/Th17(help T cell,辅助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调节性T细胞)平衡打破,进一步降低了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结核分枝杆菌和HIV的能力。随着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水平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5300例结核病患者HIV感染综合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结核病人中合并HIV双重感染状况。方法对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结核病人常规进行HIV抗体ELISA法检测初筛。初筛[+]者送陕西省CDC或西安市CDC作蛋白印迹(WB)实验确认。结果5300例中10例HIV阳性。以农民、输血感染为多。结论目前我市结核病人中有少量合并HIV感染,应引起我市医务人员的重视,加强对结核病人进行HIV监测。  相似文献   

6.
HIV感染严重影响结核病疫情下降,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HIV感染者的增多被认为是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结核病人进行HIV感染监测是了解HIV对结核病疫情影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WHO推荐的结核病人中HIV/AIDS监测方案,对所辖的6个县2007年9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人进行了HIV感染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艾滋病(AIDS)的流行,古老而传统的疾病结核(Tuberculosis,TB)死灰复燃,重新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AIDS病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成为结核杆菌的易感人群,HIV/TB合并感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文章就HIV/TB合并感染的特点、全世界HIV/TB合并感染病人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状况、HIV/TB合并感染者易发生耐药结核的原因分析,以及监测耐药结核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HIV与结核菌双重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报道迄今世界上有900~1100万成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17.5亿人感染结核菌,HIV与结核混合感染者400万。在未来10年里死于结核病者可达3000万人,其中十分之一是HIV与结核菌双重感染者。 在亚洲,90年代HIV与结核菌双重感染的人数增加很快,专家认为HIV感染与结核感染相辅相承,互相增加危害,并且HIV与结核菌双重感染者死亡率比单纯结核感染者高30  相似文献   

9.
HIV感染严重影响结核病疫情下降,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HIV感染者的增多被认为是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结核病人进行HIV感染监测是了解HIV对结核病疫情影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WHO推荐的结核病人中HIV/AIDS监测方案,对所辖的6个县2007年9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人进行了HIV感染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所辖的6个县检测期内登记的1349例活动性结核病人,其中男967例,女38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8岁,平均(49.67&#177;20.35)岁。2.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结核病人中HIV监测方案,由监测点对活动性结核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初筛试验,初筛HIV阳性者到具有免疫印迹法(WB)试验资格的单位进行确认试验。判断标准按照《全国HIV检测工作规范》执行。3.资料处理:所有1349例活动性结核病人的有关资料采用Epi Data软件输入微机,导出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49例活动性结核病人中进行HIV初筛者1294例。受检率95.9%。1349例确诊为结核病前已进行HIV初筛18例,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结核病的发病率高,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提高潜伏结核和活动性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对控制HIV病人中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至关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出现、发展并完善的一种新的结核诊断技术,即结核杆菌特异性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及其在HIV人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并着重对该技术在潜伏结核和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治疗效果监测以及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的影响.方法 应用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云南省和上海地区193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中潜伏性结核发生率达30.6%.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90×106/L,显著低于HIV合并潜伏性结核组的484×106/L(t=6.665,P<0.01).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106/L、200×106~500×106/L、<200×106/L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活动性结核组和潜伏性结核组构成比依次为1∶16.2、1∶1.3、5.6∶1.79例T-SPOT.TB阳性的病例中,共有20例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200×106/L,5例为200×106/L~500×106/L,1例>500×106/L.59例潜伏性结核患者中,5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结论 我国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潜伏性结核发生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严重受损,随着CD4ˉ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HIV患者合并的潜伏性结核更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当CD4+T淋巴细胞<200×106/L时,对T-SPOT.TB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IL-17的表达情况,探讨Thl7细胞在HIV合并结核感染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确诊的HIV感染患者,分为单纯HIV感染组、HIV合并潜伏结核感染组和HIV合并结核感染组,采用全血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使用BD FACSCanto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FACSDiva软件分析CD4+ IL-17+T淋巴细胞及CD4+ IFNΥ+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 3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无明显区别;CD4+ IL-17+T淋巴细胞表达百分比单纯HIV感染组为(1.40±1.01)%,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为(1.29±0.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6,P>0.05),但均显著高于合并结核感染组的(0.58±0.43)%(t=3.680,t=2.516,P<0.05);3组患者之间CD4+IFNγ+T淋巴细胞表达百分比分别为(32.8±24.0)%、(40.3±21.9)%和(46.1±3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9,t=-1.602,t=-0.646,均P>0.05).结论 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出现明显的Th17应答下调,Th17细胞可能在HIV合并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的抗结核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AIDS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方法 将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分为肺内结核组、肺内结核并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比较和分析3组之间HIV RNA定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肺内结核组的HIV RNA定量明显低于肺内并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P均<0.05).肺内结核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肺内并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P均< 0.05).结论 患者的HIV RNA载量越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免疫功能越差,越易发生肺外结核和肺内并肺外结核,越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传播.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严重影响结核病疫情下降,HIV感染者增多被认为是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对结核病人进行HIV感染监测是了解HIV对结核病疫情影响程度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胸科医院对结核内科住院的肺结核病人进行了HIV初筛试验,本文报告了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患者易并发肺结核,HIV感染可以加速结核的进展,结核病也可使HIV感染发展为AIDS,两者关系十分密切。HIV/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年递增率10%,其发生结核病的概率比HIV(-)/MTB(+)者高30倍,引起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结核病(TB)双重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现状,为HIV/TB双重感染的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按HIV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IV抗体阳性结核病组(HIV/TB双重感染组)和HIV抗体阴性结核病组,对两组检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检测(INH、RFP、EMB、SM),并比较两组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和多耐药发生率,初始及获得性耐药、耐多药的发生率。结果 HIV/TB双重感染组的149株结核分枝杆菌,发生耐药的61株,总耐药率40.94%,总耐多药率为18.79%;初始耐药率为40.30%,耐多药率为18.66%;获得性耐药率为46.67%,获得性耐多药率为20.0%。HIV抗体阴性结核病组的21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多药、初始耐多药及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15.94%、8.25%、32.36%。结果显示,HIV抗体阳性组初始耐多药率较HIV抗体阴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V/TB双重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流行水平有上升趋势,同时多重耐药株增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 ,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随着HIV/AIDS患者的出现,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重要性。HIV/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更容易被NTM感染,从而加速HIV/AIDS患者死亡。因此,尽快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诊断,不仅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而且对降低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关于HIV/AIDS合并NTM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和关联保密的方法,对郑州地区7个结防机构2007年8月11日—11月31日就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做免疫印迹(western-blot)确认试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新登记结核病1583例,HIV阳性者9例,感染率0.6%; HIV感染病人年龄在13~60岁,男性组HIV感染率0.6%,女性组感染率为0.2%; 不同年龄活动性结核病人中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占88.9%;农村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6%,城镇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4%。固定人口HIV感染率0.7%,流动人口HIV感染率0.4%;HIV感染途径,采血浆、输入血液传播4例 (44.4%),异性传播2例(22.2%);HIV阳性以新病人为多。涂片阳性。结论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率0.6%;HIV阳性以新病人为主;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为规范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的诊疗流程,使更多同行了解此类疾病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可靠依据,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中国华北骨结核联盟、《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职业暴露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背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复燃或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尽管发病既往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证据,但如果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相同(例如“组群病例”),则本次发病很可能是由于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方法:在马拉维北部卡朗加区1996年至2008年间曾第一次患结核病的患者中,若其具有1990年之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肤试验)的信息和结核病发病时的DNA指纹结果,则纳入本研究。我们对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和HIV感染状况进行分组,探讨组间的差异,并依据年龄、性别、卡介苗疤痕状况和距结核分枝杆菌素检测的时间作了调整。结果:在79例HIV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中,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比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更少发生组群病例(29比77%,调整OR=0.15,95%可信区间为0.04~0.59)。在119个HIV阳性结核病患者中,两组的组群病例所占比例相似(88%比84%,调整OR=1.85,95%可信区间为0.41~8.29)。讨论:HIV感染似乎增加了新近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发展成为结核病的风险。越来越多证据表明HIV相关结核病主要源于新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